孔子對后人的影響是什么
孔子的思想涵蓋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對我們后世造成了深遠的影響。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搜集孔子對后人的影響,希望對你有幫助!
孔子對后人的影響
孔子是中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而儒家思想則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思想,對后世的影響是深遠的,不僅對社會,對政治,對文化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孔子的儒家思想規(guī)范著人們的生活準則,為品德樹立標桿,可謂是深深的影響了人們的生活。
一:誠信做人
孔子曾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這話就是告訴人們如果沒有信譽,那么還能干什么呢??鬃釉诮逃臅r候注重4面,文行忠信,就是文獻,品行,忠誠與誠信??鬃釉诮虒W的時候以身作則,認真教學,從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二:有教無類
在那個時代,孔子開創(chuàng)私人講學,認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機會,在教育上打破傳統(tǒng)教育,認為人人都有學習的機會,教育無階層,無論貧富貴賤都能接受教育。這種早在千年的教育理念與現世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孔子也被稱為是“萬世師表”。
三:仁愛
孔子思想的核心就是“仁”,仁政仁德,要學會愛人,人人之間多點愛,那么整個社會就會更加的和諧,這種愛可以涵蓋到社會中,愛老人愛小孩,為世人樹立一個道德的標桿。在政治上施行仁政,愛百姓,這樣國家才能繁榮昌盛。
孔子的處世之道
孔子處世之道的核心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這也是儒家文化的精華所在,是孔子的經典妙句之一,同時也是孔子“仁”的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孔子“恕”之思想的核心部分。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很簡單,就是“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能強加給別人”,孔子在這里強調的是寬恕待人。世人都知道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孔子還有一個“恕”的思想,有人將他的這一思想稱為“恕”道。
“恕”道是“仁”這一思想的消極表現,積極的表現應該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就是改變自己也要改變身邊的人,自己進步也要讓身邊的人進步。后來,孔子在實行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難,這才有了后來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略帶消極的思想。這句話也被現代很多人立為自己的處世準則,孔子說出這句話的本意是人要有廣大的胸襟,不能心胸狹窄,小氣待人,要有一顆寬恕的心。
但是,這只是孔子的處世之道,雖然被很多人所接受推崇,但是這不是放之四海之內皆準的道理。它本來就是一種消極的處世態(tài)度,是一種積極無奈之后,才選擇的一種處世態(tài)度。例如,一個警察和一個亡命之徒持槍相對,兩人此時心中都是想殺死對方的,如果警察抱著一種“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那么死的不僅僅是自己了,可能還會有更多的無辜群眾送命。
孔子的天命觀
孔子的天命觀,就是“知天命、畏天命、順天命”,孔子曾經提出了“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的說法,孔子還曾說過“不知天命無以為君子”,可見孔子對于天命觀是多么的重視。
孔子所說的天命和現在的一些算命的所說的天命,不是同一個東西,這里的天命是指上天給我們的使命。而一些算命的所說的天命,是指上天給一個人安排的命運,這種天命是一種迷信的說法。
在孔子看來,每一個人的出生,都是帶著使命而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是因為有上天的使命。上天之所以給你天賦,是想讓你用自己的天賦來完成他所給你分配的任務。那么,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知道自己到底承當了怎樣的天命,這就是“知天命”的意思。其實,“知天命”就是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到底擅長什么,適合干什么,這需要時間的積累的,所以孔子才將五十歲定為“天命之年”。
只有“知天命”才能很好地認清自己,擔當起拯救天下的重任,這樣的人才會“畏天命”知道自己身負重任,在巨大壓力的推動下,才能不斷的去學習,去完善自己,這樣到了最后,就能隨心所欲,順應天命,必然能夠走上高位,實現自己的理想的。
孔子的一生,都在追求自己的理想,為了自己的理想不斷的完善自己,最后終于能夠順應天命,流芳百世。其實,孔子的天命觀也是一個理想觀,我們可以將天命看成是理想,有了目標,為了目標,努力去完善自己,不斷的進步,最終實現自己的理想。
猜你喜歡:
1.孔子被尊稱為什么
孔子對后人的影響是什么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上一篇:后人對孔子的尊稱是什么
下一篇:關于孔子的名言名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