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設計策劃方案
語文教學設計策劃方案
教學設計是作為教者,基于對學生和教學任務的分析,而對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材料、教學進度、課程評估等做出系統(tǒng)設計的一門學科。 教學設計者經(jīng)常使用教學技術以改進教學?,F(xiàn)在,就來看看以下三篇關于語文教學設計策劃方案的文章吧!
語文教學設計策劃方案
一、小學語文教學常見的基本方法
1.朗讀法:以讀代講、積累語言、培養(yǎng)語感、加深理解、陶冶情感;
2.講授法: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抓住重點解疑,常與其他方法相結合;
3.練習法:實踐,及時鞏固深化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4.背誦法:積累語言;
5.表演法:動作表演、設置情境,重視學生的體驗;
6.談話法: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學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7.討論法:發(fā)揮主動性和積極性、獨立思考、合作交流;
8.電教法:(多媒體資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創(chuàng)新型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法: 自主學習,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究,教師發(fā)揮指導作用
情境教學法: 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生動的情境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吸引學生進
入課文,發(fā)展聯(lián)想和想象,加深理解,學習語言,培養(yǎng)能力。(分角色表演) 讀寫結合法: 從讀學寫,以寫促讀,實現(xiàn)讀寫交融、同步發(fā)展
二、不同教學內(nèi)容的教學方法:
1、識字寫字教學常用的方法:
講授法、觀察法、多媒體輔助法、示范法、比較法、實踐法。
2、具體教學方法
字音教學:形聲字——拼音助記、多音字——據(jù)詞定音、音近字——比較辨析 字形教學:
(1)筆畫分析法。筆畫分析法就是用數(shù)筆畫的方式來識記字形,這種方法適用于獨體字的教學。
(2)部件分析法。即通過對漢字組合的各個部件的分析來識記字形。這種方法適用于合體字的教學。
字義教學(高年級):直觀法(實物、教具,如“袖”“仰”)
聯(lián)系法(生活實際、上下文,如“吏”)
選擇法(讓學生查字典并聯(lián)系上下文,選擇正確的義項,例:“疾”在
字典里的意思,根據(jù)文本選擇一個)
構字法(造字規(guī)律,如:“傘”、“筆”“擄”等字)
比較法(同義詞、反義詞)
運用法(組詞、造句:也、把)
三、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結構內(nèi)容
1、教學目標
2、教學重點難點
3、課時安排
4、教具準備
5、教學方法
6、教學過程:(1)導入(2)整體感知(3)重點品讀(4)拓展延伸(課內(nèi)外結合、讀寫結合)(5)總結(4、5可對調)(6)布置作業(yè)(7)板書設計
四、教材分析(文本解讀)
1、內(nèi)容: 體的把握、內(nèi)容的梳理、文意的理解、語言的品味
2、文體: 《語文課程標準》的第三學段目標要求的是記敘文、詩歌、說明文
3、內(nèi)容的梳理: 篇章結構、整體形象、思想感情、文章主題、表達方法
4、語言的品味:語音、字形、字義、句子(語文文字的運用)
5、文意的理解: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熏陶或感染
根據(jù)所提供的教材內(nèi)容進行教材分析和教學設計,對有關教學案例進行評析(教材內(nèi)容及教學案例主要取自第三學段)
五、具體教學設計及典型案例
1、依據(jù):常規(guī)的:根據(jù)階段目標、單元導讀等;
考試的:根據(jù)階段目標、教材思想感情和表達方法
2、內(nèi)容:包括生字詞要求、朗讀要求以及結合教材文本得出的目標(具體用詞方面可以是:理解、掌握、學會)
3、策略:【(1)教學目標的描述無需和三維目標一一對應,需要有效整合(比如一個目標要
求里可以包括階段目標和知識技能、或者是方法和情感等,即將三維目標拆開來寫)
(2)要熟悉第三學段的階段目標(尤其是閱讀目標)、實施建議(提高學生的什么
素養(yǎng),抓住語文教育的什么特點,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3)熟悉小學高年級教材、單元要求及學科知識的要求
(4)參考教材設計前的文本分析題,可將之作為教學目標的一部分】
關于教學重難點的設計:
1、內(nèi)容:語文教學重點是指為了達到教學目標而必須著重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的內(nèi)容,是那些最重要、最基本的、帶有規(guī)律性的語文知識
2、確定標準:
(1)最基本的,即基本性知識
(2)最核心的,在一篇課文中居于重要地位的篇章結構、整體形象、思想感情、文章主題、表達方法等,如一篇課文的主題思想,一句話的真實含義。
(3)最主要的,主要章節(jié)、段落、主要人物、主要線索、重要詞語等
(4)最有用的,對學生的發(fā)展有重要作用的
(5)最關鍵的,對實現(xiàn)教學目標起到舉足輕重作用的嗎,能牽一發(fā)動全身的“那一發(fā)”,要做重點處理
關于教學過程的設計(不大可能考整個教學過程)
1、考點:導入設計、整體感知設計、生字詞設計、句子設計、片段設計、布置作業(yè)設計、
朗讀教學設計、板書設計
2、規(guī)范要求:(1)步驟清楚
(2)教師言行結合(相關的過渡語、總結語和評價語要寫)
(3)不要寫成教學實錄,無需寫細節(jié)
(4)教學設計=方法+目的;
(5)至少寫3點 關于導入的設計:
1、策略:(1)抓文章主線(2)分3步驟寫,步驟清楚 (3)過渡連接自然
2、導入的基本方法:【設置懸念法、講故事法、新舊知識聯(lián)系法、插入音樂導入法、背景介紹法、解題法】
3、案例分析:
推一下的機遇
1.設置情境。“推一下”是易如反掌的事,在人們需要時,你幫助別人做了哪些小事(扶跌倒的人起來)
2.小結:這些細小的動作,微小的細節(jié),每個人都能做到,如果我們經(jīng)常關注這些,并付諸行動,久而久之就會成為習慣
3.過渡到新課教學。機遇是什么意思。輕輕“推一下”怎么會帶來意外、巨大的機遇呢?讀課文
關于詞語教學的設計:
1、要求:引導學生運用理解詞句的方法,對詞句的意義由模糊到準確、由抽象到形象、由
理解到運用。
2、方法:(1)聯(lián)系上下文
(2)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通過圖片、視頻、語言渲染、想象等聯(lián)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
(3)表演法
(4)比較辨析:換詞辨析(還原生活:如果用別的詞可以嗎?這里為什么用這個詞)
3、策略:(1)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2)步驟清晰、過渡自然
4、案例分析:
用你愛我的方式去愛你
“去醫(yī)院途中,你走得那么慢??糾纏了半天,你拗不過我,終于乖乖地趴在我背上,像個聽話的孩子”設計一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理解第三自然段中加點字“糾纏”一詞的恰當意義。
1、切入詞語:父子去醫(yī)院的路上,兒子要被父親,父親愿意嗎?他們之間發(fā)生了??(引出糾纏)
2、觀察字形,猜測意思:同學們,認真觀察,“糾纏”兩個字的字形,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聯(lián)系實際,用表演法充實語境,體會詞義:讓兩位同學扮演父親與兒子,表演父子“糾纏”情景,體驗父子情深。
4、換詞法比較,進一步體驗父子情深:“糾纏”給人一種無理取鬧的感覺,換成“謙讓”是不是更好?
5、朗讀指導,表達深情:因此,朗讀“糾纏”時注意用上深情的、輕柔的、緩慢的語氣。
語文教學設計策劃方案范本
一、教學目標
1、能根據(jù)詞語讀準多音字“鮮、沖、朝、號”。
2、能聽寫“千姿百態(tài)、漫山遍野、舉目眺望、縱橫交錯、玲瓏多姿、若隱若現(xiàn)”6個詞語。
3、會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和“雖然……但……”的句式寫句子;能照樣子擴寫句子,把句子寫具體;能按課文填空,進一步體會運用總分段式把事物寫具體的方法。
4、能獨立閱讀短文,理解文章內(nèi)容,給短文分段。
二、課時安排
2課時
三、教學設計
1、第一題
讀準多音字的讀音,了解多音字的意思。
新鮮朝鮮沖著沖鋒信號怒號朝著朝氣蓬勃
2、第二題
先讓學生把自己有可能寫錯的字詞寫一寫,準備好后再聽寫,最后對照課本訂正。
3、第三題
如:薄霧蒙蒙、江水滔滔、果實累累、鮮花朵朵、高大的樹木、燦爛的陽光、平靜的湖水、寬闊的江面。
4、第四題
(1)一艘嶄新的游船飄蕩在明亮如鏡的水面上。
(2)漫山遍野的水池閃耀著神奇的光彩。
5、第五題
比喻:把大蘋果比作胖娃娃。
擬人:海棠果“沖著你微笑”。
夸張:“金黃的柿子把樹枝壓彎了腰”。
6、第六題
(1)下課了,同學們在操場上玩耍,有的在跳繩,有的在踢毽子,有的在打籃球,有的在玩老鷹捉小雞。
(2)我爺爺雖然已是80高齡了,但精神很好,還搶著干家務呢。
7、第七題
(1)閱讀全文思考螞蟻是怎么掉進水里的,它是怎么得救的?喜鵲遇到什么困難,又是怎樣得救的?
(2)交流,反饋。
(3)分段,注意表示時間的詞“有一天”,“過了幾天”
第一段:(1、2)有一天,一只螞蟻一不小心掉進水里,喜鵲銜了一片樹葉丟進水塘里,救了螞蟻的性命。
第二段:(3、4)過幾天,獵人到樹林里打鳥,螞蟻偷偷爬到獵人的脖子上。當獵人瞄準喜鵲準備開槍時,螞蟻狠狠地咬了獵人一口,救了喜鵲。
語文教學設計方案
一、概述
課文是小學階段,人教版實驗教材語文第七冊第七單元的開篇之作。完成本課教學共需要兩個課時。學習中,讓學生圍繞“中華不振”這四個字朗讀課文,找出體現(xiàn)中華不振的句子,組織學生探究并體驗,再補充租界的課外資料,激發(fā)學生作為中國人深藏于心的愛國情感。通過這篇課文教學使學生了解我們中國曾經(jīng)所受的屈辱,在歷史中得到教訓,使他們反思為何中華不振。同時,希望學生能從周恩來遠大的志向、博大的胸襟中受到一點啟發(fā),反思自己讀書的目的。
二、教學目標分析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周恩來樹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遠大志向的過程,深入地體會周恩來樹立志向的情感歷程。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感悟、朗讀和收集資料的能力。
2、通過課前收集的資料,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3、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在閱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課始,老師通過和學生談話,了解學生的學習目的,從而為本節(jié)課學習周恩來的遠大胸襟作以鋪墊。由于事情發(fā)生在100多年前,學生對于當時的社會背景了解甚少,因此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本節(jié)課的設計注重學生的朗讀體驗,觀看課件激發(fā)孩子的內(nèi)心體驗,使孩子在體驗中感悟舊中國“中華不振”的悲慘,從而理解周恩來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堅定信念。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教學中需準備的資源有:
1、讓學生搜集舊中國租界地的資料。
2、課件準備:租界地圖片及租界地內(nèi)中國人民受欺侮的資料。
課文中便于學生重點學習的關鍵語段。
六、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1、揭題。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故事。
2、解題。之,的。崛起,興起。題目意思:為中華的興起而讀書。
二、復習。
1、先來讀一組詞語。
中華不振疑惑不解鏗鏘有力
風和日麗燈紅酒綠熱鬧非凡
耀武揚威衣衫襤褸得意洋洋
2、回憶課文內(nèi)容,試將詞語帶入其中。
1910年,周恩來隨伯父到東北的師范學校讀書。伯父的一句“”,讓周恩來感到。在一個的星期天,他來到了、的外國租界地,看到有人在那里吵嚷。原來是那些的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的外國肇事者,反而訓斥的中國婦女。于是周恩來在心里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抱負,當校長問道諸生為何讀書時,他的話語博得了校長的喝彩。
三、感悟周恩來的“疑惑”。
同學們,不難發(fā)現(xiàn),故事因伯父的話而起。我們先去聽一聽伯父說了什么。(出示伯父與周恩來的對話。)
1、師讀旁白及周恩來的話,學生讀伯父的話。板書:伯父的話
2、同學們,伯父的告誡,伯父的嘆息,讓周恩來心中充滿了——(疑惑)板書:疑惑
3、他疑惑?(學生交流)師相機板書:中華不振
4、了解租界地。
師簡介:所謂外國租界地,就是帝國主義憑借他們先進的武器和強大的國力,強行霸占我們中國的一些領土作為他們的獨立王國,在里面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四、理解“中華不振”。
讓我們和周恩來一道懷揣疑惑,進入租界地去一探究竟。
1、出示問題,請同學們默讀7-8自然段,思考:哪些地方讓你感覺“中華不振”?畫出相應的句子及詞語,并批注出你讀文的感受。
2、學生默讀。
3、交流畫出的句子,品讀感悟。
?、僮饨缇跋?。
注意:抓住關鍵詞“闖進”“燈紅酒綠”“熱鬧非凡”“大不相同”感悟課文。
小結:同學們,貧窮的中華大地上有一處繁華之地,而這繁華卻不屬于中國!讀出我們心中的不平衡!讀出中華不振!
?、谧饨鐑?nèi)事件
過渡:更可氣的是帝國主義不僅霸占我國的領土,還大肆欺壓我國的百姓。我們看——(出示文字,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
用自己的話說說你看到的畫面。(師伸手做出“請”的姿勢。)把你看到的讀給大家聽好嗎?(①∕②③∕④⑤⑥)
用抓關鍵詞,對比法,啟發(fā)法,范讀法,引讀法指導朗讀。
讀“懲處”,寫“懲”字。
再次引讀,因為不敢懲處,洋人......;因為不敢懲處,中國巡警......;因為不敢懲處,圍觀的中國人......
同學們,租界一行,周恩來真正體會到了伯父說的中華----不振的含義。(不振!板書:租界見聞理解)
4、出示租界地資料。
事實上,在租界里,中國人遭受百般壓迫、侮辱和虐待的事何止這一件?我們看——指人讀文字。
小結:歷史證明落后就要挨打!
5、出示“釣魚島事件”。
同學們,請思考今天的“釣魚島事件”,日本人敢如此猖獗,肆意要強占我中華領土,說明了什么?(中國還不夠強大)
五、感悟周恩來的“沉思”,立志!寫話練習。
請同學們記?。何覀冎袊€處于發(fā)展中的國家,與發(fā)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的距離。
同學們,想要改變局面,該怎么做?
出示填空,學生寫后交流。
這正是少年周恩來的心聲!難怪在那天的修身課上,周恩來清晰而堅定地說(女生)、鏗鏘有力地說(男生)——!
板書:修身課堂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周恩來讀書不是為,不是為,不是為,不是為,而是將自己的理想與中華民族的興旺緊密相連!
今天,我們也擲地有聲地道出了我們的心聲。我們親愛的習近平總書記,習近平總書記在前些時參觀民族復興展覽館時,號召大家為民族復興而盡自己的努力。請大家記住習近平總書記的話,為民族之復興而勵志。板書:為民族之復興而勵志讀書勵志
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