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的藝術成就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了《詩經》的藝術成就相關知識,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詩經》的藝術成就
《詩經》的藝術成就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確立了現實主義的優(yōu)良傳統。
它熱切關注社會現實,真實地反映了各種矛盾和各階層人們的思想感情,體現了“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創(chuàng)作原則,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其次是賦、比、興手法的運用。
其次:是優(yōu)美的語言和形式。
《詩經》以四言句式為主,同時雜用二至八言句子,句型參差錯落,活潑自然;《詩經》多采用重章復沓手法,一唱三嘆,具有鮮明的節(jié)奏感和音樂美;《詩經》的語言準確生動,豐富多彩,疊字、雙聲疊韻的運用極富創(chuàng)造性。這些手法的綜合運用,使《詩經》形成了質樸自然的藝術風格。
《詩經》作品簡介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伍、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采集、孔子編訂。《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讹L》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為“無邪”,并教育弟子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至漢武帝時,《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六經》及《五經》之一。
《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zhàn)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詩經》內容簡介
《詩經》就整體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間中國社會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創(chuàng)業(yè)的頌歌,祭祀神鬼的樂章;也有貴族之間的宴飲交往,勞逸不均的怨憤;更有反映勞動、打獵、以及大量戀愛、婚姻、社會習俗方面的動人篇章。
《詩經》現存305篇(此外有目無詩的6篇,共311篇),分《風》、《雅》、《頌》三部分。
《風》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詩經》中的精華部分有對愛情、勞動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懷故土、思征人及反壓迫、反欺凌的怨嘆與憤怒,常用復沓的手法來反復詠嘆,一首詩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幾個字不同,表現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為貴族祭祀之詩歌,祈豐年、頌祖德?!洞笱拧返淖髡呤琴F族文人,但對現實政治有所不滿,除了宴會樂歌、祭祀樂歌和史詩而外,也寫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諷刺詩。《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頌》則為宗廟祭祀之詩歌?!堆拧贰ⅰ俄灐分械脑姼鑼τ诳疾煸缙?a href='http://cites-gn.com.cn/xuexifangfa/lishi/' target='_blank'>歷史、宗教與社會有很大價值。
以上三部分,《頌》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無詩,不計算在內),《風》的數量最多,共160篇,合起來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數,常說“詩三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