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欧美国产手机在线观看,夜夜躁日日躁狠狠久久,国精产品一区二区三区的使用方法,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

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家庭教育 > 我們作為家長該如何批評孩子

我們作為家長該如何批評孩子

時間: 慧良1230 分享

我們作為家長該如何批評孩子

  在教育孩子時,批評比表揚還要高深,因為批評一定要講究方法,這是一門藝術,你用得好它比表揚的效果還有用。小編在這里整理了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1.先處理自己的情緒

  成人遇到孩子問題,難免會產生負面情緒,這是潛意識的作用。如果成人帶著負面情緒去批評孩子,孩子首先收到的就是憤怒、恐懼、擔心、害怕等負面情緒,這會讓孩子掉進恐懼、擔心、害怕,或者憤怒、沖突等的情緒對抗中,妨礙批評的效果。

  其實,情緒從來都不是問題,情緒只是潛意識告訴我們,現在有點事情出現了,需要我們及時處理。傷害我們的不是負面情緒,而是我們選擇活在負面情緒里。情緒是用來溝通的,是用來表達的,不是去發(fā)泄的。一個人越能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就越能掌握處理情緒的能力。

  這里介紹一個有效的自我情緒管理的方法(5步):

  第1步,停下來,深呼吸,讓身體緩和。

  第2步,問自己:我為什么會有這個情緒?

  第3步,問自己:我想要什么?

  第4步,表達自己的感受

  第5步,表達自己的需要

  舉個例子,孩子因為整天玩手機,幾次善意提醒,但是孩子依然拿著手機玩,作業(yè)也不做。如果按照上面的方法,母親這樣來處理,批評的效果可能會更好:

  第1步,讓自己停,停,停,冷靜,冷靜,冷靜。

  第2步,自問自答:我怎么生氣了?孩子不聽話。

  第3步,自問自答:我想要什么?我想要孩子做作業(yè),不要玩手機。

  第4步,對孩子說,“我現在很生氣,真的很煩躁,我很難受?!?/p>

  第5步,對孩子說,“媽媽很擔心你的學習,我想幫你,但不知道怎么辦,我們一起想個辦法好吧,媽媽相信我們可以想到辦法……”

  看到這里,你可能覺得好復雜,或許你自己也有更好的方法。不管哪種方法,都是讓自己離開負面情緒這一本能反應,刻意、故意地(對初學者)管理自己,讓情緒來幫助我們拿到自己想要的結果。情緒沒有好壞之分,只要我們善于讓正面情緒給我們快樂,負面情緒幫我們想辦法改變,我們就可以面對孩子的任何問題,從而幫助自己和孩子獲得更多的幸??赡?。

  2.處理孩子的情緒

  其實,成人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就離有效的批評不遠了。在處理孩子的情緒時,成人要避免以下四種情緒處理誤區(qū):

  (1)交換。就是給一些孩子在乎的價值企圖讓孩子的情緒消失。例如給孩子糖果要他停止哭泣,停止吵鬧就答應孩子的條件。這樣做短期可能有效,但是暫時性的。當孩子再次出現問題,只要不發(fā)生交換,情緒問題依然存在,孩子交換的條件有時候會變本加厲。

  (2)懲罰。把負面情緒看作惡毒的東西,是不應該出現的,孩子應該受罰,就像威嚇孩子說再哭便會打他。這樣只會使孩子產生更多的情緒。比如,“你再生氣,媽媽就把你拎出去……”

  (3)冷漠。認為情緒是孩子自己的事,應該自己處理。所以,完全漠視孩子的情緒,對孩子的情緒視而不見,比如“你哭好了再來跟我說,你先冷靜冷靜再來跟我說……”

  (4)講道理。就是說大量的道理,而不顧對方的感受,這很容易使孩子陷入更大的情緒困擾中。孩子是活在感受中的,當一個孩子難過,傷心,委屈,憤怒等情緒時,最不想聽到的就是建議、分析、大道理。因為在情緒化的狀態(tài)下,任何道理都是雜音。所以我們看到有時候在父母跟孩子講了一大堆道理的時候,孩子突然會給父母來一句,“你說完了嗎?說完的話,那我回房間去了”。

  以下三步是有效處理孩子情緒的方法,供各位參考:

  第1步:接受孩子的情緒。

  例如,“你看起來有點不開心”;“我感受到你有點委屈”;“我知道你很生氣”。

  和接受孩子的動機,孩子就會感覺被接納一樣,理解孩子的情緒,就會讓孩子覺得被理解??隙ê⒆拥那榫w,讓孩子收到的是這樣的信息:“孩子,你對我很重要,我很在乎并理解你的感受?!痹谶@個信息背后是一種可能和探索:“孩子,一旦你平靜下來,你會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币虼?,被理解,被尊重是孩子和成人保持良好關系的前提。

  第2步:描述孩子的內心。

  例如:“你很想提高成績,但是找不到好的方法,因此很苦惱,我非常理解你此刻的心情”;“媽媽剛才批評你,你覺得媽媽沒有尊重你,你很失望;你很想買那個玩具,但是媽媽不給你買,你覺得媽媽不愛你了,你很生氣”;“小明那樣子對你,你當時一定感覺很沒面子,感覺受欺負了”;“他們那么說你,一定很不好受”。保留孩子的尊嚴和自信,孩子會更愿意聽從你的引導。

  第3步:處理孩子的事情。

  父母可以這樣和孩子對話,“如果重新來過,你會如何選擇”;“下次出現同樣的情況,還可以有什么其他的辦法”;“以后媽媽不小心說錯了話,你會怎樣和媽媽說?”這是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我曾經參加過一個家庭教育的培訓班,在學習中途我出去上衛(wèi)生間,正好有位年輕的媽媽出來接電話,在走道里我聽見這位媽媽這樣批評他的孩子:“怎么啦,你哭什么哭,媽媽在外面忙呢,你不要老是來煩我,要聽話,知道嗎?!逼鋵崳_的溝通應該是:“媽媽聽到你哭得很傷心,很難過,你一定是受委屈了,媽媽好想來陪你,可是現在媽媽有重要事情,等一結束媽媽就來陪你……”很多時候,解決了孩子的情緒,就是解決了孩子的問題,孩子自我發(fā)展的需要就會自然而然地往成人引導的方向走,在這個過程中,批評應該是隱而不露,懸而不用。

  3.學會使用正向語言

  生活中,我們成年人批評孩子,是“殺人不見血”。比如孩子做作業(yè)感到苦惱、焦慮、困惑而情緒不好時,教師會說:“這么簡單都不會,笨得要死,其他小朋友早就學會了,就你不會!”孩子在批評過程中遇到的很多類似傷害,很多情況下是在成人的無意識間造成的。這其中原因,一方面是成人本身就受到了來自原生家庭的類似傷害;另一方面是成人缺乏通過正確批評孩子來支持孩子發(fā)展的能力,而正確批評孩子以及支持孩子能力的語言系統是需要學習的,這也是當前開展家庭教育培訓或者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必要性。

  以下,我就以日常語言傷害為例,來說明錯誤的批評(前面一句)和正確的批評(后面一句)的不同。

  笨得要死!vs再來一遍,試試看。

  你豬腦子啊!vs這個問題確實很難,要做對不容易。

  為什么撒謊!vs告訴我,你在擔心什么?

  你為什么考這么差!vs這次考試哪些是滿意的,哪些是不滿意的?

  又考這么差!vs你的分析比這次成績更重要。

  你越來越讓我失望了!vs你是怎樣評價自己的?

  你太不負責任了!vs這件事你付了什么代價?

  你老是拖班級后腿!vs同樣的錯誤,我們如何不再重犯?

  為什么遲到的總是你!vs我相信只要你注意,下次一定可以準時!

  你讓我們班丟臉!vs我們每個人都是團隊的一分子!

  以上所列舉的前一句句子,這些無意識的言語傷害作為一種精神傷害,是遠遠大于物質匱乏對孩子的打擊的。而孩子如果在犯錯誤或者出現問題的時候,得到的是正向的語言,那么孩子會有更多的可能性和力量來向內探索,從而看見自己不足,提高完善自己的意愿和動力??偟膩碚f,俯下身子,和孩子做真正平等的朋友,幫助他們看見自己、發(fā)展自己,而不是居高臨下的家長,孩子就會和我們成為最親密的伙伴。

  我們應該怎樣批評孩子

  大人對孩子發(fā)火,往往并不是因為孩子的錯誤本身有多大,而是大人被其他的情緒所左右。大人心情好時,孩子再大的錯誤也可以原諒,心情不好時,一點小事也可能勃然大怒。

  記得兒子小時候,有一天,他吃完西瓜,裝西瓜皮的碗放在茶幾上,還有光碟、圖片等等,亂七八糟一大堆,他卻任其亂著,一點不收拾,自己在那里忘情地看電視。這種情況其實經常都有,大部分時候是我悄悄地幫他收了,或者提醒一句,讓他自己收拾好。那天我卻突然大光其火,沖他吼道:“你一天到晚什么事都不做,桌子這么亂也不收拾一下!”

  兒子從電視里醒來,笑嘻嘻地看看我,平靜地說:“別吼嘛,是我不對,你提醒我一聲,我不就收拾了嘛!”邊說邊端起西瓜皮碗往廚房走。

  我突然一下就慚愧了。一點小事,我這是發(fā)的哪門子火?不對的不是兒子,是我,是我自己因為心情不好而發(fā)泄到他身上。其實,孩子的一些所謂錯誤,并非有意為之,往往都是出于疏忽。他需要的不是責怪,而是提醒,輕輕一聲提醒就能解決的問題,卻可能被我們的怒火弄得不可收拾。幸好兒子有一分平和,讓我意識到自己的失態(tài),也讓我感動于他的寬容,陰霾頓時散去,陽光重回心中。

  很多時候,我們受自己情緒的影響,在對孩子作出負面評價時,不是客觀、公正、善意、平和的,像我那句“你一天到晚……”這種句式就是典型的指責而不是批評。類似的句式還有“你從來……”“你總是……”“你一貫……”,凡是用這種句式來評價一個人的,都是指責,都帶著強烈的情緒色彩,都違背了就事論事的原則,都不能令人信服和尊重,反而可能激化矛盾,讓事情更糟。

  對孩子的批評最好就事論事,只評價事實,不分析動機,因為你無法知道別人真實的動機。以己之腹,度人之心,這里面難免有偏差,不僅有失公正,還很容易授人以柄。假如你的揣度并非善意,無異于強加給人罪名,那就不僅于事無補,反而火上澆油。

  一些家長在孩子犯錯以后,除了滔滔不絕地謾罵諷刺,還一定要深挖動機,剝掉他最后一絲遮羞布,讓他的傷口,他的無能和拙劣,都徹徹底底暴露出來,最后還必須深刻檢討,當場認錯,恭恭敬敬聽你的訓斥和羞辱,直到他的可憐兮兮終于讓你心軟,讓你滿足,你才會饒了他。

  但這對孩子究竟意味著什么呢?“認錯”本應是內省的結果,如果孩子的內心并沒有認識到錯誤,或者內心雖然認識到錯誤,但處罰過于嚴厲而缺少善意,這個強迫“認錯”的過程就會成為一次屈辱事件,成為一種精神上的侮辱!

  我們常常不能察覺自己對孩子的傷害,無論你有多么正當的理由,攻擊性的語言都會令對方反感,甚至引來回擊。假如批評變成了指責,就會讓對方把注意力放在維護自己的正確性(辯解)和抓住你的漏洞(反擊)上,結果你話語中正確的部分被完全忽略,甚至被向著相反的方向理解,不正確的地方卻被對方重點關注,成為攻擊的目標。這就成了一場戰(zhàn)爭,相互攻擊,雙方都傷痕累累。

  情勢一旦誓不兩立,心思就全在勝負上了,沒有誰會在意你說出來的是不是真理。所謂“良藥苦口”,那一定是在對方深知自己病得不輕,這碗藥一定要喝的情況下,苦口才會被接受。而實際上,就批評這件事來說,深知自己病得不輕的人很少,大多數人都會認為有病的不是自己,所以往往難如你所愿,心甘情愿喝下良藥,并且感謝你的救命之恩,相反,他記住的只有“苦口”。

  批評是一種否定的表達,如何表達否定而又不造成沖突呢?“平靜”是最重要的。你必須是溫和的,善意的,不會在情緒上傷害對方,對方才能以理性的態(tài)度來接納。很多時候,批評的失態(tài),或者批評的擴大化,其根本原因都是情緒化,批評者受制于自己的情緒,而忘記了批評的根本目的。

  批評的目的是什么?不是打擊一個人,而是解決一件事,幫助人找到正確的方向。所以,如果你認為對方的所作所為是錯誤的,那么,怎樣做才是正確的呢?你希望對方怎樣做?不妨直接說出來,不必非要嚴重否定錯誤答案之后再給出正確答案。

  很多年前,我開了家小公司。有一次,當我批評一個員工時,她誠懇地說:“我確實錯了,那么你希望我怎么做?”我一下就對她刮目相看了。只有她不被我的情緒所左右,將溝通引導到更有效的渠道上。我立刻停止了批評,進入探討解決方案的階段。接受否定意見時,還能傳達出正面能量,這表現了她內心的強大。后來我們成了朋友。

47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