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下基層工作心得體會范文
關于下基層工作心得體會范文
下基層工作一般都是領導的工作,那工作是怎樣的呢?下面是學習啦為大家?guī)淼年P于下基層工作心得體會范文,希望可以讓大家喜歡。
關于下基層工作心得體會范文篇一:
在過去的一個月里,按照鎮(zhèn)黨委的統(tǒng)一安排和部署,在紀委書記張書記的帶領下,深入到沈橋各村居。
期間,我跟隨張書記走訪慰問了部分老黨員、困難戶,了解到他們的生產(chǎn)、生活基本情況,面臨的發(fā)展難題等,利用部門優(yōu)勢,現(xiàn)場解決或承諾解決問題。進田間地頭,進項目現(xiàn)場,進村級活動陣地,傾聽群眾呼聲,實地解決問題。這次活動對我來說是一次鍛煉,是一次教育,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收獲頗深,感受良多。
一、只有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才能掌握一線實際情況,才能貼近群眾的感情。
這次下基層活動不是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式的“身入”,而是包含感情和責任的“心入”。在下基層過程中,通過和黨員村民“零距離”接觸,“面對面”交流,聆聽他們樸實的語言,讓我真正的了解到了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在活動中,我也深刻的感受到,只要真心真意的為老百姓辦實事,謀發(fā)展,老百姓就會對我們充滿感激,充滿信任,就會把我們當親人。
二、只有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才能讓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實實在在的鍛煉和提高。
作為一名基層村官,必須熟悉掌握各種方針政策。為此,我開始學習《宿城區(qū)城鄉(xiāng)惠民政策匯編》等文件,希望以后可以利用座談會和走訪的機會,向群眾宣講政策,解讀法律法規(guī),讓更多的群眾知法懂法。雖然初到村工作不長時間,但通過與群眾“零距離”接觸、“面對面”溝通、“心貼心”交流,我結識了一批農(nóng)民朋友,這使我對群眾的感情更加濃厚,工作的責任感更加強烈。我想,只有和村民打成一片,了解村民們的所思所想所盼,才能更好的讓自己找準農(nóng)村工作的方向,明確了工作的重點和著力點。群眾工作無小事,只要用心、用情去工作,群眾就會理解我們,支持我們。
領導干部下基層活動是一次高尚的行動,是一次有意義的人生體驗,我會牢記區(qū)委李書記的話,要真正的把感情帶下去,情況帶上來;把身心帶下去,“民聲”帶上來;責任帶下去,信任帶上來;思考帶下去,帶著思路上來,在同人民群眾的真實生活中檢驗自己、鍛煉自己、提高自己。
關于下基層工作心得體會范文篇二:
作為工業(yè)園區(qū)選調干部,我已經(jīng)在基層工作有一段時間了,我對這段時期的工作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總結,同時對基層工作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認識。
一、此階段的思想工作匯報
在思想上,不斷加強思想政治修養(yǎng)鍛煉,加強理論學習,增強黨性,提高政治素質。自工作以來,我堅持學習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十七大以及十七屆三中全會等重要會議精神,并且有計劃地閱讀有關黨建、黨史及黨員先進事跡的書籍和報刊等,不斷加強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認識和理解,從根本上提高政治素質,盡快適應鄉(xiāng)鎮(zhèn)各項工作的需要。盡管自己在工業(yè)園區(qū)管委會學習了很多黨的理論知識,但到了基層鄉(xiāng)鎮(zhèn),我將面臨一個全新的領域和天地,所以要保持一個選調干部的先進性,就必須不斷地加強自我學習。
二、在工作上,腳踏實地,安于本分,嚴于律已,嚴肅認真,謙虛謹慎,完成領導交辦的每一件事情。
自從深入農(nóng)村,了解農(nóng)民生產(chǎn)、生活情況,弄清楚當前農(nóng)村工作的熱點、難點問題,抓緊時間加緊學習業(yè)務知識,努力提高理論修養(yǎng)、寫作水平,與同事一道認真做好上傳下達、文件收發(fā)、文件管理等各項日常工作,熱情接待來訪群眾,能力范圍內及時為他們辦妥各種事情。作為村委會工作人員,我嚴格要求自己,注意言行舉止,做到不亢不卑,樹立良好的形象,與同事和睦相處,注意做好團結工作,團結同事,協(xié)調好各方面的關系,創(chuàng)造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
三、在學習上,堅持做到邊工作邊學習,終身學習。當今社會處于一個以信息作為重要生產(chǎn)力的時代,誰掌握的知識,誰就擁有了進步的階梯。更何況我作為一名選調干部,更需要善于學習,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向群眾學習,謙虛好學,多請教領導和同事,學習他們科學的工作方法、優(yōu)良的工作作風和高超的人際協(xié)調技巧。在基層工作中,選調干部更需要不斷地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自己在所在崗位上的認知水平。
選調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廣闊的舞臺,只有擁有堅定的理想、扎實的作風和高尚的人格,才能贏得大家的認可。
關于下基層工作心得體會范文篇三:
在一間只有不到十多平米的平房里,我第一次見到老城三老人員。老人個子不高,說起話來中氣十足,本以為老人五六十歲,哪想到老人已經(jīng)七十歲高齡了??吹教稍诳簧系睦习?,我關切的問什么病,老人擺擺手只說一句“老病了”。與老人的聊天一直處于輕松、愉快的氛圍之中,老人非常明事理,是一名老黨員了,對國家的政策方針非常了解,對縣委組織部“下基層”的活動表示非常歡迎,所以聊起來也非常愉快。“大爺,有什么困難你就直說吧,看我能不能幫上忙。”邊說我邊看看鍋灶。“大爺,過兩天我給你送些肉吧”,老人感動的哭了,斷斷續(xù)續(xù)的講了他的故事,老人有三個兒子,三個女兒,兒女生活的家庭狀況都不是很好,老人原來一直與二兒子一起生活,前二年因為一些事情與二兒子鬧僵了,結果搬了出來不算,還差點鬧上法庭。父子關系非常緊張,兒子更揚言說不認這個爹。老人說我們生活雖然比較清淡,但比不上與親人不能相認的心更涼,看得出老人一直非常想和二兒子合好。“這個事我有時間一定找你二兒子好好說說”,我臨走時把我的聯(lián)系電話留了下來,并囑咐有困難就打電話給我。我要走時,老人依依不舍,感動的一直落淚。
在往回走的路上,我在想對于青年干部如果沒有“下基層”活動,我們也許永遠也沒有機會走進這些困難群眾的家,心貼心地感受他們的疾苦,面對面的與他們交流,永遠也不會理解在追求奢華享受的年代,還有這樣一群人們,在感受他們困苦生活的同時,我們的內心也經(jīng)受著前所未有的洗禮,同樣身為人子的我,應該如何對待自己的父母呢?是常常抱怨自己父母沒有給自己更多?還是時常因為一些小事與父母堵氣?
我想我們應該常懷一顆感恩的心。對于生活心存感恩,就不會有太多的抱怨,與老人相比,我們的工作環(huán)境和生活條件要優(yōu)越得多,但我們心中總懷著不滿情緒,抱怨工資不漲、埋怨工作太累,父母給自己的太少,我們應該捫心自問,是否在本職崗位上已經(jīng)全力以赴、是否已經(jīng)習慣了攝取而忘記怎樣回報?在兩種處境之下進行比較,引發(fā)了一系列的反省——我們應該學會施愛,懂得感恩。當碰上不順意時,比抱怨更重要的是自己為改變這一切做了哪些努力。感恩之心足以稀釋我們心中的狹隘和偏激,幫助我們度過苦痛和不順。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風順,種種失敗、無奈都需要我們勇敢地面對、豁達地處理。這時,是一味地埋怨生活,從此變得消沉、萎靡不振?還是對生活滿懷感恩,跌倒了再爬起來?英國作家薩克雷說:“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
如果我們心存感恩,則可以沉淀許多的浮躁與不安,消融許多的不滿與不幸。我們要感激父母把我們帶到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要感激學校的老師給予我們的教誨與溫暖;感激同事們給予我們的友愛和幫助。讓我們學會感恩,為父母留下一個真心的微笑;學會感恩,為朋友留下一雙支持的友誼之手;學會感恩,為陌生人留下一絲心靈的溫暖。只要我們常懷一顆感恩的心,我們便會發(fā)現(xiàn),生活原來是如此的和諧和美麗!“常懷一顆感恩的心”是這次“下基層”活動給我最大的體會,也給我上了人生中最難忘的一課。
本文主要從看是否有“紅心”,對黨忠誠;看是否有“孝心”,對家庭負責;看是否有“良心”,對知者感恩;看是否有“善心”,對弱者同情;看是否有“廉心”,對自己嚴律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看一個干部的品德如何,首先要看他是不是有一顆對黨忠誠、信念堅定的“紅心”、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一個人在家孝敬父母,對妻子兒女負責,在社會上就會尊敬和關心身邊的人,在與人相處中,也會講究道德,這就是所謂的“忠臣出于孝悌之家”、做人要有良心,憑良心做人、憑良心做事,是中國人幾千年來不變的做人處世箴言、觀察一個干部,要看他對殘疾人、乞丐、特困戶等社會底層弱勢群體的態(tài)度,是慷慨相助、心存憂慮同情......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