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欧美国产手机在线观看,夜夜躁日日躁狠狠久久,国精产品一区二区三区的使用方法,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

學習啦 > 生活課堂 > 節(jié)日知識 > 其它節(jié)日 >

中元節(jié)的習俗活動有哪些

時間: 淑燕4545 分享

中元節(jié)又稱“七月節(jié)"或盂蘭盆會",為三大鬼節(jié)之一。中元節(jié)是道教的說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稱"鬼節(jié)"、"施孤",又稱亡人節(jié)、七月半。一起來看看中元節(jié)的習俗活動有哪些,歡迎查閱!

中元節(jié)的習俗活動有哪些

中元節(jié)的習俗活動有哪些

祭祖

民間相信,祖先會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孫,所以需要祭祖。這種祭祖行為是慎終追遠、固本思源的傳統(tǒng)倫理的一種體現,是一種感德祖先文化傳統(tǒng)。時逢小秋的農作物收獲,也正好把豐收的喜悅與祖先分享,祭拜的儀式一般在七月中旬傍晚時分舉行。

燒紙

中元節(jié)日中,民間俗信行為中,最為突出的是燒紙。據傳說,陽間的紙就是陰間的錢,人們燒紙就是給亡故的先輩親人送錢。通常上墳燒紙時要留下幾張,到十字路口焚燒,目的是給無家可歸的野鬼一些施舍,它們就不會再去搶劫送給其祖先的錢了。

焚香燃炮

每到七月十四或十五晚,在門外焚香燃炮,同時“燒包”(也叫“薦包”)。

吃鴨

全國很多地方都會選擇在七月半吃鴨子,因鴨在水中游,取其河燈普渡祈禱之涵意。也有說法是“鴨”就是“壓”,是諧音,吃鴨子是為了壓住“魂靈”,這說法有點牽強,因為很多地方“鴨”與“壓”不同音。東莞人一般會吃蓮藕煲鴨。

中元節(jié)有什么節(jié)日習俗

中元節(jié)的民間風俗,主要由放河燈、點蓮花燈上墳、祭祖構成,而佛教寺廟中會舉行一年一度的盛大的盂蘭盆會、中元法會等活動。

一進入七月,各地民眾就開始準備祭品,市場上有售賣香燭、冥幣、鞭炮、紙做的衣帽、房屋等,自家也置辦各種食物,如瓜果、各式點心、精致的菜品、五谷雜糧等,有關中元節(jié)的祭祀活動便拉開序幕。傳說亡靈七月初至七月半被閻王釋放出地府,故民間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的習俗。接祖、送祖其實都是祭祀活動,祭祀對象并不局限于祖先,凡是已故親友,都可得到祭奠。此時,寺廟里和集市上還會售賣河燈,這種燈是用較硬的彩紙做成蓮、水禽形狀,燈內安放小小燭臺,以供夜間點燃放在水中漂流。各地戲園在七月初,即開始演《目蓮救母》的連臺戲,一演數日。這部戲劇,主要是宣揚孝道。

到了七月半這天,祭祀活動正式開始。佛寺、道觀要做法事,超度亡靈、普度眾生。民間祭祀的形式多種多樣,或拎著祭祀品到墳地掃墓上香、燒錢化紙,或在家將裝有金銀紙元寶的包裹置于主位,主位面前擺放三碗水餃或其他果品,上香行禮后,再將包裹拿到門外焚化。多數人家會將燒紙錢的時間選在夜晚,先用石灰在地上撒幾個圈(意在防止陰間的搶奪),然后焚燒紙錢,嘴里念念有詞,以告訴亡故的親人。最后在圈外燒紙,表示對非親非故的鬼魂的布施。

燒紙之后,人們乘著月色,結隊來到附近的河邊放河燈。據說河燈是用來給鬼魂引路的。河燈順水漂流,寬闊的河面上,星星點點的燭光,與夜空中閃爍的繁星,上下相映成趣。而岸邊的人們云集于滿月之下,映著這如晝的燭光,觀賞放河燈。蓮燈又稱蓮花燈,與河燈稍異其趣。蓮花燈是用絲綢、絲紗、彩紙或玻璃制作的酷似蓮花的一種花燈,這些燈外形與河燈相仿,只是多了一根手握的小木棍和線繩,可懸掛于屋角、道旁,也可拎著。放完河燈之后,許多人便手提一盞蓮花燈在街市上行走,形成中元夜特有的景觀。

中元節(jié)傳說

目連救母

鬼節(jié)源于目蓮救母的故事:“有目蓮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饑苦太甚。目蓮無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為說盂蘭盆經,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睋f當時目蓮在陰間地府經歷千辛萬苦后,見到他死去的母親劉氏,發(fā)現她受一群餓鬼折磨,目蓮想用缽盆裝菜飯給她吃,菜飯卻被餓鬼奪走。目蓮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蓮的孝心感動,授予其盂蘭盆經。按照指示,目蓮于農歷七月十五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母親。挨餓的母親終于得到了食物。為了紀念目蓮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蘭盆會”,即我們現在所說的“鬼節(jié)”。

1546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