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家長教育孩子有哪些心得體會
小學家長教育孩子有哪些心得體會
教育孩子是一門大學問,特別是教育小學的孩子,家長們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不能一味嚴厲地對待自己的孩子,需要找到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以下是學習啦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小學家長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希望可以幫到你!
小學家長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
一、對孩子多一些表揚和鼓勵 。 有人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我非常贊同這個觀點。只要孩子有點進步,都要及時表揚,讓她有成就感,促使她再接再厲;退步時也盡量不要當面數(shù)落她,也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做對比。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很多閃光點,家長如果經(jīng)常表揚鼓勵孩子,孩子一定會有更出色的表現(xiàn)。
二、培養(yǎng)孩子的自覺性,養(yǎng)成好習慣 。教育家孫云曉說過:“習慣決定孩子命運。”可見好習慣對孩子來說多么重要。小學階段是孩子自覺性、好習慣形成的階段。家長要讓孩子明白什么事對的,什么事錯的。什么時間該做作業(yè),什么時間該玩。平時,我總是鼓勵她早睡早起,讓她早晨早起去看太陽,并告訴她,最美的朝陽只有早起的孩子才能看見。所以,她天天早起,看完之后會讀讀書。孩子大部分時間在學校度過,學校濃厚的學習氣氛孩子知道該干什么,可是放學回到家卻不知道了。
所以,我總會讓她放學回家,先完成作業(yè),做作業(yè)時家人不許打擾。孩子愛讀書,首先自己要養(yǎng)成愛讀書的習慣。家長端著書,孩子也會仿效,習慣也自然而然形成。我給女兒買了許多書,每晚睡前讀半小時書。我讀我的書,她讀她的書,她也會讀得津津有味。不過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持之以恒,日積月累。
三、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 。以前,我是事無巨細,結(jié)果孩子養(yǎng)成依賴的心理?,F(xiàn)在,我不再提醒她,讓她自己檢查自己的書包。如果少帶了,老師批評了我也不會過問。她已經(jīng)知道這些生活上、學習上的事都是自己的事,她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將來才會是個有責任心的人。
四、經(jīng)常與老師聯(lián)系,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態(tài)和表現(xiàn)。家庭和學校之間要經(jīng)常保持聯(lián)系,保持一致,家長應當主動到學校去拜訪老師,向老師反映孩子在家的學習情況和思想態(tài)度,詢問孩子在校的學習態(tài)度,上課是否認真、發(fā)言是否積極等情況,如果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回家后就能夠有針對性地教育孩子,才能避免孩子走彎路及養(yǎng)成一些不好的習慣。
五、 要教育孩子勤奮刻苦學習,要立大志。人無志向就不能成大器,志向是一個人的奮斗目標。督促孩子要明確自己的奮斗目標,要求孩子要立大志,明確方向,努力學習。在家中,要求孩子作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在學校要求孩子做到“尊敬老師,聽從老師的教誨。”上課時要做到認真聽講,要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一切作業(yè);團結(jié)同學,要做到取長補短;在學校要爭取多做些對大眾有益的事情。嚴格遵守校規(guī),力爭做到一個“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學生,將來才能為祖國效力,為人民服務。做一個有智慧、有德行、有覺悟的人,這就是我們對孩子的期望和教育的綱領(lǐng)。
看著孩子一天天的變化,作為家長,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我知道,她所取得的每一點進步都離不開各位老師的諄諄教誨,離不開同學們的無私幫助,也離不開家長的辛勤付出。我有理由相信,有我們的陪伴,有老師的科學指導,孩子們一定會健康地成長,她們將會是我們的驕傲。
小學家長教育孩子的建議
一.愛孩子,尊重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對待孩子,與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關(guān)系,組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孩子的信任。做父母的要愛孩子,也許你會說這個道理再簡單不過了,哪個做父母的會不愛自已的孩子呢?但有些父母的愛并不能被孩子接受和認可,我就常常給我調(diào)皮的兒子一個個親切的擁抱,一個個淺淺的微笑,一次次循循善誘的開導,一件件小小的禮物,這會使孩子很自然的感受到父母給予他的愛,也增強了他對父母的信任感,所以我們家長都應該用愛心去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父母與孩子良好的溝通的前提是傾聽
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學會平等地與孩子交流,靜下心來傾聽孩子要訴說的一切,哪怕此時你在忙.再累,也要專心致志地傾聽,不時地詢問孩子:“在學校有什么有趣的事嗎?上課時你對自已的表現(xiàn)滿意嗎?今天你的笑臉又增加了嗎?每當我這樣問兒子的時候,他總是十分興奮的向我匯報一切,當他說出自已對事情的看法時,我也會尊重他的意見,與他商量辦,給了他足夠的信心和自信,我認為這對培養(yǎng)孩子的品格十分重要,傾聽是一種藝術(shù),也是一種學問。
三.鼓勵孩子敢于迎接挑戰(zhàn)
當今時代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所以從小就要培養(yǎng)孩子的競爭意識,敢于迎接挑戰(zhàn)的精神,學習上我常鼓勵兒子說:你太棒了,真聰明這么難的知識你都能答對,媽媽好佩服你啊,他一聽就很高興,而且還調(diào)動了他的學習積極性,當他遇到困難時,我不斷地給他打氣,此時我也會和孩子一起努力,用實際行動感染他,也達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
四.教育孩子正確地面對挫折
在人的一生當在,遇到挫折在所難免,苦難是人生的一大財富,不幸和挫折可以使人沉淪,也可以鑄造人的堅強意志,成就充實的人生,苦難是人生的一位良師,他能教給孩子學會用感激的心情.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一切問題,勇敢地參與社會競爭
五.培養(yǎng)孩子的適應能力
在實踐活動中,針對發(fā)生變化的客觀形勢運用自已的智力等諸因素進行自我眺控.自我改造.實現(xiàn)主觀與客觀相融,從而保證實踐活動正常進行的能力,自古以來,它就是求得生存的基本能力,今天人類社會迅速變化和激烈競爭的時代,需要人們更強的適應能力,誰的適應能力強,誰就能生存下去,就能更好地發(fā)展下去,就能邁下成功的彼岸。
六.與孩子一起閱讀書籍
家長與孩子共同閱讀,孩子可以從中得到快樂及滿足,能感受到愛及溫暖,有時更甚與對書本身的興趣。
小學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
1. 耐心傾聽
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但是這樣根本解決不了問題。管教孩子,關(guān)鍵是要找出孩子犯錯的原因,從源頭下手,把原因除去。
此時家長應先冷靜下來,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當家長的心思已經(jīng)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經(jīng)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2. 放下身段
同孩子做協(xié)商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tài)度來對待孩子,但是這樣做往往會激化矛盾,叫他不要他偏要。這時,父母不妨放下身段,不要總是命令孩子,而是同孩子做協(xié)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
比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fā),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去臥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3. 讓孩子去體驗后果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你再怎么吼叫也是無用的。那么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lǐng)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么正確和重要。
4. 跟孩子講道理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
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于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5. 給孩子另一個選擇當孩子犯了錯誤,你不要只是吼叫孩子,說教大道理,而是要給孩子另一個選擇。
也就是說,不要只說“不可以”,請指出一條可以的路來給他走。大腦好像一個大草原,上面已有一條從A到B的路,如果你不要他走這條路,你要先牽他的手走另一條也可以到B的路,走久了,新路的草被踩扁了,新路便形成了,而舊路許久不走,又被長出來的草蓋住,便看不見了。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