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欧美国产手机在线观看,夜夜躁日日躁狠狠久久,国精产品一区二区三区的使用方法,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

學習啦 > 實用范文 > 心得體會 > 心得體會 >

讀論語的感悟心得

時間: 新華0 分享

在你寫心得的過程中就是對學習的新的知識點的進一步加深學習。讀論語的感悟心得規(guī)范是怎樣的?下面給大家整理了一些讀論語的感悟心得,供大家參考。

讀論語的感悟心得篇1

《論語》是孔子智慧凝成的結晶,它使我們深深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博大與精深,體會到了中華文化的深邃之美。

五年級時候,我開始讀《論語》。論語中的經(jīng)典句子讓我受益匪淺。寫作時,我常常把在《論語》中誦讀過的經(jīng)典句子運用到我的作文中來。比如要寫珍惜時間的句子時,我馬上想到了這一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描繪學習的快樂時光,“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馬上出現(xiàn)在我的腦海里。

而在整本《論語》當中,孔子對“孝”闡述最使我難忘??鬃臃浅V匾暩改缸优g的感情交流,并強調(diào)子女對父母的尊敬、愛戴和贍養(yǎng)??鬃诱J為孝不能停留在物質(zhì)奉養(yǎng)上,他認為僅是物質(zhì)上的奉養(yǎng)是不夠的,還得在感情上對父母表示真誠的尊敬和愛戴。在《論語》中他說:“今之孝者,是為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這是教導我們:百善孝為先,如果對父母在感情上不尊敬和愛戴的話,僅是物質(zhì)上的奉養(yǎng),否則與動物有什么區(qū)別?古代的黃香就做得很好,他小小年紀就會在寒冷的冬天里,為父親溫暖被子。這看似一個普通的行為,其實包含著黃香對父親深深的愛。

不過,孔子對“孝”的最高的要求是立身??鬃诱J為:“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边@句話告訴了我們子女在父母生前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在父母死后繼承他們的遺志,這才是真正的孝道。而周武王和周公旦繼承文王的遺志討滅了商紂王,因此孔子贊揚他們的行為是真正的孝道。

孔子對孝順的要求深深地震撼著我的心靈,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平時的所作所為,與古人比起來,我差遠了。雖然我還沒有到贍養(yǎng)父母的年齡,但是我在精神上也沒有做到孝順父母。很多時候我都會耍性子,因為一點小事情和爸爸頂嘴。學了《論語》后,我進一步認識到這真是很不孝順的行為,自己的行為也有所改變。父母都說我變乖了,看來《論語》的力量真大哦!

讓我們熱愛經(jīng)典吧!與經(jīng)典同行,與圣賢為友!

讀論語的感悟心得篇2

《論語》是一部記載圣人孔子言行的著作。讀了之后,你可以感受到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抱負,他的許多高尚的美德是今天很少人有的。他不僅教會人們?nèi)绾慰创朗聼o常,而且非常嚴格地約束自己,以身作則。

后人之所以稱他為圣人就是因為他在平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累積成了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給我們的思想帶來了無窮的寶藏。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學而篇第一》了?!白釉唬翰换既酥患褐?,患不知人也?!笔堑?,在現(xiàn)實生活中,每個人都需要理解,每個人都想被理解。人們把理解看作是溝通感情的紐帶和連接心靈的橋梁。我們都希望人們寬容和尊重,容忍和理解。

然而,世界是如此的大,生活是如此的復雜。如果你總是想要得到別人的&39;理解,恐怕是不可能的。因為,人生沒有相同的路,每個人都不一樣,兩個思想志趣不同的人對待同一件事,兩種價值取向相異的人看待同一個問題,要彼此理解不是強人所難嗎?

商鞅是行變法,落得“五馬分尸”的結局;達爾文在說物種進化的時候被人們罵成瘋子;助人為樂的雷峰經(jīng)常被人嘲笑,他們這些舉動,誰又能理解呢?

如果一味地尋求理解,如何捍衛(wèi)真理?他們最初不被理解,因為他們的追求走在時代的前列。他們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為他們敢于在不明就里的人眼前昂起頭來。

在現(xiàn)實中,有多少人能明白“理解”這件事。他們可以尋求別人的理解,別人的言論視為自己的追求目標,以別人的言談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以別人的反應來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方式,甚至是取悅別人,為了所謂的理解,寫了一些優(yōu)柔寡斷沒有逐漸荒謬的人生。他們真的明白嗎?他們是否覺得自己真的在理解,并且正在獲得理解?

理解不僅僅僅只是你需要別人來理解你,根本就不是同路人為什么要逼迫別人理解你,難道是為了得到別人的同情和憐憫?這樣作難道不會太悲哀了嗎?于是,終日沉浸在觀察別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之中,優(yōu)柔寡斷,碌碌無為。

不再努力改造自己的生活,不再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卻只是追求理解。理解不是牽強的,是需要別人有和你相同的東西然后互相共鳴而產(chǎn)生的。就算不被理解,又有什么關系,只要我們能在某些方面理解了別人,想必別人也同樣會理解你吧。

孔子很早就這么說過了,不擔心別人呢不了解自己,只憂慮自己不理解別人。

大千世界,蕓蕓眾生,人不光為理解而活!

“理解萬歲”?

不被理解又有何妨。

讀論語的感悟心得篇3

在《論語》第七篇《述而第七》倒數(shù)第二句提到孔子的作人態(tài)度,即“子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這句話字面上的意思是:君子要做到“坦蕩蕩”胸襟開闊;“小人長戚戚?!毙∪诵睦镉肋h有事情,慢慢變成心病了。這句話可與第一篇《學而》中提到的“人不知而不知慍,不亦君子乎?”聯(lián)系起來理解。一個人一生不被人理解,雖有才能有學問而沒有發(fā)展的機會,還是不怨天尤人,做到胸襟坦蕩,既象春風吹佛,清爽舒適;又象秋月?lián)]灑,皎潔光華。這種修養(yǎng)是難得的。我要加強這方面的修養(yǎng)。我的體會是:不論是在得意還是失意的時候,都要保持樂觀的態(tài)度。但這樣樂觀不是盲目的樂觀,不是刻意追求的樂觀,而是胸襟開闊的自然表達,對人沒有仇怨。這需要長時間的學習,并堅持。我理解的君子坦蕩蕩另一方面意思是:我們做任何事情要做到坦蕩,光明正大,不能做坑害別人的事。

至于“小人長戚戚?!?小人心里永遠有事情,我認為這是一種心理上的病態(tài),做事情不從自己方面找原因,而是覺得某人對不起自己,覺得單位和社會對不起自己;覺得某件事對自己處理不利,自己為什么被剝得了話語權等等,進而,覺得自己實在了不起,這個社會對自己不公。任何事情不可能是絕對公平的,您處于那個位置,也不可能處理得那么合理,即使您現(xiàn)在吃虧了,您把它作為一筆寶貴的財富;到時候會有回報的(別一直想著回報)。放開心胸,別總心里琢磨著得到什么什么好處,別總心里琢磨著會得到什么什么人的重視。我的人生感悟之一,我們最幸福的不是得到什么好處和領導的重視,而是不被人坑害,不被人算計。如何能夠想明白,心里不再憂愁,不再煩惱,不再痛苦。心境保持開闊。小人長戚戚的另一方面意思是我們做任何事情要做到坦蕩,什么時候也別干缺德事,什么時候都不能做小人。即使鬼來敲門,也沒有什么,也不害怕。

要達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贝_實很難做到。我的體會是我們做到“君子坦蕩蕩” 相對容易,一般人們處于較順的狀態(tài)時,能做到泰然處之,保證不干不道德的事情,但杜絕“小人長戚戚?!钡氖虑楹托木秤袝r會很難,本身處于不順時期,難免發(fā)牢騷,怨天尤人,想不清楚,給自己增加無限的憂愁和煩惱,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如果不怨天尤人,坦然面對,再加上自己的努力,也許會有好的結果的。再看我自己,我確實能做到坦蕩蕩,算是一個“君子”;以前也確實長戚戚。遇到對自己不利的事情想不明白;怨得不到更多的機會等等,又算是一個“小人”,也就是“君子”、“小人”的成分兼而有之。2003年后通過自身的調(diào)整,心胸開闊了很多,也不再專門盯著某一個地方,有了一個較好的心態(tài)。我們真的應該相信:上帝永遠是公平的,您在這個地方失去的,在其它地方會得到;您在這個地方得到了,可能也回失去一些必要的東西。通過讀“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再對照自己,確實自己應該在保持坦蕩蕩的同時,不再“長戚戚?!睂ψ约菏且环N提高,是一種超越,是智慧的升華。

讀論語的感悟心得篇4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惫识脤W,不恥下問。”這是《論語》里給人感受最深的兩則。前一則,那么,他們中必定有我的老師。后一則說了“聰敏而一則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羞恥。這兩句話雖是說幾個人在一起出自2000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天對人們的學習仍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因材施教”恐怕是孔子在教育上最大的特點。子路問∶”聞斯行諸?“在這個問題前,孔子對于冉求和仲由有兩種不同的觀點∶冉求辦事猶豫畏縮,要多多鼓勵他;仲由膽大過人,要抑制約束他。在孔子的弟子問"仁"的問題時,他對弟子們的回答也是各不相同的??鬃舆€說過∶"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也就是說對于中等才智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談論高深的道理;以于中等才智以下的人不可以和他談論高深的道理。提高教育質(zhì)量的“關鍵是為每個學生的發(fā)展服務,但是如今,有些教師不去研究自己所面對的學生,他們以為了解一些規(guī)律性的東西,了解學生的共性,課就能講好。人是有差異的,社會需要的人才是多樣的因此一定不能忘記因材施教式的教育,要為不同的學生提供最適合于他們的教育,這才文是最大的公平。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學習是一個長久、艱苦的過程,“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笨鬃釉诖嗣銊钤偾笾y而進,這樣才能得道。”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也是孔子的思想。迎難而上,無所畏懼,積極地接受挫折和困難,把挫折和困難當作磨礪自己的機會。在困難中才能體現(xiàn)一個人的品質(zhì)。疾風知勁草、烈火貝真金,正如孔子所說的"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讀論語的感悟心得篇5

子曰:詩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p>

再談《詩經(jīng)》。《詩經(jīng)》的主旨,一言以蔽之,就是“無邪”(“思”為語助詞,并非思想的意思)。這里的邪不是邪惡,而是邪曲,即偽飾。無邪,就是真誠無虛。李澤厚《今讀》引鄭浩《論語集注述要》:蓋言詩三百篇,無論孝子、忠臣、怨男、愁女皆出于至情流溢,直寫衷曲,毫無偽托虛徐之意。

若說“為人之學”,其中偽飾必然難免。文章偽飾并不難,為此下功夫的人也不少,卻很少聽說有誰耗費心力去硬寫詩來偽飾自己,更不曾聽說有哪一首抱此目的寫成的詩被譽為佳作?!霸娧灾尽?,志是感情,感情本不易偽飾,即便試圖偽飾也很容易被發(fā)現(xiàn)。因此,詩最可稱得上一個“真”字。

《宋詩菁華錄》評陸游《釵頭鳳》曰:“無此絕等傷心之事,亦無此絕等傷心之詩?!蔽ㄆ淝檎嬉庹\,筆端才能凄婉蕭索。又如李白《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绷攘人木?,語意平凡,直似脫口而出一般,豪無華麗辭藻可言,不帶半點修飾。但這首極為平凡的詩,卻因感情真誠,便如江上清風山間明月,陶陶然令人沉醉。

我是喜歡詩的,自忖也還有一兩分詩情,只是空有詩情,無奈缺少詩才,所以只能體悟詩人的情感,卻難以用好詩來表達自己。以前也曾硬著頭皮湊出幾首,方家一看便知蹩腳之極,看來這寫詩是勉強不來的。

孔子不是詩人,似乎也不見得有詩人氣質(zhì),但《詩經(jīng)》是先秦思想家必讀的典籍,孔子沒有不精通的道理。他讀《詩經(jīng)》,讀的是興、觀、群、怨之道(《陽貨第十七》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因此所有的詩句都帶上了禮樂教化的色彩,這才有了《論語》中的多次引用。原本“詩無達詁”, 況且詩中本就很多比興,后人對《詩經(jīng)》斷章取義,強作類比,也無可厚非。而且這類比聯(lián)想的思維方式,本來就為孔子所慣用??鬃铀枷氩恢貒烂艿倪壿嬐评?,也很少論及“是什么”的本體論問題,他的思路多為“如何做”,于平凡的行為要求中見大智慧。

讀論語的感悟心得篇6

我們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中華上下五千年,數(shù)不盡的風流人物,說不完的英雄故事。繪制成了一本本經(jīng)典名著,豐富了后來人的精神海洋。

在我讀過的為數(shù)不多的國學經(jīng)典當中,我印象最為深刻的當屬《論語》。古人皆說:“讀半部論語,可以行天下?!边@句話放在現(xiàn)在雖然有些夸張,卻也足以說明了《論語》的好。

第一次接觸《論語》是在我小學五年級的時候。那時,我們的語文老師抽早讀的時間帶著我們誦讀國學經(jīng)典。從《弟子規(guī)》到《千字文》,從《大學》到《中庸》,然后就到了《論語》。我們從一開始的被“之乎者也”繞暈頭,到后來慢慢學著去領悟其中奧義。

還記得第一次讀“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我們一個個都不知所措,明明是“shuo”,為什么要讀“yue”呢?為什么那個時候的“說”和“悅”是一個意思呢?那為什么不直接就寫“悅”字呢?我們的腦子里裝著十萬個為什么?因為無法理解,誦讀的時候只能是呆呆地念、死死地背。

慢慢地,我們逐漸找到了它的韻味,一邊跟著讀,一邊搖頭晃腦,就算是被老師點名站起來背誦,也能從容自如的來上一段:“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p>

有一次,我和一個同學在討論問題時產(chǎn)生了分歧,在討論的過程中我已經(jīng)論證了是他錯了,可他卻還要與我爭執(zhí),我當時心里就有些瞧不起他,甚至不想跟他玩了??晌彝蝗幌氲搅丝鬃诱f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又想到了“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保贿^是這一個看法與我不同而已,他還有那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呢,我又怎么能輕視他呢?

越讀《論語》我就越發(fā)感受到孔子的偉大?!墩撜Z》里的每一句、每一條都在教導我們?nèi)松牡览???鬃咏涛覀冃奚眇B(yǎng)性,教我們?yōu)槿颂幨?,教我們做人要具有“君子”人格。品德高尚、待人誠信、謙虛好學,這些都是最基本的要求。

雖然一直到小學畢業(yè),我們的《論語》都還沒有讀完,但這樣一部偉大的論著本來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讀完的。它在我們?nèi)松拿恳豢潭寄芙o我們以不同的指引。正所謂學海無涯,在之后的日子里我會把《論語》一直讀下去,還要繼續(xù)讀更多的好書,就讓我沉浸在中華經(jīng)典中肆意徜徉吧!

讀論語的感悟心得篇7

春節(jié)之中,從當當網(wǎng)上購買到這本夢寐以求的書籍,非常高興。老祖宗的思想,通過南懷瑾給了我以通俗、啟蒙的教育。

南懷瑾,睿智的國學大師,從《易經(jīng)雜談》到《老子他說》又到《論語別裁》,值得靜心閱讀的書籍。以前看到過一句話,說國學可以治抑郁癥,不信,但,通讀此書,感覺國學確實給人以力量,特別像南師這樣深入淺出解說的書。每次看國學大師南懷瑾的書,都能不自覺的產(chǎn)生一種自豪感,是作為一個中國人而自豪。

他把《論語》和生活聯(lián)系,更加突出現(xiàn)實針對性,我們也比較不會覺得枯燥。南懷瑾是國學大師,我認為他的論語評論較接近孔子原意,他能跳出宋朝的理學思想尤其是朱熹的注解,是難能可貴的,至少能讓今人領略到與宋朝以來不同的孔子思想。我們可以在儒家傳統(tǒng)四書五經(jīng)的基礎上,學些南懷瑾老師關于佛學的教化。

感恩南懷瑾老師,寫了這樣的好書,讀起來朗朗上口,一掃四書五經(jīng)理解的晦澀。而且南懷瑾老師對論語解譯透徹,比上學時課本上的理解更合乎其理。

如果孔圣人看到如今有大師理順了論語,而且清晰的平反了五四運動對儒家的誤會,讓儒學以現(xiàn)代的視角得以更好的發(fā)揮,造福后人,定當感慨: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讀論語的感悟心得篇8

《論語》內(nèi)容廣泛,記載了很多方面的言論,是了解中國文化絕對不可不讀的作品。一直以來,我都沒有細心地品讀過這本書,俗話說得好“半部《論語》治天下”,所以我也想進一步了解一下孔夫子的思想。

孔子重孝,“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為人之本。在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里,孝道也是非常重要的?!墩撜Z》里多處講孝道,“父母在,不遠游”,“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今之孝者都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做,何以別乎”……

中國古語說“父慈子孝”,可論語中只看到“子孝”的討論,并沒有寫父母的愛。其實,根本不需要提,因為那一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兒女呢。

父母是那么的愛我們,關心我們,而我們又對父母有多少關心。就拿自己來說,小時候,不懂事的時候,父母為我處處操心,對我的關心真是無處不在,而我卻覺得自己受到了干涉,父母的嘮叨聲讓我很厭煩,甚至對父母的愛有一種反感,現(xiàn)在想起來,自己真是“該當何罪”啊!

論語里說,孝是仁之本,而孝首先是要了解,關心自己的父母。我想我做到了,我懂事了,我知道父母的愛了,我會真心去對待這些愛。

其實我真的覺得自己挺不應該的,會跟父母頂嘴,吵架,可我卻不知道父母罵我是另一種表達愛的方式。也許在生活中的一件很小事就能讓父母感覺到自己對他們的愛,比如:做一件家務事,替媽媽分擔;過新年說上幾句祝福語;吃飯的時候像父母照顧我們一樣為他們加一點菜……

《論語》是一部先圣的經(jīng)典,帶給后人的啟迪和價值說不盡,而且越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出來。對于《論語》,正如編著所說的:它是一切炎黃子孫不可少的人生教科書。

讀論語的感悟心得篇9

說到學問,人們自然會聯(lián)想到《論語》,而《論語》是至圣先師——孔子所言之記錄。

論語之所以被全世界所推崇是因為這本書包含了“仁德孝學禮和知”七個方面,是人們共同追求的。時至今日,論語已經(jīng)被世人們牢牢銘記在心。

其中,讓我深有感觸的一句話是我對《論語》敬佩的原因

“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也”意思是:“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根本?!痹谇暌郧暗墓湃嗽缫讯昧诉@個道理。何為父母?即生育、撫養(yǎng)你的人,你的生命是父母賜予你的。何為長輩?即呵護,疼愛你的人,你的成長是長輩見證的。這么看來,尊敬他們不是一件理所應當?shù)氖聦?。這樣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問題,卻有多少人沒能去做到的?

我們常常在新聞上看到這樣的新聞,某青年因家長幾句怨言,竟大打出手,下手絲毫不留情。面對這樣一個嚴重的社會現(xiàn)象之中,有多少問題存在?想必人之初,性本善,就算受到種種原因的綜合影響之下,也不可能做出這種行為,定是平時所積累的不滿就此宣泄。而不滿又從何而來?就是不尊重開始的,你的不尊重,導致了你的不滿,心中有個念頭:總想著他們憑什么說我,對我這么不尊重。然則是你從一開始就錯了,多一份尊重,就多一份寬容與理解就少了許多不必要的口角。

其實,尊重是相對性的,應該尊重父母為先。他們也曾有過尊重他們的父母,也想讓你明白,也許他們出發(fā)點錯了,但他們總比你理性許多,說歸說,但有個度,干出一些出格的事就不是正當?shù)男袨椤W鹬啬愕母改?,他們定會尊重你的,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以尊重為前提。不要以為他們是你的父母就不覺的什么了,相反他們還是你最重要的人。

“孝弟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這是《論語》所告訴我們的,也是我人生中的一盞明燈,指引著我,不讓我迷失在社會這片汪洋大海之中。

讀論語的感悟心得篇10

這天心血來潮,翻了翻給女兒買的課外優(yōu)秀讀物《論語》。

當看到下面這一條頗受啟發(fā)。

子張學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這句話翻譯為現(xiàn)代文就是:

子張向孔子請教如何求官職得俸祿的辦法??鬃诱f:多聽聽別人的意見,有疑問就保留,謹慎地說出無疑問、有把握的事,就能減少錯誤;多看看,保留疑問,謹慎地實行無疑問的事,就能減少后悔。說話少出錯,做事少后悔,官職俸祿的機會就在其中了。

想想自己,從事學校中層領導幾年了,活沒少干,事沒少做,成績也沒少出。但是人際關系及上下級關系處得就是不怎樣樣。有時候總結原因是自己沒有潛力,有時候埋怨自己不會處事。有人說,做得多就錯得多。當這天看了孔子教導弟子的話之后,我才明白,工作只憑熱情是不夠的,人要善于傾聽和觀察。人長著眼睛和耳朵是做什么的呢?絕對不是擺設,眼睛和耳朵是大腦的前鋒偵探,大腦司令部根據(jù)先鋒反饋的消息再指揮嘴或手等做出語言或行動。

耳朵的作用就是多聞闕疑,多方面聽取意見,然后經(jīng)過大腦的全面思考和正確決定,確定無疑問有把握的方案,再謹言,而無把握的方案,就能夠棄之不言,謂其余。

眼睛的作用就是多見闕殆,多方面了解借鑒以前出現(xiàn)過的類似的有過失和問題的事件,反饋給大腦司令部作出分析和反思,確定無疑問的路子,再慎行,而無把握的路子,或者經(jīng)別人驗證不可行的路子,就成為其余之列了。

孔子說,只有這樣,你說錯話,做錯事的機率會很少,你后悔的次數(shù)也很少,這樣就祿在其中矣。

看孔子的取舍觀多有道理,人就是要善于借鑒利前車之覆做后車之鑒。正所謂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要善于聽取眾人的意見而做出明智的選取。這樣才會不做或少做后悔事。

讀到下面這句時,也感到汗顏。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倪,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熟話說,一諾千金。反省自己行事,有些事情是沒有講信用的。首先那次去易三小學,說好了,把投稿地址發(fā)給那個小學的教導主任的,但是回來之后,把那個郵箱和電話不明白放哪兒了,找不到了,所以一向也沒有發(fā)。心里很是愧疚。但是等之后找到郵箱的時候,那個投稿地址的文件又不明白放哪兒了。這件事情上,我覺得很愧疚。必須得做到。

再想到那次布置學校教師學生做手工制作的事情,有的班級做得很認真,像此類的活動,必須要評比,給予一個公正的評價,但是由于自己工作拖拉,沒有認真的評選,也沒有及時地總結,打擊了教師工作的用心性。

以后對此類事情要引起重視。務必明確規(guī)定方案的前提下再去做,讓別人明白做的結局怎樣樣,有布置有檢查,才能落到實效。

2187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