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我的校園生活廣播稿精選范文5篇
【導(dǎo)語】:高三是一個人生的轉(zhuǎn)折點,是很重要的一個時期也是學(xué)生壓力很大的一個時期。那么,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淼氖顷P(guān)于高三我的校園生活廣播稿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三我的校園生活廣播稿】一
記得意大利的薄伽丘說過,友誼是一種最神圣的東西。我看不然,人世間最無私、最珍貴的莫過于親情,親情比友誼重要得多,而人的親情更是與眾不同。
大千世界,什么樣的人都有,什么樣的事都會發(fā)生,但唯一不變的是親情,是父母對孩子的愛。這不由得使我想起曾經(jīng)讀過的一篇文章,故事發(fā)生在大興安嶺的一次大火中,一只母鳥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把它們送到樹下,壓到自己的身子下面。雖然母鳥被活活燒死了,但它的孩子卻活了下來。
在我們的周圍,無處不體現(xiàn)著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都是以一種無私的情懷面對我們,他們情愿自己餓著,也要我們吃飽、穿暖。也許有人會說,我是孤兒,沒有父母,哪來的親情?可你小時候在孤兒院受到的資助,不也洋溢著親情嗎?因此,在很多人看來,親情重如千鈞。可如今有些人認為,親情一文不值。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好多小孩越來越不珍惜父母的勞動果實了,往往只把父母當成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金庫。不管父母如何苦口婆心地嘮叨,總是愛理不理的,好像與己無關(guān)。我鄰居家的一個小孩,天天都會和父母發(fā)生矛盾,只有當自己被其他小朋友欺負了,才會想到父母。我還看過一本雜志,有位年過七旬的老人,竟然連自己孩子家的門都進不了,更別想在孩子家吃頓飯了。這些以前聞所未聞的事情,現(xiàn)在也好像司空見慣了。
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儒家學(xué)派曾經(jīng)說過,百義孝為先;《讀者》雜志也報道過,養(yǎng)育子女是世界上所有動物的本能,而只有人類才會懂得孝敬自己的父母。這種在萬物中唯有我們?nèi)祟惒庞械拿赖?,難道也要放棄嗎?也要從我們這一代人身上消失嗎?不,我們決不能放棄,我們要贊頌親情!否則,我們還有何顏面自稱為萬物之靈呢?
感受親情
“搖呀搖,搖呀搖,搖到外婆橋……”不知是誰輕輕哼了一句,把我從思緒中拉回。外婆橋,外婆橋,外婆一定又在把我“瞧”了。我的眼前仿佛又浮現(xiàn)出了她探著矮小的身子,站在高高的門檻上,踮腳倚門盼望的情景。此時,一股濃濃的親情如春天那溫暖的陽光,灑進我的心田,令我感到幸福無比。
我的外婆是個忠實的耶穌教徒。每天晚上,她總是早早地吃過飯,照例跪在硬梆梆的床上,領(lǐng)著我一起祈禱。因為當時我人還小,外婆怕我跪在太硬的床上吃不消,便找來一個棉花包給我墊上。外婆一輩子沒上過學(xué),但她禱告起來還真有一套,可以稱得上是“有條不紊”。她每說完一句,我都得在最后添上一個“阿們”。我根本不懂它是什么意思,想必外婆也不會很清楚吧。只覺得和她一唱一和煞是有趣。每天,她都會為兒女子孫們一個個地祈禱:希望這個健康平安,保佑那個一切順利;當然也免不了許多贊美耶穌的話。然后便是唱歌,這些歌,外婆在平時也會時不時地哼上幾句。很多時候,我跪著累了,便偷偷地向她瞥一眼,她仍然不折不扣地跪著。想起外婆多年患有腿病,真擔心外婆會撐不住。于是,我便問:“外婆,您累嗎?”她吃力地撐起頭:“不許打叉,否則會不靈的。”我將信將疑地盯著她,她睜大眼睛,滿是一副堅定虔誠的模樣。我只好不再說話,無聊地盯著棉花包上發(fā)呆。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漸漸懂得了向耶穌祈禱這類全是迷信,根本不會有什么救世主的保佑。于是,我開始向外婆宣傳:這是一種迷信的做法,是極不科學(xué)的。她聽了嘴巴扁扁,蒼老的臉一提一提,渾濁的眼中似乎有了淚??磥硭挥|怒了。是呀,平時親戚朋友們根本不信這一套,現(xiàn)在連我——這個從小一起陪她祈禱的人都開始懷疑,疏遠她了。她顫巍巍地說:“誰說的?心誠的人是準能打動救世主的!”
我不再與外婆爭辯,也許她說得有道理,“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吧。老人家并無惡意。祈禱成了她的安慰,她的支柱,她的寄托!
回憶起這些,又想起前些天外婆特意托媽媽送來的棕子。那不時飄著的香味,讓我潸然淚下。于是,我不由吟起一首詩:
外婆親手做成的粽子,
穿越千里,
落在我的餐桌上;
一縷清香,
彌漫著親情。
我打開粽子,
看見熟香的米粒上,
閃動著親人的企盼;
一股心酸,直嗆心里。
我大口嚼著粽子,
兩行熱淚,
燙傷了一雙手……
最后讓我們在動聽的歌聲中結(jié)束今天的廣播《貝多芬的悲傷》,我們下期再見。
【高三我的校園生活廣播稿】二
人之初,性本善??墒窃诮?jīng)歷了太多的錘煉之后,我們在學(xué)會堅強的同時也逐漸變得冷漠起來。我們匆匆地在人潮洶涌中尋找適合自己的角色,漠然地與一切和自己不相關(guān)的人與事擦肩而過,我們似乎早已習慣了“各自打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處世哲學(xué),而不愿再牽掛別人的任何困苦。于是,眼看著那顆曾經(jīng)晶瑩的善良之心在紅塵碧紅之中慢慢被塵土侵蝕包裹,而后結(jié)成厚厚的繭,于是,我又不得不負載著這顆結(jié)繭的沉重的心孤獨地在冷漠中艱難跋涉……
當歲月的風塵將皺紋刻上人們的額頭,將雪鬢遷上人們的青絲,當我們不知不覺地在孤獨與冷漠中逐漸老去時,在夕陽殘照下,剝?nèi)バ撵`的堅冰,去打開心靈的一隅時,才忽而發(fā)覺沒有了善良,沒有了那顆原本容易受感動的心,而只剩下麻木的干枯的軀殼和永無止境的疲勞與困頓。下面為大家播放一首歌曲
《善良,成就你的蕙質(zhì)良心》
善良,是人生大廈的基礎(chǔ),是人性品質(zhì)中的瑰麗珍品。擁有善良的人才會懂得去感激,去回報,才會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才會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才會有“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執(zhí)著,才會有“知君有意凌寒色,羞共千花一樣春”的堅韌和那份“寵辱不驚,閑看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的氣度與胸懷。
善良的人,即使沒有巍峨高山的冷峻與清峭,也可以有平川凡壑的踏實與穩(wěn)健;即使沒有牡丹玫瑰的雍容絢麗,也可以有芙蓉夕醉的高潔與典雅。善良的人,即使不能居廟堂之高來兼濟天下,也可以處江湖之遠獨善其身。擁有善良,就擁有了生命的方向,即使在物欲橫流燈紅酒綠中穿梭,也會永遠來去從容,兩袖清風。下面為大家播放一首一首歌曲
善良,不需要太多的詮釋,它是寒風中的一只火把,失意處的一句安慰,痛苦中的一絲愛撫,無助時的一點支援。把善良給別人,也給自己,那么人類將與日月同輝;留一份善良給世界,那么世界將與星宇同壽。珍愛善良,擁有善良,灑播善良,那么,你將會開一樹燦爛的紅花,既使自己美麗,也使別人溫暖。
《選擇善良》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了暴風雪。他深知不盡快找到避風處,非凍死不可。他走啊走,腿已經(jīng)邁不開了。就在這時,腳碰到了一個硬梆梆的東西,扒開雪一看,竟是一個快凍死的人。登山者犯難了:是繼續(xù)向前,還是停下來援救這個陌生人?在心靈深處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決定:脫下手套,給那個人按摩。最后,兩人互相攙扶,走出了困境。
登山者最終走出困境是由于他擇善而從。選擇善良,也許在當時對你沒有什么好處,甚至會給你帶來危難,但是只要選擇善良,就好像在人生銀行中存了一筆巨款,說不定某一天會發(fā)揮巨大的作用。
如果張良沒有在橋上恭敬的為老者穿好鞋子,就不會得到《太公兵法》而為劉邦打天下;如果管仲沒有選擇與鮑叔牙和善共處,就不會在戰(zhàn)敗獲得第二次生命;如果登山者沒有選擇幫助被凍僵的人,就不會使自己的身心感到溫暖,從而走出困境。人的一生中必須作出無數(shù)次的選擇,換個角度思考,這就是一次次“積善”的機會。
中國有句古俗語,叫作“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我們在選擇時,應(yīng)當選擇善良,擇善而從。
好了,同學(xué)們,本期的青春校園廣播欄目到這里就要和大家說再見了,我是主持人周蘭,感謝大家的收聽,我們下期節(jié)目再見!最后,送給大家一首歌曲《專屬味道____》,結(jié)束今天的青春校園系類廣播。謝謝收聽。
【高三我的校園生活廣播稿】三
在英國的蘇格蘭,有一位貧苦農(nóng)夫叫弗萊明,他心地善良,樂于助人。有一次他在田里耕作時,忽然聽到附近的泥沼地帶有人發(fā)出呼救的哭泣聲,他當即放下手中的農(nóng)具,迅速地跑到泥沼地邊,發(fā)現(xiàn)有一個男孩掉進了糞池里,他急忙將這個男孩救起來,使他脫離了生命危險。
兩天以后,一位高雅的紳士駕著一輛華麗的馬車來到了弗萊明所住的農(nóng)舍,彬彬有禮地自我介紹說,他就是被救男孩的父親,特此前來道謝。這位紳士表示要以優(yōu)厚的財禮予以報答,農(nóng)夫卻堅持不受,他一再申明:“我不能因救了你的小孩而接受報酬。”正在互相推讓之際,一個英俊少年突然從外面走進屋來,紳士瞥了一眼便問道:“這是你的兒子嗎?”農(nóng)夫很高興地點點頭說:“正是。”紳士接著說道:“那好,你既然救了我的孩子,那就也讓我為你的兒子盡點力,讓我們訂個協(xié)議吧,請允許我把你的兒子帶走,我要讓他受到良好的教育。假如這個孩子也像他父親一樣善良,那么他將來一定會成為一位令你感到驕傲的人。”鑒于紳士的誠心誠意,農(nóng)夫只好答應(yīng)了他的提議。下面給大家播放一首歌曲
紳士非常講信譽,重承諾,不但把農(nóng)夫的孩子送到學(xué)校讀書,而且還供他到圣瑪利醫(yī)學(xué)院上學(xué),直至畢業(yè)。
這個農(nóng)夫的孩子不是別人,他就是后來英國著名的細菌學(xué)家亞歷山大?弗萊明教授。他于1928年首次發(fā)明了舉世聞名的青霉素,后來又經(jīng)過英國病理學(xué)家弗洛里和德國生物學(xué)家錢恩的進一步研究完善,于1941年開始用于臨床,并于1943年逐漸加以推廣。青霉素被公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與原子彈和雷達相并列的第三個重大發(fā)明。而上面提到的那個紳士便是英國上議院議員丘吉爾,他那個被農(nóng)夫救起的兒子后來成了英國著名的政治家,二戰(zhàn)時期的首相丘吉爾爵士。
誰也沒有料到,一個農(nóng)夫救起一個素不相識的孩子對后世會發(fā)生如此重大的影響,他自己的兒子也因此而獲得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日后竟然會成為英國著名的細菌學(xué)家和青霉素的發(fā)明者。丘吉爾首相在二戰(zhàn)中的卓著功勛無須贅述,弗萊明教授發(fā)明的青霉素也不知拯救了多少過去根本無法拯救的生命,真是為全人類造福不淺。從這個意義上講,那位行善積德的農(nóng)夫弗萊明所得的報酬是最高和最優(yōu)厚的,也可以說是舉世無雙的!善良是陽光,讓人幸福、讓人溫暖;善良是愛,世界因愛而美好,因愛而有色彩,讓人間每一個角落都有愛。善良是愛的氣息、愛的芬芳,彌漫在天地間。
下面為大家播放一首歌曲
用善良之心回報社會,社會變得和諧!用善良之心擁抱世界,世界變得美好!只有善良才可以使人內(nèi)心充實......有一種美麗,是我們看不見的,摸不著的,它需要用心來感受,這種美麗就是善良。有句話說得好“人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而是因為可愛而美麗”。善良可以給女人增添風采,可以給男人增添魅力。人,可以不漂亮,但不可以不善良。善良,它是寶貴的資源。
心地善良,是美麗的源泉。培養(yǎng)自己的愛心吧,有愛心的人,才有豁達的心胸,善待他人。有愛心的人,能夠得到生活的回報,真真切切地感受生活的美好,過好平平實實的每一天。好了,同學(xué)們,本期的青春校園廣播欄目到這里就要和大家說再見了,我是主持人周蘭,感謝大家的收聽,我們下期節(jié)目再見!
最后讓我們在《becauseofyou》的優(yōu)美歌聲中結(jié)束今天的廣播。
【高三我的校園生活廣播稿】四
今天是4月28日,但是我們已經(jīng)感覺到了五月的春風。
五月的春風情深意暖,五月的花海流溢飄香,和著春潮,伴著夏韻,在花海燦爛奪目的季節(jié)里,我們即將迎來五月。五月。那是我最喜歡的月份,因為可以聽到花開的聲音。靜靜的而又連續(xù)不斷,輕輕的卻是熱烈,仿佛沒有什么可以阻擋花兒吐露芬芳,張揚美麗。五月是我認為最像花兒的男生,像向日葵。單純,健康,陽光。他有高高的個子,短短的頭發(fā)和潔白的牙齒。我喜歡他微笑時的眼睛,很清澈。五月是我的同學(xué)。我們成為好朋友是那么的理所當然。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便有了默契。我們會在一起談?wù)摳鞣N話題。很多時候彼此之間會有分歧。他總是用很長的陳述句來闡明自己的觀點,而我則用反問句回擊。通常是在無休止的辯論后,以他的默許和我的勝利為結(jié)局。我喜歡這樣的游戲,很有趣。
在五月,我們還將迎來了“五四”運動八十六周年。
彈指一揮間,人類已昂首進入了二十一世紀,在這漫長的歲月里,中國戰(zhàn)勝了衰落,走向振興,掙脫了屈辱,走向奮起,中國正以嶄新的姿態(tài)向世人展示著自己,然而,人們不會忘記那振奮人心的“五四”愛國運動,更不會忘記那舉起民族自救之旗幟,開創(chuàng)民族獨立和民族振興新紀元的先驅(qū)者,不會忘記革命戰(zhàn)爭的峰火硝煙,更不會忘記,為真理而拋頭顱灑熱血的英烈們。今天,我們的祖國已經(jīng)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振興中華的責任,已經(jīng)落到我們肩上,“五四”的火炬已經(jīng)光榮地傳到我們手中。五四精神代表著誠實的,進步的,積極的,自由的,平等的,創(chuàng)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愛互助的,勞動而愉快的,全社會幸福的統(tǒng)一體現(xiàn)。
我們一定不能辜負老一輩革命家對我們的殷切期望,我們要有信心地勇敢地去開創(chuàng)屬于我們的新世界。
愛國主義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與科學(xué)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創(chuàng)新、解放思想、實行變革是民主與科學(xué)提出和實現(xiàn)的途徑,理性精神、個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與科學(xué)的內(nèi)容。而所有這些,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振興中華民族。因此,紀念五四運動,發(fā)揚五四精神,應(yīng)該把這些方面結(jié)合起來,為振興中華民族而努力奮斗。
在五月,我們還將迎來母親節(jié)。
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為“國際母親節(jié)”,選擇這一時間是因為5月天氣晴朗、明麗,同時周日適合公眾性的喜慶活動。每到這一天,兒女們將最有意義的禮品,或一束康乃馨(也叫香石竹花),奉獻給哺育自己成長的母親。母親節(jié)最初起源于美國,后來發(fā)展成為國際性的節(jié)日。同學(xué)們,今年母親節(jié),你打算為母親做什么呢?
五月,我們將生活在一個靚麗的季節(jié),一個充滿青春活力的字眼,我們要去追回與你同行、釋放自己青春的能量。青,是綠色,是生命的顏色,春,是季節(jié),是成長的季節(jié),青春就是出成在成長季節(jié)的那片生命的綠色,是陽光下那片燦爛的笑容。
青春是美好的,也是短暫的,它也許是你人生的一處驛站,不過請記住,即使它象一顆流星,我們也要努力讓它成為一次輝煌的閃現(xiàn),不懼艱難困險,敢于拼搏,志比云天。
中學(xué)時代,是我們?nèi)松械囊粋€重要的里程碑,我們知道,風雨會使我們變得強壯,挫折會使我們變得堅強。成熟的思想和高尚的品質(zhì),來自于風雨的洗禮和生活的磨礪,我們要面對山峰,去欣賞它的風光,面對未來去爭創(chuàng)人生的輝煌,這樣才能體現(xiàn)生命的價值。
在今天校園廣播的最后,讓我們再一起重溫《心愿心語》,憧憬美好的明天吧。
今天的校園廣播就到這里,我們明天再見。
【高三我的校園生活廣播稿】五
記得意大利的薄伽丘說過,友誼是一種最神圣的東西。我看不然,人世間最無私、最珍貴的莫過于親情,親情比友誼重要得多,而人的親情更是與眾不同。
大千世界,什么樣的人都有,什么樣的事都會發(fā)生,但唯一不變的是親情,是父母對孩子的愛。這不由得使我想起曾經(jīng)讀過的一篇文章,故事發(fā)生在大興安嶺的一次大火中,一只母鳥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把它們送到樹下,壓到自己的身子下面。雖然母鳥被活活燒死了,但它的孩子卻活了下來。
在我們的周圍,無處不體現(xiàn)著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都是以一種無私的情懷面對我們,他們情愿自己餓著,也要我們吃飽、穿暖。也許有人會說,我是孤兒,沒有父母,哪來的親情?可你小時候在孤兒院受到的資助,不也洋溢著親情嗎?因此,在很多人看來,親情重如千鈞??扇缃裼行┤苏J為,親情一文不值。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好多小孩越來越不珍惜父母的勞動果實了,往往只把父母當成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金庫。不管父母如何苦口婆心地嘮叨,總是愛理不理的,好像與己無關(guān)。我鄰居家的一個小孩,天天都會和父母發(fā)生矛盾,只有當自己被其他小朋友欺負了,才會想到父母。我還看過一本雜志,有位年過七旬的老人,竟然連自己孩子家的門都進不了,更別想在孩子家吃頓飯了。這些以前聞所未聞的事情,現(xiàn)在也好像司空見慣了。
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儒家學(xué)派曾經(jīng)說過,百義孝為先;《讀者》雜志也報道過,養(yǎng)育子女是世界上所有動物的本能,而只有人類才會懂得孝敬自己的父母。這種在萬物中唯有我們?nèi)祟惒庞械拿赖拢y道也要放棄嗎?也要從我們這一代人身上消失嗎?不,我們決不能放棄,我們要贊頌親情!否則,我們還有何顏面自稱為萬物之靈呢?
感受親情
“搖呀搖,搖呀搖,搖到外婆橋……”不知是誰輕輕哼了一句,把我從思緒中拉回。外婆橋,外婆橋,外婆一定又在把我“瞧”了。我的眼前仿佛又浮現(xiàn)出了她探著矮小的身子,站在高高的門檻上,踮腳倚門盼望的情景。此時,一股濃濃的親情如春天那溫暖的陽光,灑進我的心田,令我感到幸福無比。
我的外婆是個忠實的耶穌教徒。每天晚上,她總是早早地吃過飯,照例跪在硬梆梆的床上,領(lǐng)著我一起祈禱。因為當時我人還小,外婆怕我跪在太硬的床上吃不消,便找來一個棉花包給我墊上。外婆一輩子沒上過學(xué),但她禱告起來還真有一套,可以稱得上是“有條不紊”。她每說完一句,我都得在最后添上一個“阿們”。我根本不懂它是什么意思,想必外婆也不會很清楚吧。只覺得和她一唱一和煞是有趣。每天,她都會為兒女子孫們一個個地祈禱:希望這個健康平安,保佑那個一切順利;當然也免不了許多贊美耶穌的話。然后便是唱歌,這些歌,外婆在平時也會時不時地哼上幾句。很多時候,我跪著累了,便偷偷地向她瞥一眼,她仍然不折不扣地跪著。想起外婆多年患有腿病,真擔心外婆會撐不住。于是,我便問:“外婆,您累嗎?”她吃力地撐起頭:“不許打叉,否則會不靈的?!蔽覍⑿艑⒁傻囟⒅牬笱劬?,滿是一副堅定虔誠的模樣。我只好不再說話,無聊地盯著棉花包上發(fā)呆。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漸漸懂得了向耶穌祈禱這類全是迷信,根本不會有什么救世主的保佑。于是,我開始向外婆宣傳:這是一種迷信的做法,是極不科學(xué)的。她聽了嘴巴扁扁,蒼老的臉一提一提,渾濁的眼中似乎有了淚。看來她被觸怒了。是呀,平時親戚朋友們根本不信這一套,現(xiàn)在連我——這個從小一起陪她祈禱的人都開始懷疑,疏遠她了。她顫巍巍地說:“誰說的?心誠的人是準能打動救世主的!”
我不再與外婆爭辯,也許她說得有道理,“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吧。老人家并無惡意。祈禱成了她的安慰,她的支柱,她的寄托!
回憶起這些,又想起前些天外婆特意托媽媽送來的棕子。那不時飄著的香味,讓我潸然淚下。于是,我不由吟起一首詩:
外婆親手做成的粽子,
穿越千里,
落在我的餐桌上;
一縷清香,
彌漫著親情。
我打開粽子,
看見熟香的米粒上,
閃動著親人的企盼;
一股心酸,直嗆心里。
我大口嚼著粽子,
兩行熱淚,
燙傷了一雙手……
最后讓我們在動聽的歌聲中結(jié)束今天的廣播《貝多芬的悲傷》,我們下期再見。
高三我的校園生活廣播稿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