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國學經典的作文600字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而國學又是中華文化中的瑰寶,作為經典,他就像春風的細雨,慢慢的滲透我們的心田,讓我們感悟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文章,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關于國學經典的作文一:
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宋詞300首》,
關于國學經典的作文600字[專題]。隨手一翻,我發(fā)現我家墻上的字畫《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就在這本書上,一下子就愛不釋手了。天天讀,天天背。
剛開始我背的很慢,媽媽見了,便和我一起背。媽媽不愧是大學生,指導背誦很有方法,她讓我按詞牌名去背。我先背《如夢令》,因為她節(jié)奏明快,短小精悍,非常好背。如吳潛的《如夢令江上綠楊芳草》:“江上綠楊芳草,想見故園春好。一束海棠花,昨夜夢魂驚擾。驚曉,驚曉,窗外一聲啼鳴。”這首詞中“驚曉,驚曉...”的節(jié)奏令我大感興趣。諸如此類的還有“休掃,休掃,管甚落英還好”。“留戀,留戀,待我停杯深勸”等。我一下子就把李清照,秦觀等的十來道如夢令全背過了。照此方法,我又背過了《采桑子》《長相思》等詞牌下的十幾首詞。
當我感到乏味時,媽媽又想出了獨特的方法“唱詞”,就是把自己喜歡的曲配合以合適的詞來歌唱。我便把《山水迢迢》的歌曲配在《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中:“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這首難以理解的抒情名篇,頓時化作如泣如訴的相思戀歌。唱到情深處,我禁不住為李清照“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處可消愁,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孤寂與惆悵熱淚盈眶。
我激動的吟誦著偉大詞人的千古絕句,體會他們的愛國情懷,充分領略到了宋詞的雄偉氣勢。我的胸懷被壯士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的激情充滿了。
關于國學經典的作文二: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小時,總是覺得國學就是沒用的,古人寫的話,我們還需要背,每次老師教給我們時,我總是會讓思想開一會小差,現在呢,長大了,我現在體會到了,國學那種獨特的美,它就如茶,只要細細地品味,就會品嘗出它的奇妙之處。而這種奇妙之處也正是其他沒有的。
國學是我國古人博大精深的見證,古人把自己的智慧全部利用書,傳授了下來。來到中國,不得不看看長城,體會它的雄偉壯麗,我認為,也不得不讀一讀國學,國學,是我國所固有的學術,里面包含著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這不是如長城一樣嗎,正是中國獨一無二的見證。
當然,國學的文章有時是幾句話,有時是一片文章記得讀課外老師講《孔雀東南飛》一文,文章并不算太長,我們學了一個星期,卻一點不感到累。在這一周里我們被故事的內容深深吸引著,古人的文筆是那樣的流暢、優(yōu)美,用詞是那樣的精辟,凄美的情節(jié)讓我們?yōu)橹鴦尤荨?/p>
國學的道理清晰,透徹,充滿哲理,真令人十分佩服,當然,國學的道理不僅實用于古代,也實用于現代,我相信,國學的道理一定會永遠的都實用的。
國學,適用的范圍十分大,比如在寫作文上,在結尾上寫上幾句國學,一下子就令文章充滿詩意,令整篇文章充滿生機,說話時說上幾句國學,既可以清晰的表達意思,還可以體現出一個人的修養(yǎng)。
又是陽光明媚的一天,從書包里拿出國學這本書,靜靜地打開,看著古人智慧的結晶,一絲驕傲涌上心頭,不禁,拿起了國學這本書,一邊搖頭晃腦,有聲有調地讀開了國學。一種輕松的感覺充滿了全身,腦子里越來越充實了……
關于國學經典的作文三:
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文學瑰寶似滿天繁星,數不勝數,
而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孔子,其學說不僅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發(fā)展進程,還深刻地影響著每一個中國人的思想和行為模式。
《老子》作為國學的精粹,它像春風細雨絲絲入地,慢慢的滲透我們的心田,讓我們感悟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老子》是一部智慧之書。無論是其宇宙論還是其人生觀,無不放射著照耀四海的理性光芒,充滿了一種徹察徹悟的大智慧,體現出人類從原始崇拜時代走入理性思考時代的文化進步。而且,正如多數中國古代圣賢一樣,其思維的焦點在于人生。雖然老子對宇宙本原、宇宙生成、宇宙運動變化規(guī)律都作了深刻的追問和解答,創(chuàng)造了獨特而且自洽的形而上體系,但他所最關心的,仍是人生和政治問題。他敬畏自然、尊重規(guī)律,強調人要“道法自然”,都是在啟發(fā)人們從“天道”體察“人道”,引導人們順從規(guī)律而少犯錯誤。
道,這一課告訴我們:可以用語言表達的“道”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道”;可以用概念來表達的“名”,不是永恒不變的“名”,“常無”和“常有”同出于道,名稱卻不同,同樣叫做微妙。
國學世界的知識是無限的,是永不泯滅今后,今天我們正處在一個知識快速更新的時代,更應該加強學習,要多讀書,讀好書,讀自己感興趣的書,“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義,必先讀其書。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領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松而灑脫。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為驕傲,也希望大家能繼承并發(fā)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使其在歷史的舞臺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國學,必將世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