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高職高考語文真題
通過對新課程背景下的高考語文命題的研究,我們可以發(fā)現:新課程標準引領著命題方向,考試大綱規(guī)范著考試內容及試卷結構,由考試說明細化了命題形式。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關于廣東高職高考語文真題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廣東高職高考語文真題
一、現代文閱讀(每題3分,共9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3題。
在世界文明對話史上,公元2世紀到7世紀期間最重要的歷史事件當屬佛教的東傳及其與中華文明的對話。這一文明對話產生了重要的歷史后果,它不僅使佛教融入中華文明,與儒家、道教一起成為中國思想文化的結構性力量,而且也使得佛教獲得持續(xù)的發(fā)展活力,從一個地方性宗教上升為世界性宗教,直到今天仍然發(fā)揮其重要的精神作用。
兩漢時期,是佛教東傳的發(fā)生期。佛教進入中國大地是一個因地域關系自然而然地發(fā)生的過程,“其教因西域使臣商賈以及熱誠傳教之人,漸布中夏,流行于民間”。(湯用彤)它不是像后來基督教教團派出大量傳教士有組織地傳教活動。這一點決定佛教進入中國是和平的、非強制性的。佛教最初傳入中國是與當時道家的黃老之術和方士之術互相影響、相得益彰的。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佛教東傳的扎根期,隋唐時期是佛教東傳的開花結果期,這兩個時期是佛教文明與中華文明對話的最重要時期。唐以后,隨著三教合流,隨著中國化佛教禪宗的盛行,融入中華文明的佛教已經成為中華文明的有機組成部分,佛教已經不是在異族異質文明意義上與中華文明展開對話了。
魏晉時期佛教文明與中華文明的對話主要體現在佛學與玄學的對話上,兩種文明對話呈現出佛學的玄學化和玄學的佛學化。南北朝時期佛教文明與中華文明對話的一個突出特征是皇帝親自參與對話,如宋文帝曾與僧人論究佛理,宋武帝親自到寺廟聽講,梁武帝甚至親制發(fā)愿文,皈依佛教,大興寺廟。
魏晉時期,中外學者合譯佛經取得了突出的成績。東晉是佛典合譯的高峰期。不僅小乘佛教的基本經典《阿含經》系列被創(chuàng)譯,而且大乘佛教的重要經論、密教經典、律典等都被譯出。當時在佛經的翻譯解釋中大量采用“格義”的方法,即用中國原有經典中的精義與典故來比配佛經中的道理,以便中國信徒的理解與接受。顯然這是一種聰明的文明對話與融合方式。
佛教文明在中土的生根開花結果,還在于佛教本身具有一種對話精神,佛教內部往往通過對話來加深對佛法佛學的理性認識。中土的高僧大德完全繼承了印度佛學的對話精神?;圻h曾就大乘要義與羅什通信,往復問答?;圻h的弟子慧觀,也從羅什請問佛學,研核異同,詳辯新舊。受到羅什的高度贊揚,與僧肇一起被稱為“第一”。
佛教東傳與中華民族文明對話并不純粹是“西學東漸”的單向對話,同時還有大量中土的高僧大德長途跋涉到天竺等西方取經而形成的逆向對話。中土沙門西行求法從曹魏的朱士行開始可謂代不乏人,其中東晉的法顯和唐朝的玄奘是最為突出的兩位。當代印度史學家阿里教授在給季羨林先生的信中寫道:“如果沒有法顯、玄奘和馬歡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佛教文明與中華文明對話的一個深遠的歷史影響是通過中國,佛教流傳遠播于四鄰諸國。早在隋朝,佛教就通過中國而影響到高麗、百濟、新羅及日本。沒有在中國的存在與發(fā)展,佛教難以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宗教。就此意義而言,中國佛教具有建構世界宗教文明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歷史價值。
(選自張三夕《佛教文明與中華文明的對話》有刪改)
1.下列關于“佛教文明與中華文明的對話”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佛教文明與中華文明的對話歷經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唐以后,伴隨著中國化佛教禪宗的盛行,佛教不再被看作是在異族異質文明意義上與中華文明展開對話了。
B.公元2世紀到7世紀期間出現的佛教的東傳及其與中華文明的對話,是世界文明對話史上最重要的歷史事件,使佛教從一個地方性宗教上升為世界性宗教,就是到今天還發(fā)揮著重要的精神作用。
C.佛教文明與中華文明的對話可以說是雙向對話,不僅有“西學東漸”的單向對話,同時也有大量像法顯和玄奘等中土的高僧大德到西方取經而形成的逆向對話。
D.佛教文明與中華文明的對話,不僅使佛教融入中華文明,成為中國思想文化的結構性力量之一,而且也產生了深遠的歷史影響,使佛教通過中國流傳于四鄰諸國。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佛教文明與中華文明的對話在魏晉和南北朝時期的表現特征不同,魏晉時期主要是佛學的玄學化和玄學的佛學化,南北朝時期一個突出特征是皇帝親自參與對話。
B.在魏晉時期,中外學者合譯佛經就取得了突出成績,小乘佛教的基本經典《阿含經》系列和大乘佛教的重要經論、密教經典、律典等都被譯出。
C.佛教進入中國是和平的、非強制性的,最初是與道家的黃老之術和方士之術互相影響、相得益彰的,因此,佛教進入中國是一個因地域關系自然而然地發(fā)生的過程。
D.中土的高僧大德慧遠曾就大乘要義與羅什通信,往復問答?;圻h的弟子慧觀,也從羅什請問佛學,研核異同,詳辯新舊,這是對印度佛學的對話精神的繼承。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在翻譯佛經的過程中,為了便于中國信徒的理解與接受,就用中國原有經典中的精義與典故來比配佛經中的道理,這種方式加速了佛教文明與中華文明的對話與融合。
B.佛教文明在中土的生根開花結果,除了通過和平、聰明的方式融入之外,還因佛教自身具有對話精神,即其內部往往通過對話來加深對佛法佛學的理性認識。
C.魏晉南北朝時期和隋唐時期分別是佛教東傳的扎根期和開花結果期,是佛教文明與中華文明對話的最重要時期,唐以后佛教成為了中華文明的有機組成部分。
D.佛教能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宗教,是離不開其在中國大地上的存在和發(fā)展的。在此意義上,中國佛教在建構世界宗教文明上的歷史價值必不可少。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文言語段,完成4~7題。
白重贊,憲州樓煩人,其先沙陀部族。重贊少從軍,有武勇。漢初,自散員都虞候三遷護圣都指揮使。乾佑中,李守貞據河中叛,隱帝以重贊為行營先鋒都指揮使。河中平,以功領端州刺史。周初,轉護圣左廂都指揮使。未幾,出為鄭州防御使,改相州留后。廣順中,授義成軍節(jié)度。在鎮(zhèn)日,河屢決,重贊親部丁壯,塞大程、六合二堤,詔書褒美。
世宗征劉崇,以重贊為河東道行營馬軍都指揮使,重贊與李重進居陣西偏,樊愛能、何徽居陣東偏。既合戰(zhàn),愛能與徽皆遁走,惟重贊與重進率所部力戰(zhàn),世宗自督親軍合勢薄之,并人大敗。既誅愛能等,重贊以功授保大軍節(jié)度使。及世宗征太原,以河陽劉伺為隨駕都部署,命重贊副之。忻州監(jiān)軍殺刺史趙皋及契丹大將楊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猶盛命重贊及符彥卿擊走之世宗還京改河陽三城節(jié)度檢校太尉。及征淮南,命重贊率親兵三千軍于穎上。未幾,改淮南道行營馬步軍都虞候,俄遷彰義軍節(jié)度。
宋初,加檢校太師,改鎮(zhèn)涇州。有馬步軍教練使李玉,本燕人,兇狡,與重贊有隙。遂與部下閻承恕謀害重贊,密遣人市馬纓,偽造制書云重贊構逆,令夷其族。乃自持偽制并馬纓,以告都校陳延正曰:“使者致而去矣。”延正具白重贊,重贊封其書以聞。太祖大駭,令驗視之,率皆誕謬,遂命六宅使陳思誨馳赴涇州,禽玉及承恕鞫問,伏罪棄市。延正擢領刺史以賞之,太祖詔諸州,凡受制書,則詳驗印文筆跡。俄改泰寧軍節(jié)度。乾德四年,又為定國軍節(jié)度。開寶二年,改左千牛衛(wèi)上,奉朝請。三年,卒,年六十二。
(選自《宋史•列傳第十二》,有刪改)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忻州監(jiān)軍殺刺史趙皋/及契丹大將楊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猶盛/命重贊及符彥卿擊/走之世宗/還京/改河陽三城節(jié)度/檢校太尉
B.忻州監(jiān)軍殺刺史趙皋/及契丹大將楊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猶盛/命重贊及符彥卿擊走之/世宗還京/改河陽三城節(jié)度/檢校太尉
C.忻州監(jiān)軍殺刺史趙皋及契丹大將楊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猶盛/命重贊及符彥卿擊走之/世宗還京/改河陽三城節(jié)度/檢校太尉
D.忻州監(jiān)軍殺刺史趙皋及契丹大將楊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猶盛/命重贊及符彥卿擊/走之世宗/還京/改河陽三城節(jié)度/檢校太尉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制書,即制式文書,是朝廷大員頒布重要法令或褒獎懲戒官員時采用的專用文書。
B.棄市,為死刑的一種,自商周即有。《禮記》:“刑人于市,與眾棄之。”即在人眾聚集的鬧市,對犯人執(zhí)行死刑,用于處決某些罪大惡極者。
C.乾德,是北宋太祖趙匡胤的年號。年號是帝王為紀在位之年而立的名號。古人紀年主要有干支紀年和帝王紀年兩種。
D.卒,古代指大夫死亡,后為死亡的通稱?!抖Y記•曲禮下》:“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
6.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白重贊為官有道。他少年從軍,戰(zhàn)功顯赫,官職多次得到升遷,在不同的官任上做了許多令人稱道的事情。
B.白重贊頗有政績。在黃河決堤的搶險戰(zhàn)斗中,他親自帶領民夫修復大程、六合兩處堤壩,受到皇帝的褒獎。
C.白重贊英勇善戰(zhàn)。在征伐劉崇的戰(zhàn)斗中,面對其他將領潰逃的不利局面,白重贊仍然率領所轄軍隊奮力作戰(zhàn)。
D.白重贊磊落耿直。在遭到李玉等人陷害時,他毅然上報,太祖查驗證據發(fā)現均為偽造,之后提拔他為刺史。
7.把文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密遣人市馬纓,偽造制書云重贊構逆,令夷其族。(5分)
(2)遂命六宅使陳思誨馳赴涇州,禽玉及承恕鞫問,伏罪棄市。(5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8~9題。
九日登梓州城①
杜甫
客心驚暮序,賓雁下滄洲。
共賞重陽節(jié),言尋戲馬游。
湖風扶戍柳,江雨暗山樓。
且酌東籬酒,聊祛南國憂。
【注】①詩題一作“九日巴丘登高”;作者一作“張均”。
8.從擬人修辭手法的角度簡要賞析詩的第三聯“湖風扶戍柳,江雨暗
山樓”。(5分)
答:
9.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結合全詩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0.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在《勸學》中說自己整天思考不如片刻學習收獲大的兩句
是“_ ___,____ 。
(2)王維在《使至塞上》中,以傳神之筆勾畫出塞外雄渾壯觀景象
的名句是“____,________。
(3)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寫古代英雄叱咤風
云、馳騁疆場的名句是“ ”。
三、文學作品閱讀(25分)
11.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感恩節(jié)的荊棘花束
迎著十一月的寒風,推開街邊一家花店大門的時候,珊德拉的情緒低落到了極點。一直以來,她都過著一帆風順的愜意生活。但是今年,就在她懷孕4 個月的時候,
一場交通事故無情地奪走了她肚子里的小生命。緊接著,她的丈夫又失去了工作。這一連串的打擊令她幾乎要崩潰了。
“感恩節(jié)?為什么感恩呢?為了那個不小心撞了我的粗心司機?還是為那個救了我一命卻沒能幫我保住孩子的氣囊?”珊德拉困惑地想著,不知不覺中來到一團團鮮花面前。
“我想訂花……”珊德拉猶豫著說。
“是感恩節(jié)用的嗎?”店員問,“您一定想要那種能傳遞感激之情的花吧?”
“不!”珊德拉脫口而出,“在過去的五個月里,我沒有一件事是順心的。”
“我知道什么對您最合適了。”店員接過話來說。
珊德拉大感驚訝。這時,花店的門鈴響了起來。“嗨,芭芭拉,我這就去把您訂的東西給您拿過來。”店員一邊對進來的女士打著招呼,一邊讓珊德拉在此稍候,然后就走進了里面的一個小工作間里。沒過多久,當她再次出來的時候,懷里抱滿了一大堆的綠葉、蝴蝶結和一把又長又多刺的玫瑰花枝——那些玫瑰花枝被修得整整齊齊,只是上面一朵花也沒有。
珊德拉狐疑地看著這一切,這不是在開玩笑吧?誰會要沒有花的枝子呢!她以為那顧客一定會很生氣,然而,她錯了。她清楚地聽到那個叫芭芭拉的女人向店員道謝。
“嗯,”珊德拉忍不住開口了,聲音變得有點結結巴巴的,“那女士帶著她的……嗯……她走了,卻沒拿花!”
“是的,”店員說道,“我把花都給剪掉了。那就是我們店里的特別奉獻,我把它叫做感恩節(jié)的荊棘花束。”
“哦,得了吧,你不是要告訴我居然有人愿意花錢買這玩意吧?”珊德拉不理解地大聲說道。
“三年前,當芭芭拉走進我們花店的時候,感覺就跟你現在一樣,認為生活中沒有什么值得感恩的。”店員解釋道,“當時,她父親剛剛死于癌癥,家族事業(yè)也正搖搖欲墜;兒子在吸毒,她自己又正面臨一個大手術。我的丈夫也正好是在那一年去世的,”店員繼續(xù)說道,“我一生當中頭一回一個人過感恩節(jié)。我沒有孩子,沒有丈夫,沒有家人,也沒有錢去旅游。”
“那你怎么辦呢?”珊德拉問道。
“我學會了為生命中的荊棘感恩。”店員沉靜地答道,“我過去一直為生活當中美好的事物而感恩,卻從沒有問過為什么自己會得到那么多的好東西。但是,這次厄運降臨的時候,我問了。我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明白,原來黑暗的日子也是非常重要的。”
正在這時,又有人走了進來,是一個頭頂光禿的矮個子胖男人。
“我太太讓我來取我們的感恩節(jié)的荊棘花束——十二根帶刺的長枝!”那個叫菲利的男人一邊接過店員從冰箱里取出來的用紙巾包扎好的花枝,一邊笑著說。
“這是給您太太的?”珊德拉難以置信地問道,“如果您不介意的話,我想知道您太太為什么會想要這個東西。”
“哦,不介意……我很高興你這么問,”菲利回答道。“四年前,我和我太太差一點兒就離婚了。
在結婚四十多年之后,我們的婚姻陷入了僵局。但是現在,我們總算把問題給解決了,我們又和好如初。這兒的店員告訴我,為了讓自己牢記在荊棘花束里學到的功課,她總是擺著一瓶子的玫瑰花枝。這正合我意,因此就捎了些回家。”
“我誠摯地向你推薦這一‘特別奉獻’!”菲利一邊付賬,一邊對珊德拉說。
“我實在不知道我能不能夠為我生命中的荊棘感恩。”珊德拉對店員說道,“這有點兒……不可思議。”
“嗯,”店員小心翼翼地說,“我的經驗告訴我,荊棘能夠把玫瑰襯托得更加寶貴。人在遇到麻煩的時候,會更加珍視上帝的慈愛和幫助,我、芭芭拉,還有菲利夫婦,都是這么走過來的。因此,不要惱恨荊棘。”
眼淚從珊德拉的面頰上滑落,她拋開她的怨恨,哽咽道:“我要買下這樣一束帶刺的花枝,該付多少錢?”
“不要錢,你只要答應我把你內心的傷口治好就行了。這里所有顧客第一年的特別奉獻都是由我免費贈送的。”店員微笑著遞給珊德拉一張卡片。
珊德拉打開卡片,上面寫著:我的上帝啊,我曾無數次地為我生命中的玫瑰而感謝你,但卻從來沒有為我生命中的荊棘而感謝過你。請你教導我關于荊棘的價值,通過我的眼淚,幫助我看到那更加明亮的彩虹……
眼淚再一次從珊德拉的臉頰上滑落。 (有刪改)
相關鏈接:
感恩節(jié)(Thanksgiving Day),美國和加拿大節(jié)日,由美國首創(chuàng)的,原意是為了感謝印第安人,后來人們常在這一天感謝他人。
感恩節(jié)的由來要一直追溯到美國歷史的發(fā)端。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號船滿載不堪忍受英國國內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達美洲。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們遇到了難以想象的困難,處在饑寒交迫之中,冬天過去時,活下來的移民只有50來人。這時,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給移民送來了生活必需品,還特地派人教他們怎樣狩獵、捕魚和種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幫助下,移民們終于獲得了豐收,在歡慶豐收的日子,按照宗教傳統(tǒng)習俗,移民規(guī)定了感謝上帝的日子,并決定為感謝印第安人的真誠幫助,邀請他們一同慶祝節(jié)日。
在第一個感恩節(jié)的這一天,印第安人和移民歡聚一堂,他們在黎明時鳴放禮炮,列隊走進一間用作教堂的屋子,虔誠地向上帝表達謝意,然后點起篝火舉行盛大宴會。第二天和第三天又舉行了摔跤、賽跑、唱歌、跳舞等活動。第一個感恩節(jié)非常成功。其中許多慶祝方式流傳了300多年,一直保留到今天。
(摘自《百度知道》)
(1)下列對這篇小說相關內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最恰當的兩項是( )(5分)
A.珊德拉遭遇了一場交通事故,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她的丈夫也失去了工作。因此,她到花店買花,想要使自己的心情好起來。
B.不幸的遭遇使店員懂得了生命中“荊棘”的價值,于是她開始售賣荊棘花束。為招攬生意,她決定第一年向顧客免費贈送。
C.“荊棘能夠把玫瑰襯托得更加寶貴”,這樸實無華的話語,卻道出店員對人生的深刻領悟,令人深思。文中類似的語言描寫不止一處。
D.盡管店員一直向珊德拉推薦這種感恩節(jié)特別奉獻的荊棘花束,芭芭拉和菲利夫婦的經歷也證明了花束的意義,但珊德拉始終將信將疑。
E.卡片上的“玫瑰”與前文“生活當中美好的事物”遙相呼應,而“荊棘”則象征著生活中遇到的麻煩、挫折、不幸和苦難等等。
(2)本文以“感恩節(jié)的荊棘花束”為題,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
(3)本文在刻畫店員這個形象時,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請簡要分析。(6分)
(4)本文在結尾處提到卡片上的一段文字,其中“我的上帝啊,我曾無數次地為我生命中的玫瑰而感謝你,但卻從來沒有為我生命中的荊棘而感謝過你。”一句你是如何理解的?請結合文本和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理解。(8分)
第Ⅱ卷 表達題
四、語言文字運用(16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成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 (3分)
?、傥鞣皆S多國家長期低增長、高支出、高福利的社會制度所帶來的問題已經 ,對這一制度每一項改革都會遇到極大的公眾阻力,舉步維艱。
?、诿恳粋€正在學習的人都應該明白 的道理,節(jié)約每一分鐘,珍惜每一次閱讀,重視每一份練習,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腳踏實地,穩(wěn)步前行。
?、鬯械淖镄卸际怯尚″e一步步發(fā)展而來的,俗話說,小時偷針,大時偷金,如果小錯不改, ,鑄成大錯再來后悔就現說什么都晚了。
A.積羽沉舟 積重難返 積沙成塔 B.積重難返 積羽沉舟 積沙成塔
C.積羽沉舟 積沙成塔 積重難返 D.積重難返 積沙成塔 積羽沉舟
13.下列各句中,沒有病句的一項是( )(3分)
A.國家短道隊人員于青島集訓期間發(fā)生了嚴重的內部沖突,中心負責人第一時間趕赴青島對此事件進行批評教育和嚴肅處理。
B.自費出國旅游人數持續(xù)攀升,主要是由于我國經濟快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而人民幣匯率的堅挺也對這個攀升起到了促進作用。
C.每到新年,各大衛(wèi)視舉行的跨年演唱會使觀眾審美疲勞的主要原因是各大衛(wèi)視盲目跟風、缺乏創(chuàng)意、沒有特色的結果。
D.打擊侵權假冒工作既是一場攻堅戰(zhàn),更是一場持久戰(zhàn),要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開創(chuàng)打擊侵權假冒工作,維護好廣大企業(yè)和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14.在下面—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6個字。(5分)
建筑屬于空間藝術,音樂屬于時間藝術, ① 然而,將二者聯系起來已經成為人們藝術審美的共識。西方許多經典建筑都具有音樂美,② 北京故宮的三重建筑群傳達出起伏的節(jié)奏和韻律美,蘇州園林的“體宜因借”,徽州民居的白墻黑瓦,都表現出錯落有致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美。因此,③ 。
15.下面是某教師給高三學生列出的學習流程圖,請把這個學習過程寫成一段話,要求內容完整,表述準確,語言連貫,不超過80個字。(5分)
五、寫作(60分)
16.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個游客去波羅的海海濱度假,找到一處房屋,打算同房東——一位和藹可親的老人簽下租房合同。老人勸他不妨先試住幾天,看究竟合適不合適,再作決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滿意。到第5天,將要簽合同時,卻發(fā)生了一點意外:一個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電話告訴了老人,老人說:“不要緊,你又不是故意的,我過來簽合同時再拿一個來。”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掃了。不久,老人來了,進屋后就問:“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說,已裝進垃圾袋,放到門外了。老人趕緊出門,打開垃圾袋看過后,臉色凝重地對游客說:“對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給你了。”
要求: ①結合材料的內容和含意,選準角度,明確立意;②自擬標題,明確文體(詩歌除外);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廣東高職高考語文真題答案
一、現代文閱讀(9分)
1.B(分析:“是世界文明對話史上最重要的歷史事件” 范圍擴大。原文為“公元2世紀到7世紀期間最重要的歷史事件當屬佛教的東傳及其與中華文明的對話。)
2.C(分析:強加因果“佛教進入中國是和平的、非強制性的,最初是與道家的黃老之術和方士之術互相影響、相得益彰的”與“佛教進入中國是因地域關系自然而然地發(fā)生的過程”不存在因果關系。)
3.A(分析:“這種方式加速了佛教文明與中華文明的對話與融合”有誤,屬無中生有。)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4. C(解答此題,首先通讀句子,然后對句子的結構進行一個初步劃分。比如“以城降”的主語是“忻州監(jiān)軍”,“忻州監(jiān)軍”殺的是“刺史趙皋及契丹大將楊耨姑”;“擊走之”在原文中的意義為“世宗命令白重贊及符彥卿攻擊契丹軍并使之退走”,所以中間不能斷開;“還京”的主語應該是“世宗”。由此可知答案為C項。)
5. A(制就是皇帝說的話。所謂“天子之言曰制,書則載其言”。在周代,帝王的命令叫命。秦始皇滅六國后,改命為制,“制”即成為用以頒布皇帝重要的法制命令的專用文書。)
6. D(“之后提拔他為刺史”錯誤,應是陳延正被提拔。)
7.(1)(李玉)暗中派人購買馬纓,偽造制書說白重贊謀反,下令誅殺他的家族。
(關鍵詞“市”“構逆”“夷”各1分,補足省略主語“李玉”1分,句子大意1分。)
(2)(太祖)于是命令六宅使陳思誨快馬趕往涇州,擒獲李玉及閻承恕進行審問,李玉及閻承恕認罪后被處死。
(關鍵詞“馳”,通假字“禽”,“鞫”,各1分,被動句意1分,句子大意1分。)
【參考譯文】
白重贊,憲州樓煩人,其祖先為沙陀部族,重贊年少即從軍,武藝高強,作戰(zhàn)勇猛。后漢初年,由散員都虞候多次升遷,官至護圣都指揮使。乾佑年間,節(jié)度使李守貞占據河中叛亂,隱帝劉承佑任命重贊為平叛大軍行營先鋒都指揮使。河中叛亂平息后,重贊憑借軍功兼任端州刺史。后周初年,重贊轉任護圣左廂都指揮使。不久,出朝為鄭州防御使,又改任相州留后。廣順年間,升任義成軍節(jié)度使。期間,黃河曾屢次決口,他親自率領年輕力壯的男子,堵住了大程、六合兩大堤的決口,得到太祖頒詔褒獎。
周世宗柴榮出師征討北漢劉崇,讓重贊擔任河東道行營馬軍都指揮使。重贊與李重進統(tǒng)所部居周師戰(zhàn)陣西側,樊愛能和何徽部居東側。戰(zhàn)斗開始后,樊愛能、何徽臨陣逃走,只有白重贊與李重進率部拼力作戰(zhàn)。周世宗親自指揮身邊的護衛(wèi)親軍,與白、李二部合力沖擊敵陣,北漢并州軍大敗。戰(zhàn)后,世宗誅殺了樊愛能等人,白重贊則憑借戰(zhàn)功被任為保大軍節(jié)度使。等到周世宗率軍征討太原時,讓河陽節(jié)度使劉伺擔任隨駕都部署,任命白重贊做他的副將。(大軍行進途中,)忻州監(jiān)軍聞訊殺死忻州刺史趙皋及契丹大將楊耨姑,舉忻州全城投降周師。(然忻州雖降)而契丹軍勢仍然很強盛。于是世宗命白重贊和符彥卿率部攻擊契丹軍并打退了他們。世宗得勝還京后,改任白重贊為河陽三城節(jié)度使、檢校太尉。接著周師征討淮南,世宗命令重贊率三千護衛(wèi)親軍駐防穎上,不久改任淮南道行營馬步軍虞候,后來升任彰義軍節(jié)度使。
宋初,白重贊被加授檢校太師,改任涇州節(jié)度使。馬步軍教練使李玉,本是燕州人,性情兇悍狡詐,與重贊有些小矛盾,便與他的部下閻承恕陷害白重贊。李玉暗中派人購買馬纓,偽造制書說白重贊謀反,下令誅殺他的家族。李玉拿著偽造的制書和馬纓去見都校陳延正,說:“朝廷的使者將此送來后便走了。”陳延正把情況匯報了白重贊,重贊將制書和馬纓密封起來,并使皇上知曉此事。宋太祖大為驚駭,命拆封驗看,發(fā)現全都是偽造的。太祖于是命令六宅使陳思誨快馬趕往涇州,擒獲李玉及閻承恕進行審問,李玉及閻承恕認罪后被處死。陳延正被提拔為刺史并得到賞賜,太祖頒詔諸州,今后凡接到朝廷制書,都要詳細查驗印文筆跡,辨別真?zhèn)巍2痪?,白重贊改任泰寧軍?jié)度使。乾德四年,重贊又擔任定國軍節(jié)度使。開寶二年,改任左千牛衛(wèi)上,奉朝請。開寶三年,白重贊去世,享年62歲。
8.第三聯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湖風”“江雨”寫活了。湖風扶
起垂下的柳樹,江雨使山樓一片昏暗,一“扶”一“暗”,擬人化的動作,
使整個畫面變得更為形象生動,活靈活現。
9.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借酒澆愁,憂國憂民的愛國之情以及思鄉(xiāng)之情。
第一聯“客心”“賓雁”言游子遠行,第二聯“共賞重陽節(jié)”則寫與家人
(朋友)登高望遠之情,表達詩人游子思鄉(xiāng)之情。第四聯則直抒胸臆、
借典表達詩人“聊祛南國憂”的憂國憂民的情感。
10.(1)吾嘗終日而思矣 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2)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網
(3)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三、文學作品閱讀(25分)
(1)答C給3分,答E給2分,答B(yǎng)給1分;答A.D不給分。
A項,“想要使自己的心情好起來”無中生有。
B項,招攬生意并非店員的主要目的,她是想要幫助別人治好內心的傷口。
D項,“一直向珊德拉推薦”錯;“始終將信將疑”不準確,結尾處珊德拉已經不再懷疑。
(2)
?、購那楣?jié)上看,它是貫穿全篇的線索,本文的故事情節(jié)都是圍繞花束展開,串聯起小說中四個人的生活經歷。
?、趶娜宋镄蜗笊峡?,它見證了珊德拉由困惑、怨恨到落淚、感恩的心理變化過程;
?、蹚闹黝}上看,這一標題,凸顯文章的主旨。突出了對生命中的荊棘感恩這一主題,昭示了苦難對于人生的意義;
?、軓谋磉_效果上看,制造懸念,引人入勝,耐人尋味,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每點2分,答出3點給滿分)
(3)①樂于助人(真誠善良)。熱情主動地幫助那些遭遇不幸的人,不僅僅只是為了賺錢;②勇敢堅強。面對人生中的不幸,不抱怨,不逃避,樂觀面對生活;
?、鄱酶卸鳌2粌H為生活中的美好感恩,更為生活中的不幸而感恩;
④思想深刻。飽受苦難之后,擁有對生命深刻的領悟,富有哲理。
(每點2分,答出3點給滿分)
(4)這句話是一個人在飽受苦難之后,對生命深刻的領悟,富有哲理:我們常常因為一帆風順、過著幸福的生活而感恩上帝和其他幫助過我們的人,卻很少因為生活坎坷、遭遇不幸而感恩上帝和別人,可是也許正是因為這份坎坷和不幸使我們變得更堅強,創(chuàng)造更大的價值。(2分)
結合文本:
?、?店主:沒有孩子,沒有丈夫,沒有家人,沒有人陪著過感恩節(jié),也沒有錢去旅游;
芭芭拉,父親剛剛死于癌癥,家族事業(yè)也正搖搖欲墜;兒子在吸毒,她自己又正面臨一個大手術;珊德拉:一直以來,她都過著一帆風順的愜意生活。但是,就在她懷孕4 個月的時候,一場交通事故無情地奪走了她肚子里的小生命。緊接著,她的丈夫又失去了工作。這一連串的打擊令她幾乎要崩潰了。菲利夫婦:結婚四十多年之后,婚姻陷入了僵局。(2分)
?、?他們這些人,過去一直為生活當中美好的事物而感恩,卻從沒有問過為什么自己會得到那么多的好東西。但是,這些厄運降臨的時候,他們才明白,原來黑暗的日子也是非常重要的。懂得了生命中“荊棘”的價值,明白應該對生命中的荊棘感恩,感悟到苦難對于人生也有重要的意義,于是變得更加堅強,重新挑戰(zhàn)自我:使店員開始售賣荊棘花束,讓菲利夫婦把問題給解決了,又和好如初。(2分)
理解感悟:
人在遇到麻煩的時候,會更加珍視別人的慈愛和幫助,很多人都是這么走過來的。因此,不要惱恨荊棘,而應感恩荊棘,感恩苦難,荊棘能夠把玫瑰襯托得更加寶貴,它會幫助我們看到那更加明亮的彩虹。(2分)
12.【成語辨析】(3分)
【答案】D(積重難返:“重”指程度深;“返”指回轉;形容經過長時間形成的思想作風或習慣,很難改變。積沙成塔:聚細沙成寶塔;原指兒童堆塔游戲,后比喻積少成多。積羽沉舟:羽毛雖輕,積多了也能把船壓沉;比喻小小的壞事積累起來就會造成嚴重的后果。)
13.【答案】選B解析:A搭配不當,“事件”不可以“批評教育”。C句式雜糅,“的主要原因是……的結果”,可改為“主要原因是……”或“是……的結果”。D項,成分殘缺。應在“開創(chuàng)打擊侵權假冒工作”后面補出“的新局面”。
14.【語言準確連貫 邏輯嚴密】(5分)
①二者有明顯區(qū)別 ②中國許多建筑也是如此 ③建筑藝術和音樂藝術有相通之處
【解析】先通讀語段了解其大意,然后根據“瞻前顧后”法進行分析。①處是對前兩句比較下結論,②處從后面所舉的例子來看,此處應該是對后面內容的總領,再根據“西方許多經典建筑都具有音樂美”可知,此處應該填“中國許多建筑也都具有音樂美”等相關內容;③處是對上面的總結,也就是建筑與音樂有相通之處。(5分。答對一處得2分,答對三處得5分。意思對即可。)
15.【語言準確連貫簡潔】(5分)
高三的學習過程,首先應通過自學發(fā)現問題;以問題為引導,展開討論或聽課學習;由此發(fā)現規(guī)律;并在練習中加以運用;然后再次發(fā)現問題,鞏固對規(guī)律的掌握。
(5分。每環(huán)節(jié)1分。意思對即可。)
16.參照2016年高考作文評分標準。
廣東高職高考語文真題
上一篇:廣東高職高考語文模擬試卷
下一篇:廣東歷年高考語文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