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選擇題及答案
高考歷史選擇題分值占總分居多,想要攻克這個題型,就需要必要的訓練。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推薦的高考歷史選擇題及答案,僅供大家參考!
高考歷史選擇題
1.以重血親人倫、重現(xiàn)世事功、重實用理性、重道德修養(yǎng)的醇厚之風,獨樹一幟,而成為重要學派的是 (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2.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下詔“使黔首自實田”,強調(diào)“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當家則力農(nóng)工”,鼓勵“男樂其疇,女修其業(yè),事各有序”。這些法令 ( ) A.刺激了小農(nóng)經(jīng)濟的產(chǎn)生 B.奠定了秦朝統(tǒng)一的法律基礎 C.有利于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發(fā)展 D.導致了階級矛盾激化
3.2007年底,在江西南昌市青云譜地區(qū)接連發(fā)掘出數(shù)座古墓,墓中出土的木簡、墓磚上連續(xù)出現(xiàn)“海昏”二字,據(jù)專家考證,該墓群屬于傳說中距今約2000年左右的海昏國,該諸侯國存在于 ( )
A.西周時期 B.春秋時期 C.戰(zhàn)國時期 D.西漢時期 4.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盛行面食,且品種豐富,如饅頭、油炸餅、胡餅等,其中胡餅深受內(nèi)地人的喜愛。這些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原因
是 ( ) ①南稻北粟格局的打破 ②民族融合程度加深 ③水碓、水磨廣泛使用 ④國外糧食作物引入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③④
5.據(jù)《新唐書》記載,“唐興,初未暇於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諸蕃及蠻夷稍稍內(nèi)屬,即其部落列置州縣。其大者為都督府,以其首領為都督、刺史,皆得世襲。雖貢賦版籍,多不上戶部,然聲教所暨,皆邊州都督、都護所領,著于令式。……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號為羈縻。”與上述政策特點相似的是 ( )
A.行省制度 B.土司制度 C.衛(wèi)所制度 D.流官制度
6.宋代的陳亮在《送叔祖主筠州高要薄序》中寫道:“自科學之興,世之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作者指出了 ( ) A.傳統(tǒng)科技的影響 B.儒家思想的弊端 C.科舉制度的局限 D.八股取士的危害
7.清朝前期,佛山冶鐵,每一爐場,“環(huán)而居者三百家。司爐者二百余人,掘鐵礦者三百余;汲者、燒炭者二百有余”。其根本上反映了 ( ) A.商業(yè)經(jīng)濟的繁榮 B.手工工場規(guī)模大
C.中國出現(xiàn)了近代企業(yè) D.珠三角成為全國經(jīng)濟重心
8.梁啟超將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視為“播送民主思想的工具”,主要是因為該著作( ) A.主張君主立憲制 B.反對重農(nóng)抑商,主張“工商皆本” C.提倡“法治”,反對“人治” D.提出“以天下之權,寄天下之人”
9.《獨秀文存》中談到“自主的而非奴隸的”、“進步的而非保守的”、“進取的而非隱退的”、“世界的而非鎖國的”、“實利的而非虛文的”、“科學的而非想象的”觀點,說明中國知識分子已認識到 ( )
A.興民權、設議院,實現(xiàn)君主立憲的重要性 B.中國的社會革命必須推翻清王朝的統(tǒng)治 C.“實業(yè)救國”“民主共和”是歷史發(fā)展的潮流 D.中國的社會變革必須倡導民主與科學
10.下圖反映的事件 ( )
A.導致了“西學東漸”的出現(xiàn) B.使外國傳教士開始充當列強侵華的幫兇 C.便利了外國傳教士到中國內(nèi)地進行不法活動 D.使中國人民反洋教斗爭進入高潮
11.李鴻章認為:“然欲自強必先理財。”因此他創(chuàng)辦了 ( )
A.輪船招商局 B.江南制造總局 C.漢陽鐵廠D.天津機器制造局
12.“租界東洋駐重兵,保商何必要連營。可憐臥榻橫陳夜,時聽旁人鼾睡聲。”這首近代漢口竹枝詞(《東洋兵房》)反映了 ( )
A.鴉片戰(zhàn)爭后民族危機的出現(xiàn) B.漢口被辟為通商口岸
C.甲午戰(zhàn)爭后民族危機的加深 D.清政府成為“洋人的政府”
13.孫中山明確指出:“凡本國人及外國人之企業(yè),或有獨占的性質,或規(guī)模過大為私人之力不能辦者,如銀行、鐵路、航路之屬,由國家經(jīng)營管理之。”為此他主張 ( )
A.平均地權 B.耕者有其田 C.扶助農(nóng)工 D.節(jié)制資本
14.1918年,胡適在《歸國雜感》里寫道:“不過二十年前,那些老先生們……出了死力去駁康有為,……我們今天也痛罵康有為,但二十年前罵康有為太新,今日罵康有為太舊。”由此可見,胡適主張 ( )
A.君主立憲 B.民主共和 C.托古改制 D.文學改良
15.20世紀初,某鄉(xiāng)紳賦《新年雜詠》:“新制初更陽歷年,家家彩勝斗喧闐,宜春帖子多新樣,大半三民對五權”。該詩反映
了 ( ) A.西方文化改變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 B.辛亥革命對社會生活的影響 C.守舊勢力對近代文化的抵觸 D.封建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被動搖
16.“或在園中,拖出老袁還我國;余臨道上,不堪回首話前途。”與這幅對聯(lián)直接相關的背景是 ( )A.袁世凱破壞《臨時約法》,控制內(nèi)閣 B.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tǒng)
C.袁世凱接受“二十一條” D.袁世凱復辟帝制
17.一位五四運動的參與者,后在臺灣政界任職的官員在回憶和評價五四運動的文章中說:“大陸赤禍蔓延,政府迫遷臺灣,五四運動為其種因,應負絕大責任。”這從反面說明了五四運動的影響是 ( )
A.促使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傳播 B.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新覺醒 C.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奠定了基礎 D.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
高考歷史選擇題參考答案
![](http://uploads.xuexila.com/allimg/1707/25-1FF6091235.jpg)
高考歷史選擇題及答案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上一篇:高考歷史選擇題匯編
下一篇:高考歷史選擇題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