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尾葵的藥用價值
散尾葵的藥用價值
小編為您詳細介紹散尾葵的藥用價值,散尾葵的副作用,散尾葵的醫(yī)學記載,散尾葵的附方等知識,更多請查閱學習啦網。
散尾葵的藥用價值
1、功能主治
散尾葵(學名:Chrysalidocarpus lutescens H. Wendl.):又名黃椰子、紫葵。棕櫚科、散尾葵屬叢生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葉羽狀全裂,平展而稍下彎,長約1.5米,羽片40-60對,2列,黃綠色,表面有蠟質白粉,披針形,長35-50厘米,寬1.2-2厘米,先端長尾狀漸尖并具不等長的短2裂,頂端的羽片漸短,長約10厘米;葉柄及葉軸光滑,黃綠色,上面具溝槽,背面凸圓;葉鞘長而略膨大,通常黃綠色,初時被蠟質白粉,有縱向溝紋。花序生于葉鞘之下,呈圓錐花序式,長約0.8米,具2-3次分枝,分枝花序長20-30厘米,其上有8-10個小穗軸,長12-18厘米;花小,卵球形,金黃色,螺旋狀著生于小穗軸上;雄花萼片和花瓣各3片,上面具條紋脈,雄蕊6,花藥多少丁字著;雌花萼片和花瓣與雄花的略同,子房1室,具短的花柱和粗的柱頭。果實略為陀螺形或倒卵形,長約1.5-1.8厘米,直徑0.8-1厘米,鮮時土黃色,干時紫黑色,外果皮光滑,中果皮具網狀纖維。
莖干光滑,黃綠色,無毛刺,嫩時披蠟粉,上有明顯葉痕,紋狀呈環(huán)。葉面滑細長,羽狀全裂,長40~150cm,葉柄稍彎曲,先端柔軟。性喜溫暖濕潤、半陰且通風良好的環(huán)境,怕冷,耐寒力弱,幼樹盆栽作室內裝飾;散尾葵為叢生灌木,高2-5米,莖粗4-5厘米,基部略膨大。原產非洲馬達加斯加島,現在中國南方一些園林單位常見栽培;對吐血咯血、便血、崩漏等有相關治療效果。藥材基源:為棕櫚科植物散尾葵的葉鞘纖維。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除去葉子,曬干。
2、用法用量
2.1、藥材基源:為棕櫚科植物散尾葵的葉鞘纖維。
2.2、性味:味微苦;澀;性涼。
2.3、歸經:入肝經。
2.4、功能主治:收斂止血。主吐血咯血;便血;崩漏。
2.5、用法用量:內服:炒炭煎湯,10-15g。
散尾葵的副作用
一般沒有特殊副作用。
散尾葵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新華本草綱要》:味微苦、性涼,有收斂止血的功能。用于各種出血。
散尾葵的栽培技術
土壤
室內盆栽散尾葵應選擇偏酸性土壤,北方應注意選用腐殖質含量高的沙質壤土??捎酶~土、泥炭土加1/3河沙及部分基肥配制成培養(yǎng)土。它蘗芽生長比較靠根莖上,盆栽時,因較原來栽的稍深些,以免新芽更好地扎根。5-10月是其生長旺盛期,必須提供比較充足的水肥條件。[8]
澆水
澆水應根據季節(jié)遵循干透濕透的原則,干燥炎熱的季節(jié)適當多澆,低溫陰雨則控制澆水。北方地區(qū)特別是水內含鹽、堿較多的地方,應注意經常用黑礬調節(jié)土壤酸度。平時保持盆土經常濕潤。夏秋高溫期,還要經常保持植株周圍有較高的空氣濕度,但切忌盆土積水,以免引起爛根。[8]
施肥
一般每1-2周施一次腐熟液肥或復合肥,以促進植株旺盛生長,葉色濃綠,夏季適當追施含氮有機肥,冬季可施芝麻醬渣等有機花肥同時保持盆土干濕狀態(tài)。[8]
光照
散尾葵喜溫暖,最適生長溫度為20-35℃。如果超過35℃或低于10℃,栽培管理稍有不當,其腳葉便會由青變黃。夏天應遮陰,最忌烈日直射,即使短時間內曝曬也會引起葉片焦黃,很難恢復。冬季需做好保溫防凍工作,一般10℃左右可比較安全越冬,若溫度太低,葉片會泛黃,葉尖干枯,并導致根部受損,影響來年的生長。它喜半陰,春、夏、秋三季應遮陰50%。在室內栽培觀賞宜置于較強散射光處;它也能耐較陰暗環(huán)境,但要定期移至室外光線較好處養(yǎng)護,以利恢復,保持較高的觀賞狀態(tài)。
管理
如果環(huán)境干燥、通風不良,容易發(fā)生紅蜘蛛和介殼蟲,故應定期用800倍氧化樂果噴灑防治。定期旋轉花盆,經常修剪下部、內部枯葉,注意修整冠形。[8]
修剪
作為切葉栽培的散尾葵,連續(xù)采葉2 年后,須對植株進行全面地復壯以及必要的設備維護。主要是遮光設備的維護,因為隨著植株的不斷生長,遮光設備滿足不了植株生長高度的要求,在臺風季節(jié), 很容易把蔭網弄破。其次是植株的復壯。因為主干明顯的生長優(yōu)勢,影響了側芽的生長,造成產量下降;還有植株的不斷分蘗,使株型過大,造成生長空間不夠、光線不足、營養(yǎng)跟不上,最終使葉片質量大幅下降。措施是對植株進行全面地復壯修剪和去劣存優(yōu), 主要是把過高、過大的主干在離土表30-40厘米處鋸掉, 將一些病枝、弱枝剪去;株型太大的可實行分株分叢, 留下6-10個健壯枝條重新種下, 培好土, 淋足定根水。[9]
裝盆
把分割下來的小株在百菌清1500倍液中浸泡五分鐘后取出涼干,即可上盆。也可在上盆后馬上用百菌清灌根。分株后的管理:分株裝盆后灌根或澆一次透水。由于它的根系受到很大的損傷,吸水能力極弱,大約需要3-4周才能恢復萌發(fā)新根,因此,在分株后的3-4周內要節(jié)制澆水,以免爛根,但它的葉片的蒸騰沒有受到影響,為了維持葉片的水分平衡,每天需要給葉面噴霧1-3次這段時間也不要澆肥。分株后,還要注意太陽光過強,最好是放在遮蔭棚內養(yǎng)護。
移栽
小苗裝盆時,先在盆底放入2-3厘米厚的粗粒基質作為濾水層,其上撒上一層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作為基肥,厚度約為1-2厘米,再蓋上一薄層基質,厚約1-2厘米,然后放入植株,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
上盆用的基質 可以選用下面的一種:菜園土:爐渣=3:1;或者園土:中粗河沙:鋸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葉土中的一種。上完盆后澆一次透水,并放在遮蔭環(huán)境養(yǎng)護一周。小苗移栽時,先挖好種植穴,在種植穴底部撒上一層有機肥料作為底肥(基肥),厚度約為4-6厘米,再覆上一層土并放入苗木,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放入苗木后,回填土壤,把根系覆蓋住,并用腳把土壤踩實,澆一次透水。
看過“散尾葵的藥用價值”的人還看了:
4.室內花草如何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