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哲學的理解論文(2)
我對哲學的理解論文
我對哲學的理解論文篇二
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哲學理解
【摘 要】分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出的時代背景??茖W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包含四個方面的內容,以及四方面內容之間的關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體現(xiàn)了多方面的哲學內容,其中有矛盾的觀點、物質與意識、認識的能動性原理、實踐的哲學原理還有普遍聯(lián)系的觀點等等。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出的時代背景
我國改革開始開放至今近三十年里,國際形勢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當前,我國正面臨著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發(fā)展趨勢帶來的機遇和挑戰(zhàn)。經濟全球化催生的競爭是全方位的競爭,它體現(xiàn)在了經濟、政治、文化、科技、軍事等各個領域,以及各個領域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但是歸根到底,人的素質的競爭是最關鍵的。人的素質不僅涵蓋了知識素質、能力素質,還包括政治素質、道德倫理等素質,這些素質的提高才能體現(xiàn)民族素質的整體提升。
改革開放后,過內形勢也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我國政府實行了適度分權和讓權的政治體制。社會治理則依據依法執(zhí)政、民主執(zhí)政、科學執(zhí)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以人為本的科學發(fā)展觀、和諧社會等。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把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上,實行了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存,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形式共存的基礎經濟制度。
現(xiàn)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正日趨完善,人們的物質財富正日益增多,中國式的民主正日趨成形,人們的政治、經濟、文化權利得到了很好體現(xiàn)。這是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在政治和經濟方面的成就,它和經濟全球化與世界多極化發(fā)展趨勢構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包含的基本的科學含義
2006年10月,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要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全社會引起了廣泛關注。2007年胡錦濤在“625”重要講話中強調,要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任何社會都有自己的核心價值體系。所謂價值體系即主體以其需求系統(tǒng)為基礎,對主客體之間的價值關系進行整合而形成的觀念形態(tài),集中體現(xiàn)主體的愿望、要求、理想、需要、利益等。任何一個社會都會出于自己的需要,提出自己的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中國整體社會價值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發(fā)揮著主導作用,決定著整個價值體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
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與聯(lián)系
3.1基本內容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事業(y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事業(yè),當代中國的核心價值體系只能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其基本內容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旗幟和靈魂。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馬克思主義提供的是科學的世界觀,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立場、觀點、方法。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只有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才能使全國人民有一個共同的精神支柱。
第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體現(xiàn)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奮勇前進的精神動力。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是現(xiàn)階段中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科學社會主義在當代中國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
第三,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已經深深地融入我們的民族意識、民族品格、民族氣質之中,成為各族人民團結一心、共同奮斗的價值取向。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中華民族富于進取的思想品格與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實踐相結合的偉大成果,已經深深地融入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個方面,成為各族人民不斷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的強大精神力量。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思想源泉,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精神動力,也是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重要內容和主導精神。
第四,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
榮辱觀是人們對對榮譽和恥辱的根本看法和態(tài)度。樹立正確的榮辱觀,是形成良好社會風氣的重要基礎。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guī)范相協(xié)調、與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只有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才能進一步加強和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進一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又好又快地發(fā)展,進而使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在全社會得到進一步弘揚。
3.2社會主義科學發(fā)展觀四內容之間的聯(lián)系
這四方面的內容相互聯(lián)系、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一個有機統(tǒng)一的整體,都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從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豐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煉和概括出來的精華,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刻內涵的科學揭示。它們分別從四個高低不同的層次,從思想理論到行為實踐,邏輯鮮明地揭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有機聯(lián)系和完整內容。
4.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內容所表現(xiàn)的哲學理解
4.1體現(xiàn)了聯(lián)系和矛盾的原理
通過四方面之間的關系,表明了馬克思原理中的聯(lián)系觀點。他們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的有機整體。既然這種相互聯(lián)系的有機整體,是由四個方面的內容組成的,那么他們之間又體現(xiàn)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原理。,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要善于把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爭性結合起來,在對立之中把握統(tǒng)一,在同一之中把握對立,只有這樣才能認清事物的本質,也才能夠全面、準確、深刻地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涵。
4.2體現(xiàn)了物質和意識的原理
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意識形態(tài)范疇,是現(xiàn)階段社會存在的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一種意識形態(tài),馬克思主義價值論為其提供理論依據。還有體現(xiàn)了認識的能動性原理。認識是主體在實踐基礎上對課體的能動反映,這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對認識本質的科學回答。在國際國內的形式下,我們當根據自己的實際國情,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認識能動性原理的一種體現(xiàn)。
4.3體現(xiàn)了實踐的原理
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認識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對認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馬克思說:“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根據國內外的發(fā)展形勢和根據國家的基本國情,在馬克思的原理的基礎上提出的,是對認識的一種實踐。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一個從實踐到理論、從理論到實踐的雙向轉化過程,是在建設中轉化、在轉化中建設的過程。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人民出版社,1995,1:55.
[2]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李金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哲學分析.西安科技大學.
[5]施福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實踐與探索.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6]歐陽堅.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新華報.
[7]何耀偉.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和意義.光明日報,2007.
看了“我對哲學的理解論文”的人還看了:
1.對哲學的認識論文
3.哲學講座感想論文
5.與哲學有關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