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下冊《紅樓春趣》優(yōu)秀教案范文3篇
.教師是人類的靈魂工程師,是培育人才辛勤的工作者。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份五年級語文下冊《紅樓春趣》優(yōu)秀教案范文。供大家閱讀。
五年級語文下冊《紅樓春趣》優(yōu)秀教案范文一
教學目標
1.認識“屜、鬟”等12個生字。
2.默讀課文,能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3.感受鮮明的人物形象,與同學交流讓人印象深刻的人物,體驗閱讀名著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風箏圖片)大家放過風箏嗎?(放過)和誰一起放的呢?(父母、朋友等)放風箏好玩嗎?(好玩)今天,讓我們走進《紅樓夢》,到大觀園里,和寶玉、黛玉等人一起去放風箏吧!(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資料)了解《紅樓夢》和曹雪芹。
2.默讀課文,找出不認識的生字詞,與同學交流。
3.(出示生字)學生認讀,師指導正音。
4.學生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文章是按照什么順序記敘的?(事情發(fā)展的順序)了解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起因:大家聽到聲響,原來是一個大蝴蝶風箏掛在竹梢上。
經過:大家都拿出各式各樣的風箏放了起來。
結果:風箏斷線飛走,大家也都回去了。
小結:本文主要講了黛玉、寶玉等人在大觀園放風箏的故事。全文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先講眾人被飄來的風箏吸引,決定自己也來放風箏;接著講眾人各自取出風箏放起來,唯獨寶玉的美人風箏放不起來;最后講眾人剪斷線放晦氣,風箏飛得無影無蹤。
三、再讀課文,理解細節(jié)。
1.窗外的大風箏是誰的?(嬌紅姑娘的。)看到這個風箏,大家是什么反應?(寶玉說給他送回去;紫娟說要拿來玩;探春怕忌諱;黛玉說把這個送回去然后把自己的拿出來放晦氣。)這時候,大家都興奮極了,找出了各自的風箏。
2.他們的風箏是什么樣子的呢?
探春:軟翅子大鳳凰風箏;
寶玉:美人風箏;
寶琴:大紅蝙蝠風箏;
寶釵:一連七個大雁的風箏
果然各式各樣,十分有趣。把風箏拿來之后,大家便放了起來。正當大家都放飛風箏的時候,寶玉的風箏飛不起來,這里具體寫出了寶玉的反應。(急的寶玉頭上出汗,恨的擲在地下……我一頓腳跺個稀爛。)好在有黛玉勸慰寶玉。(那是頂線不好……就好了),不然,他真得鬧起來不可。
3.當風箏都高高飛起時,紫娟把風箏遞給了黛玉,但是因為風大,風箏籰子線盡,所以黛玉說(這一放雖有趣,只是不忍),這時,李紈安慰黛玉(放風箏圖的是這一樂……帶了去就好了)。紫娟更是直接把線剪斷,笑說這一去,把病根兒都帶了去了。這也說明,大家都希望黛玉能夠健康快樂。
4.寶玉惋惜這個風箏的命運(若落在有人煙處……我替他寂寞),所以,他把他的風箏也放飛,和之前飛走的風箏作伴。
5.在這傷感之際,又發(fā)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呢?(天上幾個風箏絞到了一起,都斷了線,一起飛走了。)后來,大家干脆把風箏都放走,各自才散了。果然,不僅風箏賞心悅目,而且放風箏的過程,也充滿了趣味。
6.你對哪個人物的印象最深刻呢?和同學交流。
重點引導學生交流總結:
寶玉:性格率真、心思細膩而且多愁善感。在整個放風箏的過程中,賈寶玉沒有一點兒居高臨下的公子哥兒的架子。
黛玉:嬌弱、聰明、細心、多愁善感。
四、總結。
大觀園中眾人放飛風箏的場景真是熱鬧,在字里行間,我們仿佛看到了那滿天的風箏,聽到了大家的歡聲笑語。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閱讀鏈接”的片段,說說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對放風箏的喜愛)相信你一定也愛上了放風箏,找個好天氣,和你的父母或者朋友一起,去放飛自由吧!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本文一些詞句與我們現代文的表達方式不同,學生可能難以理解,故采用一步步提出問題、層層遞進的方式,引導學生讀懂這種文章,掌握理解技巧。而不足之處是講解偏多,學生自主探究的部分略少。
五年級語文下冊《紅樓春趣》優(yōu)秀教案范文二
▶教學目標
1.認識“恰、屜、嫣”等9個生字。
2.用學到的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讀懂課文,了解故事情節(jié)。
3.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教學重點
運用學到的閱讀名著的方法讀懂課文。
▶教學難點
在了解故事情節(jié)的基礎上感受人物形象。
▶教學策略
1.字詞教學
這篇課文中要求會認的字有些生僻??蛇\用隨文識字的方法學習“嫣、釵”這兩個字,其他的字學生可以自學。
2.閱讀理解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出示閱讀提示,讓學生自讀自悟。以讀為主,以讀代講。長文短教,抓住中心人物,找出描寫寶玉和黛玉的句子,抓住語言、動作和神態(tài)描寫,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
3.表達運用
這是一篇古代白話文,作者抓住了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態(tài)等描寫來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我們可以學習這種寫作方法并用于自己的習作之中。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先小組交流討論,再全班匯報交流,說一說哪個人物給你的印象最深。
▶教學準備
1.預習提綱:完成《狀元大課堂•好學案》對應課文預習作業(yè)。
2.準備資料:多媒體課件和小說《紅樓夢》。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板塊一 歌曲導入,激發(fā)興趣
1.課件播放電視劇《紅樓夢》的片尾曲《枉凝眉》,師生隨曲同唱。同學們來猜一猜這首歌是哪部電視劇的主題歌。(《紅樓夢》)
2.你們對《紅樓夢》這本書有哪些了解? (學生自由交流后, 課件出示《紅樓夢》簡介)
3. 《紅樓夢》這部偉大的古典小說是清代曹雪芹歷經十年所創(chuàng),讓我們來了解一 下作者。
4.看得出同學們對《紅樓夢》中的人物挺感興趣?!都t樓夢》中的許多故事,在我國廣為流傳,如寶玉初見林黛玉、黛玉葬花、劉姥姥進大觀園等。今天我們就通過《紅樓春趣》這個故事走進《紅樓夢》,了解故事中的人物。
5.板書課文題目,齊讀課文題目。(板書:紅樓春趣)
6.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春日里,寶玉、黛玉等人在大觀園里放風箏的故事。這個題目是后人所加,誰能猜猜題目的意思?(學生自由猜測)
【設計意圖】歌曲導入是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對《紅樓夢》及其作者做簡要介紹都是為了學習課文打下基礎,做好鋪墊。
板塊二 初讀故事,指導方法
1.默讀課文,給這個故事換一個題目。
預設:
生1:放風箏。
生2:大觀園里放風箏。
生3:寶玉、黛玉放風箏。
2.這是一篇古代白話文小說,有些詞句不好懂,如“放晦氣、送飯的、忒促狹”等。讀課文的第一步是要掃除字詞障礙,你會怎么做呢?
預設:
生1:結合書上的注釋或查工具書。
生2:聯系上下文猜詞語的意思。
3.聯系上下文猜詞語的意思是閱讀古典名著的好方法,同學們可以運用這個方法學習這篇課文。
(1)指名學生讀這幾個詞語,老師相機正音,齊讀。
(2)誰能結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猜猜它們是什么意思?(學生自由猜測)
4.課文中還有難懂的句子,大家也來猜一猜它的意思。
課件出示
黛玉笑道:“這一放雖有趣,只是不忍?!?/p>
(1)指名學生讀句子。黛玉有什么不忍?(黛玉不忍心剪斷風箏線,讓風箏孤零零地飛走) (2)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什么?(體會到了黛玉的多愁善感、孤苦伶仃。黛玉將那風箏當作了自己,她覺得自己的身世如同斷了線的風箏一樣,飄搖無根。她不忍心讓風箏跟她一樣寂寞、無依無靠)
(3)教師小結:閱讀古典名著可不能單看句子的表面意思,要聯系前因后果細細品味才能體會句子的深層含義。也就是說只讀一句話、一段話或一個故事,那么對其中的故事或人物只能一知半解;只有通讀全書,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才能真正讀懂故事的內容,才能全面地了解人物的形象。
【設計意圖】本文是古代白話文,有些詞句的意思較難弄懂,指導學生根據上下文猜測詞句的意思。重視學法指導,讓學生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
板塊三 再讀故事,理清人物
1.檢查生字詞預習情況。(課件出示詞語)
指名讀,師相機正音,再全班齊讀。
2.這個故事中的人物很多,快速瀏覽課文,把故事中出現的人物都用紅筆圈出來。(指名學生說)
課件出示
寶玉、黛玉、紫鵑、探春、寶釵、寶琴、翠墨、李紈、雪雁
3.這么多人放風箏,誰才是中心人物呢?(寶玉和黛玉)為什么說他們倆是中心人物?(因為描寫寶玉和黛玉的文字最多)
4.為了讀懂這個故事,我們還要弄清這些人物之間的關系。請讀過《紅樓夢》的同學給我們介紹一下吧! (先指名 學生說,再課件出示人物簡介)
5.教師小結:弄清了人物之間的關系,知道了中心人物,就能大致讀懂課文了。
【設計意圖】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促使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理清人物之間的關系,并找出中心人物,能夠幫助學生大致讀懂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板塊四 品讀課文,感悟形象
1.我們閱讀古典名著的時候,如何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呢?(學生暢所欲言)
2.我們讀一個人物,通常要關注他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外貌等。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能大致讀懂就可以了。(課件出示閱讀提示)
課件出示
•默讀課文,讀后思考:哪個人物給你的印象深?并在書上做批注。
•四人小組交流討論:文中留給我的印象最深,我認為他(她)是一個的人。我是從文中第自然段中的感受到的。 l
•全班交流匯報。
(1)學生自讀課文,一邊思考問題,一邊做批注。
(2)小組交流討論問題。
(3)全班交流匯報。
預設:
示例1:文中寶玉留給我的印象最深,我認為他是一個天真、頑皮、率直的人。我是從文中第4自然段“寶玉說丫頭們不會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便落下來了。急的寶玉頭上出汗,眾人又笑。寶玉恨的擲在地下,指著風箏道:‘若不是個美人,我一頓腳跺個稀爛’”中感受到的。
老師相機引導:請同學們圈出這段話中的動詞,從這些動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寶玉率直純真的性格特點。請你用紅筆畫出寶玉說的話,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么?(寶玉喜歡美人,關愛女性)
示例2:文中黛玉留給我的印象最深,我認為她是一個生活細致的人。我是從文中第5自然段“黛玉聽說,用手帕墊著手,頓了一頓,果然風緊力大;接過籰子來,隨著風箏的勢將籰子一松,只聽一陣豁剌剌響,登時籰子線盡”中感受到的。
老師相機引導:風箏線很細很有韌勁,用手帕墊著手這個動作足以說明她對自己的嬌嫩小手的愛護。
示例3:文中李紈留給我的印象最深,我認為她是一個體貼、善良的人。我是從文中第5自然段“李紈道:‘放風箏圖的是這一樂,所以又說放晦氣,你更該多放些,把你這病根兒都帶了去就好了’”中感受到的。
老師相機引導:黛玉從小體弱多病,從李紈說的話中可以看出她對黛玉的關心和憐惜。
3.想要全面地感受人物形象,就要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進行分析。
課件出示
•寶玉等聽了,也都出來看時,寶玉笑道:“我認得這風箏,這是大老爺那院里嬌紅姑娘放的。拿下來給他送過去罷?!?/p>
•寶玉又興頭起來,也打發(fā)個小丫頭子家去,說:“把昨兒賴大娘送我的那個大魚取來。”
•寶玉道:“我還沒放一遭兒呢?!?/p>
•寶玉道:“也罷。再把那個大螃蟹拿來罷。”
•寶玉細看了一回,只見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歡喜,便命叫放起來。
•寶玉一面使人拿去打頂線,一面又取一個來放。
•寶玉道:“可惜不知落在那里去了。若落在有人煙處,被小孩子得了還好;若落在荒郊野外無人煙處,我替他寂寞。想起來把我這個也放去,教他兩個作伴兒罷?!?/p>
指名學生讀句子。這是文中描寫寶玉的句子,從對他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的描寫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我體會到寶玉天真頑皮、率直純真、關愛女性的性格特點)
4.文中還有一個中心人物——林黛玉。
課件出示
•黛玉笑道:“可是呢,知道是誰放晦氣的,快掉出去罷。把咱們的拿出來,咱們也放晦氣?!?l
•黛玉笑道:“那是頂線不好,拿出去另使人打了頂線就好了。” l
•黛玉笑道:“這一放雖有趣,只是不忍。”
•黛玉說:“我的風箏也放了,我也乏了,我也要歇歇去了?!?/p>
指名學生讀句子。這是文中描寫黛玉的句子,從她的三“笑”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我體會到黛玉聰慧、多愁善感的性格特點)
5.閱讀提示中說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寶玉、黛玉等在大觀園里放風箏的故事。那么這個故事表現了什么呢?(表現了他們對自由生活的熱愛和向往)
6.關于風箏的文章很多,我們來讀一讀課后“閱讀鏈接”里的文章《風箏》。 (1)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從這篇文章中,你體會到什么?
7.《紅樓夢》是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它的語言質樸自然、富有哲理,非常值得一讀。《紅樓夢》原著比電視劇更加精彩,請同學們一定要好好讀讀這本書。
【設計意圖】圍繞中心問題“哪個人物給你的印象深”來讀課文,交流感悟人物的性格特點。引導學生閱讀名著《紅樓夢》,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略讀課文的教學方法應該是出示閱讀提示,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但這篇課文是古代白話文,學生自學起來較困難,因此本課采取半扶半放的教法。
2.指導學生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讓學生與語言文字親密接觸。抓住對中心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態(tài)的描寫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感悟作者的寫作方法和課文的語言特色。
3.通過學習寶玉、黛玉等在大觀園里放風箏的故事,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體會文章字里行間表達出的大觀園里的這些人對自由生活的熱愛和向往,以及作者對自由生活的熱愛。
五年級語文下冊《紅樓春趣》優(yōu)秀教案范文三
教學目標
1.學會課文中的“恰、屜”等9個生字,讀準課文中難讀的字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讀重點語句,通過閱讀、想象等策略,大致讀懂課文,感受課文中的人物形象,學習人物描寫的方法。
3.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4.品味本文語言,初步學習鑒賞小說的技巧,激發(fā)閱讀《紅樓夢》的興趣。
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大致讀懂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后組織學生交流,分析鑒賞小說中人物形象。抓住文中細節(jié)描寫,品味文章準確生動的語言。初步學習鑒賞小說的技巧,激發(fā)閱讀《紅樓夢》的興趣。
教學難點
大致讀懂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后組織學生交流,了解小說中人物形象。抓住文中細節(jié)描寫,品味文章準確生動的語言。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師生談話,導入課題。
1.【出示課件2】播放《紅樓夢》插曲。師生交流,了解《紅樓夢》的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
2.老師朗誦:(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曹雪芹在《紅樓夢》的第一回里這樣說。是啊,幾百年來,有多少人在探索著《紅樓夢》的秘密,可是,有誰能了解其中的滋味呢?這節(jié)課,讓我們走進其中一個片段,去了解寶玉、黛玉等在大觀園里放風箏的故事。(板書課題:紅樓春趣)學生齊讀題目。
3.談話激趣:《紅樓夢》中賈寶玉、林黛玉的故事,在我國廣為流傳。黛玉很小的時候,母親去世,父親把它送到榮國府,與外祖母賈母一起生活。寶玉是黛玉二舅父的兒子,也是賈母的寶貝孫子。課文講述的就是寶玉、黛玉等在大觀園里放風箏的故事。本文選自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第七十回,題目為后人所加。(板書:放風箏)
4.簡介《紅樓夢》?!境鍪菊n件3】
《紅樓夢》又名《石頭記》、《金玉緣》,以賈、王、史、薛四大家族背景,既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為主線,描寫了大觀園內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愛情故事。同時,又通過對這些愛情悲劇產生的社會環(huán)境描繪,昭示了當時社會的世態(tài)風貌。可以說,《紅樓夢》是當時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5.簡介作者?!境鍪菊n件4】
曹雪芹,名霑,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學家,小說家。他出身于一個“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因家庭的衰敗飽嘗人世辛酸,后以堅韌不拔之毅力,歷經多年艱辛創(chuàng)作出極具思想性、藝術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初讀,解決字詞。
教師先范讀,之后學生自由朗讀。要求讀正確,通順,難讀的地方多讀幾次,不懂的地方標下來和同桌交流。
1.閱讀要求【出示課件6】:
(1)自由讀文,借助字典詞典等工具書,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課文讀通讀順,有不懂的問題可以提出來。
(2)自學生字新詞(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劃出生字新詞,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義)。
(3)遇到自己喜歡的語句和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4)課文中出現了哪些主要人物?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標記出來。
2.指名多個學生合作讀課文,師生評議,糾正讀得不夠準確的字音。檢查學習效果,相機指導。
(二)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圈畫文中描寫的人物,以及人物外貌、語言的句段,在旁邊寫一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交流資料,說說讀對文中人物的了解。
【出示課件7】文中登場人物的圖片及簡介。
三、了解內容,感受人物。
(一)自主閱讀。
1.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在閱讀中了解故事內容,感受人物形象?!境鍪菊n件10】
(1)課文中的人物很多,你覺得中心人物是誰?
(2)本記敘了一件什么事?這件事表現了什么?
(3)你對課文中的哪一個人物的印象最深?為什么?
2.小組同學互相交流,小組長整理并記錄小組同學的發(fā)言。
3.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fā)言,班內匯報交流,教師相機引導并小結。
(二)了解故事內容。
第一部分(1—2自然段)主要敘述看到了掛在樹上的風箏,黛玉等人決定拿出風箏放晦氣。
1.【出示課件11】
一語未了,……斷了繩,拿下他來?!?/p>
(1)從“眾人嚇了一跳”你感受到什么?(從對眾人的神態(tài)變化的描寫中感受到眾人的注意力集中。)
(2)“丫鬟們出去瞧時,簾外丫鬟嚷道:‘一個大蝴蝶風箏掛在竹梢上了。’”丫鬟的話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借用人物語言引出風箏,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的故事。)
(3)從“眾丫鬟笑道:‘好一個齊整風箏,不知是誰家的,斷了繩,拿下他來。’”一句中眾丫鬟的話中你了解到什么?(掛在樹梢上的風箏很漂亮。)
(4)指名朗讀,師生評議。
2.【出示課件12】
寶玉等聽了,……我且拿起來?!?/p>
(1)從寶玉的話中你讀懂了什么?(寶玉認出了樹梢上的風箏是誰的。)
(2)從紫鵑的話中你又讀懂了什么?(紫鵑想把風箏據為己有。)
(3)指導朗讀,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好人物語氣。
3.【出示課件13】
探春道:“紫鵑也學小器了。……咱們也放晦氣?!?/p>
(1)從探春的話中你了解到什么?(了解到放風箏放晦氣是一種風俗。)
(2)從黛玉的話中你又感受到什么?(黛玉寄人籬下,多愁善感,所以提出放風箏放晦氣。)
(3)指導朗讀,讀出自己的感受。
4.學生自由朗讀第一部分內容,注意讀好人物對話,注意人物對話時的語氣。
第二部分(3—6自然段)主要敘述了賈寶玉和眾姐妹、丫頭們放風箏的歡樂場景。
1.學生自由讀課文,說說自己從放風箏的過程中了解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可以把自己了解到的和感受到的標一標、寫一寫。)
2.小組交流,整理記錄。
3.全班交流,教師引導。
(1)從對人物的動作描寫中感受到眾人雖然忙亂,但都很歡樂?!境鍪菊n件14】
這里小丫頭們聽見放風箏,……一面撥起籰子來。
(指名朗讀。)
(2)感受到人們的和諧和快樂?!境鍪菊n件15】
寶釵等都立在院門前,命丫頭們在院外敞地下放去。(指名朗讀。)
(3)細致的對話描寫和神態(tài)描寫中流露出和諧、歡樂的氣氛,也讓人感受到眾人盎然的興致。【出示課件16】
寶琴笑道:“你這個不大好看,不如三姐姐的一個軟翅子大鳳凰好。”……寶玉又興頭起來,也打發(fā)個小丫頭子家去,說:“把昨兒賴大娘送的那個大魚取來?!?指名朗讀。)
(4)從人物的語言描寫中感受到小丫頭惋惜的心情,探春的上解人意,寶玉的興致高漲?!境鍪菊n件17】
小丫頭子去了半天,……便叫:“放起來。”(指名朗讀。)
(5)從寶玉的動作和神態(tài)描寫中,感受到眾人都高興地把風箏放了起來,唯獨寶玉的風箏放不起來,怕被人嘲笑而著急的心情;從寶玉的語言中又讓人感受到一個可愛的公子哥的形象?!境鍪菊n件15】
此時探春的也取了來……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著風箏說道:“要不是個美人兒,我一頓腳跺個稀爛!”(指名朗讀。)
(6)從黛玉的動作描寫中了解到黛玉的嬌弱,從眾人的語言和動作描寫中感受到人們對黛玉的祝福。【出示課件19】
黛玉見風力緊了…… “林姑娘的病根兒都放了去了,咱們大家都放了罷?!?指名朗讀。)
(8)【出示課件20】
……那風箏都飄飄飖飖,……一會兒就不見了。(指名朗讀。)
?、佟帮h飄飖飖”是什么意思?它的近義詞有哪些?把這個詞語換成“別的近義詞好不好?(飄飄飖飖”在文中指風箏在風中隨風飄動。它的近義詞有飄飄灑灑、飄飄悠悠、搖搖蕩蕩、搖搖晃晃、飄飄忽忽、飄飄蕩蕩等?!帮h飄飖飖”寫出了風箏在天空中飄飛的姿態(tài)美,換成其他詞語不能表達出這樣的意思。)(板書:姿態(tài):飄飄飖飖)
?、凇半u蛋”“黑星兒”描寫了什么?風箏為什么由“雞蛋”變成了“黑星兒”?(“雞蛋”“黑星兒”描寫了越飛越高、越飛越遠的風箏的形狀。因為風箏越飛越高、越飛越遠,看到的形狀很快發(fā)生了變化——變小、變模糊。)
?、圻@段話中描寫時間變化的詞語有哪些?(“一時”“展眼”、“再展眼”)從這些表示時間變化的詞語中你了解到了什么?(風箏隨風飛去后很快消失。)(板書:形狀:雞蛋、黑星兒)
④談談自己對句子的體會。(風箏被絞斷了線,隨風而去,越飛越高。開始,他們看到的風箏只有雞蛋大小;后來,風箏迅速飛去,人們只能看到一個小黑點;最后,風箏在天空中消失。這個句子寫出了風箏在天空中迅速飛去直到消失的過程,抓住了風箏的姿態(tài)和形狀,寫得十分生動具體,表達了賈寶玉等放風箏時異常歡快的心情。)
(9)【出示課件21】
眾人仰面說道:“有趣,有趣!”(教師范讀。)
這段描寫把放風箏這一場景的描寫把故事推向高潮。從對眾人的語言、動作中感受到放風箏給眾人帶來的無比的快樂。
(三)感受人物形象。
1.小組交流,文中的哪個人物給我留下的印象深刻?你覺得他是個什么樣的人?(挑選一個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并說出印象深刻的理由。)
2.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fā)言,全班交流,教師引導并小結。(板書:賈寶玉、林黛玉、丫頭們)
(1)【出示課件22】
寶玉細看了一回,只見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歡喜,便叫》:“放起來。”(讀一讀,感受賈寶玉的率直純真。)
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著風箏說道:“若不是個美人兒,我一頓腳跺個稀爛!”(讀一讀,感受賈寶玉借助風箏表達的自己關愛女性的品質。)
(2)【出示課件23】
黛玉笑道:“可是呢。把咱們的拿出來,咱們也放放晦氣。”(讀一讀,感受林黛玉的多愁善感。)
黛玉見風力緊了…… “林姑娘的病根兒都放了去了,咱們大家都放了罷?!?讀一讀,感受林黛玉的嬌弱。)
(3)【出示課件24】
丫頭們聽見放風箏,巴不得一聲兒, 七手八腳,都忙著拿出來:也有美人兒的,也有沙雁兒的。丫頭們搬高墩,捆剪子股兒,一面撥起籰子來。(讀一讀,從小丫頭們的心理活動描寫“巴不得”和動作描寫“手忙腳亂”中感受她們的快樂和活潑。)
眾人皆仰面說道:“有趣,有趣?!?讀一讀,感受眾人熱愛美好事物的心情。)
(三)指導朗讀:在朗讀中了解放風箏的過程,感受人物的心情,了解人物的特點,感悟作者描寫人物的方法。
四、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1.課堂總結:通過閱讀我們了解了文章中賈寶玉和眾姐妹、丫頭們在大觀園中放風箏的歡樂情景,感受到了他們對自由生活的熱愛和向往。學會了借助人物語言、動作、神態(tài)描寫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板書:對自由生活的熱愛和向往)
2.拓展延伸:
(1)提出要求:下面是《紅樓夢》中描寫“鳳辣子”的一個片段,作者對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神態(tài)的描寫真可謂是妙筆生花,仔細品味語言的精彩,你能從中看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嗎?
(2)學生閱讀。
3.布置作業(yè):課下希望同學們從《紅樓夢》中選取自己喜歡的部分閱讀,讀出《紅樓夢》中悠久的歷史,讀出《紅樓夢》中燦爛的文化,讀出作者表現人物特點的獨到之處。
板書設計:
8.放風箏
課后反思
《紅樓春趣》是部編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節(jié)選自曹雪芹的《紅樓夢》第七十回。曹雪芹用變化多端的手法,塑造了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教學本篇課文,要求學生能大致讀懂課文就可以了。
教學中,簡要介紹《紅樓夢》、作者及寫作背景,然后引導學生在閱讀中了解放風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描寫,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動及其特點。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受課文中的人物形象,大致讀懂課文內容。教學中啟發(fā)學生進行小組交流,在小組交流中合作學習,使學生學會在交流中使學生懂得多讀書、多思考、多借鑒。
通過閱讀,引導學生了解我國古代小說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和心理活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以及通過這幾個方面對人物形象進行賞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