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歷上的立冬是什么意思
迎冬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jié)日。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順便犒賞一家人的辛苦。小編整理了日歷上的立冬是什么意思,供大家參考。
日歷上的立冬是什么意思
立冬是農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十九個節(jié)氣,也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時間在公歷每年11月7號—8號。立冬過后,日照時間將繼續(xù)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xù)降低。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冬是終了的意思,有農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來的含義,我國又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有需進補以度嚴冬的食俗。
立冬有三候
一候“水始冰”
冰寒于水,所以是水與凍的結合,冬寒水結,是為伏陰。孟冬始冰,仲冬冰壯,季冬冰盛。
二候“地始凍”
立冬后五日“地始凍”,冰壯曰“凍”,地凍為凝結,“靄靄野浮陽,暉暉水披凍”。
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立冬后,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后便成為大蛤了。
民間習俗
迎冬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jié)日。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順便犒賞一家人的辛苦。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古時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禮,并有賜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
賀冬 賀冬亦稱“拜冬”,在漢代即有此習俗。東漢崔定在《四民月令》中寫到:“冬至之日進酒肴,賀謁君師耆老,一如正日?!彼未糠赀@一天,人們更換新衣,慶賀往來,一如年節(jié)。清代“至日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賀尊長,又交相出謁。細民男女,亦必更鮮衣以相揖,謂之拜冬 ”。
食俗 立冬有吃水餃的風俗。為什么立冬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于“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jié)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
避寒藏暖 古人說,冬天養(yǎng)生,最要順應避藏,避寒藏暖,就要早臥晚起。“冬夜伸足臥,一身倶暖”,暖被中,溫柔鄉(xiāng),一覺初醒,溫香沉沉,晨光依然熹微,于是再回籠一覺,任憑自然醒多美。
探尋立冬的由來
1、"立"的字源與字義
在中國歷史上,“立”字與其他眾多文字—樣,在慧識悊學文化、智識哲學文化、意識哲學文化這三個不同的文化時期,存在著不同的解釋。
一般來說,智識哲學文化與意識哲學文化這兩大時期的解析常常比較接近, 而且被近代所廣泛采用;但是,文字在慧識哲學文化時期的本義,卻常常被人們丟失或者違背。
《說文解字·卷十立字部》“立,住也。從大立一之上。凡立之屬皆從立?!背笺C等曰:“大人也。一,地也。會意?!边@其實只是古人在智識哲學文化時期和意識哲學文化時期對立字的一種解析。
立,由“大”與“一”組合而成,這是一種共識,但是對于“大”和“大”的本義,卻在智識與意識哲學文化時期發(fā)生了認知上的蛻變。
從慧識哲學文化的層面上解析“立”的正確會意應該是:大,為道;一,為德。以圖象義,“大”居“一”上,即道以德顯為立。道德行世方為立,這是一個非常高的標準,其中充分地體現出了自然界的法則。到了立冬這一天,道,運載著智德水的能量,布輸給地球上的萬物,這才是真正本義上的“立”。
老子曾經在他的五千言當中說“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強為之名曰大。"告訴人們,大,就是道的名。從慧識悊學文化時期創(chuàng)造的甲骨文與金文的“立”之文形中,可以解讀出,其本義正如老子所言,大道屹立于地,大道的真理深入人間,人類將信念改變?yōu)槌缧糯蟮?,就是立?/p>
從立的篆體字形上可以看到,“”上面的“S”,也就是“玄之有玄”的“玄(甲骨文)”,是指道德的能量灌輸到大地上來,而且,這個法則只有“人"能明白。
人是萬物之靈,人類經過“為學者日益”和“聞道者日損”,明白德的能量性和品格性,道德行世而立,才能符合自然法則 。 這個立字非常完美而形象地揭示了“天、地、人”與“道、德、人”的整體立意。
篆體時期,立字仍然保留著這種直指本義的象形表意,而且,我們從篆體的立字中,可以看出“S”玄曲波在字的頂部以及兩側的象形,都是直指“玄之有玄,眾眇之門”的本義。
篆文是具有承上啟下功用的象形表意文字,向上所傳承的是慧識悊學文化時期甲骨文和金文的象形表意文字;向下又可以使我們認清意識哲學文化時期所誕生的漢字的局限性。
2、冬字的字形字義
那么,“冬”字怎么解析呢?
我們可以看一看冬字的字形字源,甲骨文表現出的就是兩粒果實吊在那里,沒有任何其他的事物了。
那么,這個果實也就象征著內果實和外果實處在一種收和藏的時機,應當及時把握。是在提醒和暗示人們,應當及時收獲、收藏。
在金文期,我們可以看到下方框形結構中,有一橫線向兩側伸出來,已經穿出下方框,里面是有一個太陽的“⊙”,也是“德一”的一個圖示。
而在后面的這幾個字當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它的變遷。下方框形結構中有一橫線向兩邊穿出來,這就象征著一種“束”,束縛。
冬字的字義:意識形態(tài)的物相學之中,冬是會意字,表示時序終了,已進入寒冷季節(jié)。四季中的第四季,即農歷十月至十二月。
《說文》:“四時盡也。”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冬之為言終也??脊び浽唬核袝r而凝。有時而釋。故冬從仌(音同冰)?!?/p>
《樂記》:“冬,藏也。”蔡邕《月令章句》:“冬,終也?!鼻皾h的《漢書·律歷志》:“冬,終也?!薄逗鬂h書·張純傳》:“冬者,五谷成熟,物備禮成?!?/p>
智識哲學文化則保留著慧識悊學對冬的質象學定義。
《禮記·月令》當中指出:“天氣上騰,地氣下降。天地不通,閉塞而成冬?!?/p>
這段話也基本上可以引導我們向慧識悊學去體悟了,去感悟什么是天氣,什么是地氣。天氣為什么是上騰而不下降,地氣為什么下降而不升呢?天地不通閉塞而成冬天,這個意思我們就可以把握住。
《鶡冠子·環(huán)流篇》:“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就指出了天道是天下皆冬的一個指示器,其中北斗七星最后的一顆斗柄星指向正北方的時候,“天下皆冬”。
“冬”的字形中,“⊙”的形構是象喻“德一”的?!啊选弊鳛閱为毜臐h字是指甲骨文的“日”,或者是小篆的太陽,是用離卦來象喻的,方位屬于南方,五行屬于火;“仌”讀音為冰,是指水,用坎卦進行象喻,方位屬北方,五行屬水。
所以我們從上面字形的變化當中就可以看到,到后來冰就成為冬的主體,而陽火隱退了。“大火隱退”在后面的字形上面就沒有表現出來。到現在的楷體“冬”字,那就不認識是什么意思了,象形表意完全都不存在了。
3、立冬的字義
立冬一詞作為節(jié)氣形名,其原生態(tài)的慧識悊學意義,就是修身學對應于天道規(guī)律法則的形名。
“立”,其修身本義即大道行世,立德為基。甲骨文的“冬”,既象形表意修身內在精炁神果實的斂藏,同時也表述了外在春華秋實的收藏,具有內外同步收獲之義。
“冬”字的金文象形表意的是天德“⊙”陽火內束,但是小篆中卻逐步丟失了“⊙”天德陽火的表意,蛻變?yōu)橐浴皝暋比〈啊选?,出現舍本求末、棄里執(zhí)表的現象。
所以,研究這些文字是挺有意義的事情,也挺有趣的。從中可以看出慧識悊學文化到智識哲學文化,再到意識哲學文化的逐步變遷過程??慈藗兊降字匾暷囊粋€。
真正的文化始終是首先重視天地之綱,然后才重視目;重視經,然后才是把握緯。因為,沒有綱、沒有經,只是把握緯、把握目,那就會像無頭的蒼蠅一樣,亂尋亂覓,始終找不到正確的方向。
立冬三侯
我國古代將立冬分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人大水為蜃。”此節(jié)氣水已經能結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三候“雉人大水為蜃”中的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后,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后便變成大蛤了。
立冬時節(jié),太陽已到達黃經225°,北半球獲得的太陽輻射量越來越少,由于此時地表夏半年貯存的熱量還有一定的剩余,所以一般還不太冷。晴朗無風之時,常有溫暖舒適的“小陽春”天氣,不僅十分宜人,對冬作物的生長也十分有利。但是,這時北方冷空氣也已具有較強的勢力,常頻頻南侵,有時形成大風、降溫并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