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5篇四川景點的導游詞范文合集
四川省地貌東西差異大,地形復雜多樣,總體氣候宜人。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5篇介紹四川景點的導游詞范文,歡迎借鑒參考。
四川景點的導游詞范文1
眾所周知,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李冰父子于公元前256年修建的,它位于四川盆地邊緣的岷江中游,今都江堰市城西,距成都60公里左右。它是集防洪、航運、灌溉為一體的水利工程。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它不僅是我國最古老、最偉大的水利工程,也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遠、唯一留存下來并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都江堰的灌溉面積超過1000萬畝。2200多年來,都江堰仍在正常發(fā)揮著它的各項社會功用,而與其同時代修建的鄭國渠、靈渠的社會功用卻已經早早的廢弛了,大家就不禁要問,都江堰為什么能數十年、數百年、甚至數千年如一日的灌溉著成都平原,這樣歷久不衰。這其中到底有什么奧秘呢?
其實啊。原因就在于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的科學性,可能大家都知道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有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泄洪道、寶瓶口引水口三大主體工程構成,它科學的解決了江水自動分流、自動排沙、控制水量等問題,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食無荒年,不知饑饉”的天府之國。都江堰之所以能穩(wěn)穩(wěn)當當的造福千年,還得益于這三大渠首工程。
首先,讓我們看看魚嘴分水堤的妙用,乃名思義,是該工程大堤前端形似魚嘴,故而得名,它的主要功能是分水,將上游奔流而下的江水一分為二,左邊稱為外江,俗稱金馬河,是岷江的主流,主要用于排洪,右邊沿山腳的是內江,為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魚嘴的設置極為巧妙,它充分利用地形地勢巧妙地完成分流引水大的任務,并且在洪水枯水季節(jié)不同水位條件下,起著調節(jié)水量的作用。春天,也就是枯水季節(jié)時,岷江水量小,灌區(qū)正值春耕,需要用水,這時岷江主流直入內江,水量約占六成,外江四成,這樣可以保證灌溉,夏季洪水季節(jié)時,在彎道動力學原理的作用下,二者的比例會自動的顛倒過來,內江四成,外江六成,使灌區(qū)不受水災。二王廟墻壁上刻的治水《三字經》中說的“分四六,平潦旱”就是說的魚嘴這一天然調節(jié)分流比例的作用。
除了分水這個功用外,魚嘴還有排沙的重要功用,因其建在岷江大彎道的下方,因而外江處于凸岸,內江處于凹岸。當洪水季節(jié)來臨時,水流夾帶的大量沙石到大彎道時,不可避免地形成巨大的漩渦,此時含沙量大,重而沉底的底層水被離心力甩出,與百分之六十的主流一起直沖外江,而含沙量小的表層水被離心力甩到凹岸,沖向內江,魚嘴是二八排沙的,百分之八十外江,百分之二十內江。
魚嘴說完了,現(xiàn)在我們接著看看飛沙堰的功能,飛沙堰位于魚嘴下方1070米處,長200米,高2.15米,是一個看似平凡的工程,其實它的功用卻非常的大,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它是確保成都平原不受水旱災害的關鍵,它的主要作用是泄洪,即當內江的水量超過寶瓶口流量上限時,把多余的水從這里排到外江,如果遇到特大洪水的情況,飛沙堰還會自動潰堤,讓大量的江水回歸岷江的主流,另一個作用是排沙,剛才說道在魚嘴處已經江百分之八十的沙石排到了外江,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到了內江,這些沙石進入內江后并不會全部的流入成都平原。因為飛沙堰在這里起到了排沙的關鍵作用。它會將這百分之二十中的百分之十五的沙石排到外江,這樣就只有百分之五的沙石才從寶瓶口進到成都平原,一般情況下,洪水越大,飛沙堰的排沙功能越強,最高可以達到百分之九十八。這樣就保證了內江水流的通暢??梢婏w沙堰的確不簡單。
寶瓶口,是玉壘山伸向岷江的長脊上開的一個口子,是人工鑿成控制內江進水的咽喉。因形如瓶口而得名。寶瓶口是內江水流進入成都平原的通道,它有固定的進水量,不管有多少水流入內江,只要超過了寶瓶口的接納量,它都會一律的拒之口外。從而保證成都平原有足夠的水用于灌溉,同時也不至于遭受洪水災害。說道寶瓶口,就不得不說它的開鑿過程,玉壘山山石堅硬,當時生產工具落后,民工們是用鐵具鑿挖的,工程進度及其緩慢,挖通估計得30年,后來,有個有經驗的老民工建議,應當在巖石上開一些溝槽,然后放上柴火,點燃燃燒,這樣巖石會爆裂開,再用冰冷的岷江水澆灌,在熱脹冷縮的原理作用下,堅硬的玉壘山就不再堅硬了。最后,李冰用了8年的時間打通了玉壘山。在寶瓶口的一側,大家可以看到離堆。因為與玉壘山山體相離而得名。
都江堰的三大主體工程就是這樣工作的。其中不難發(fā)現(xiàn),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的功用是相輔相成的。正是有了這樣的相互作用,都江堰才如此的偉大,它是獨一無二的?!耙騽堇麑А笔撬嗡軐W的精髓,它和現(xiàn)在司空見慣的攔河大壩,一橫一縱,一堵一導代表了截然不同的治水哲學。一個是征服自然,一個是順應自然。都江堰以它不可思議的水利哲學頻頻受到國內外專家的高度贊揚。有關部門統(tǒng)計,中國水庫的平均壽命只有50年,條件較好的美國水庫的平均壽命也不超過320_年,相形之下,都江堰卻已經存在了2200多年。難怪余秋雨先生會在它的著作中發(fā)出這樣的感嘆:我以為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不是長城,而是都江堰。
四川景點的導游詞范文2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歡迎大家到螺髻山旅游,祝您們在這里玩得開心、愉快,我叫_,很榮幸為大家講解,希望我的講解會使您們滿意,如果您們有什么要求或問題,請及時告訴我,我將盡力滿足大家。
巴山蜀水自古著稱于世,主要景色有: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劍門天下雄、天峽天下險。今天我向大家介紹的是螺髻天下野。螺髻山是一個以地質和生物為基調的大規(guī)模高山旅游區(qū),素有"古冰川博物館"和"生物基因庫"之稱,它融瀘山、華山、黃山、張家界、九寨溝、峨眉山等古、奇、峻、險、秀特色為一體。古人將這里的名勝景點歸為:12佛洞、18頂、24坪、108景。
螺髻山彝語為艾峨安罕,意為山巒疊障而雄偉壯麗的五百里山峰(包括北枕邛海,南抵金沙江、東鄰黑水河、西毗安寧壩),位于涼山彝族自治州州府--中國西昌航天城之南。
螺髻山主峰海拔4359米,是第四紀古冰川運動時期形成典型的山岳型冰川角峰,主峰附近南北長80余公里,東西寬35公里,面積2240平方公里,其中旅游區(qū)為1160平方公里,在我們國家不勝枚舉的風勝地。往往都蒙著一層神秘的色彩。當大自然的美使人心醉神秘的時候,人們常會展開想象的翅膀去創(chuàng)造一個神奇的故事,用擬人的手法賦予山林河流的寄托,道德的升華和正義的伸張,螺髻山當然不能例外。
相傳在遠古洪水滔天的時候,天王恩梯古子派其天兵天將放天海淹沒地國及人類,唯有地王阿普都木獨自一人乘著木舟隨著洪海漂去而得以幸存。當他漂至這一帶的時候,見已是一片汪洋的大海,之中還隱約可見一處小小黑點,見有一對野鴨站立于上面,這就是今天螺髻主峰之巔。
后來,正是這對仙鴨和其它被它搭救的蜜蜂、青蛙、花蛇等仙物們,不僅幫助孤王都木生存了下來,并相繼數次飛上天大鬧天宮,終于逼得天王恩梯古子同意將其三個公主同時嫁給地王都木,過了數年之后,三房各有二子,方才使人類又得以聚衍,為報仙物的相助之恩,地王都木就請其患難與共的好友,分別回到洪水滔一時各自得以幸免于難的大山峰成為仙靈,并以他們的名字命名了各大山之名,所以安罕(螺髻)主峰也就命名為艾峨安罕,意為仙鴨峰。
螺髻山自然風光有八絕:
1、世界級古冰川刻槽,古冰川刻槽共有4處,最大的一處刻槽長30米,寬3.5米,深2米。
2、36天池,在螺髻山冰川地貌和浩瀚的原始森林中,鑲嵌著36個面積大小、海拔高低、形狀和顏色各異的高山湖泊。
3、七十二角峰,螺髻山每一座角峰都不一樣,奇形怪狀,在海拔4000米以上就有58座。
4、杜鵑花海,杜鵑花彝族稱為索瑪花,螺髻山上面積在萬畝以上,品種30余種,杜鵑花分布在海拔1500-4000米之間,每年陽春三月至初秋8月相繼開放,把螺髻山妝扮成花的山、花的海、花的世界。
5、溫泉瀑布,世界上溫泉不稀有,瀑布也長見,但溫泉和瀑布融為一體,則世所罕見。在大槽河畔,海拔1800米的峽谷懸崖峭壁中,溢出一股流量大于100升/秒,無色無味無毒的碳酸鎂溫泉,從林間陡崖上跌下,高20多米,寬10多米,遠看形如銀河簾幕,近看宛如玉珠飛濺。在螺髻山腳下還有一處神秘的溫泉--普格溫泉,此溫泉水溫42-44度,含有鐵、錳、鈦、銅等許多對人體有益的元素,具有治療皮膚病、風濕病、神經衰弱等多種疾病,是一處不可多得的溫泉,現(xiàn)有這處溫泉已經被開發(fā),建成了多功能、綜合性的現(xiàn)代化三星級溫泉度假賓館。
6、博肯高原,在遼闊的博肯高原中間有大小兩個高山湖泊,在草原上有三子遵母留下的尊母石,現(xiàn)有三千年歷史。
7、螺髻山仙人洞,溶洞內的暗河、深潭、石柱、石帽、石蘑菇、石鐘乳等形態(tài)各異,有分有合,千姿百態(tài)。
8、黃聯(lián)土林,黃聯(lián)土林是黃土風化形成的一種自然景觀。
我們現(xiàn)在看到是亞州第一索道,它是用15座高大的鋼鐵支架連接起的索道,上下循環(huán)的空中纜車,尤如那連接天邊的天梯,索道從下站底品哈(2536米)至3588米的上站,兩站平距2.29公里,斜長2.54公里,高差1081.5米,它的高差為亞州之最,單程時間為45分鐘,其中有142個吊箱。
游客朋友,現(xiàn)在到達了上站,這里的海拔是3588米,開始進入螺髻山風景區(qū),大家在游覽中一定要"平心靜氣",緩步而行,我相信沿途的美景會讓您留戀忘返,不知道您們是否留意周邊植物的變化,在下站灌木叢生,上站杉樹成林,索瑪花樹茂盛,景區(qū)植物的生長也反映著氣溫的垂直變化,古老而神奇的螺髻山終年常青,有一山四季,十里不同天,一日三氣候的氣候特征,山峰一年四季中有四分之一的時間積雪,是珍奇異獸的樂園,因此螺髻山又有天然動物樂園之稱,區(qū)內有高等植物180余科,20_余種,國家保護的珍稀植物有30余種,中草藥約680余種;高等動物400多種,獸類60余種,鳥類252種,爬行類19種,兩棲類20余種。
莽莽的青山就屹立在眼前,密林掩映郁郁蔥蔥,枝葉一塵不染,蒼翠欲滴,華貴又典雅,自然又神秘,迎面送來高山的涼風,使人心曠神怡,螺髻山各景區(qū)特色不同,請隨我逐一游覽。
各位朋友不知道您們是否注意到,奇特的螺髻山森林中有一大奇觀,乃是樹與石的結合,大家請看這是石山迎客杉,禿禿巖石之上巨樹挺立,群樹并生,沒有多少泥土,僅靠樹根的力量撐起一片生命,是巖石多情還是樹木有意,誰也說不清,這種奇景在螺髻山到底有多少,我們無法一一細算,也無法一一考察,朋友不仿在游覽中細細觀察一番,一定會發(fā)現(xiàn)更多的景致,一定會有更多的驚喜,樹石合成景,獨樹也成景,抬眼就能發(fā)現(xiàn),有的樹滿身掛滿藤子像一位長滿胡須的老人,有的樹上又長出另一種大樹,樹中樹在螺髻山并不少見。
現(xiàn)在我們進入珍珠湖景區(qū):珍珠湖,系彝語沭火竹的意譯,位于螺髻山主脊東側,清水溝源頭的寬坦圍谷中,因在約2平方公里的范圍內,散布著十余個高山湖泊群而命名,海拔都在3800-3900米之間,圍谷后緣脊頂均在4000米以上,諸多角峰在4100-4207米之間,該圍谷是由規(guī)模宏大的晚更新冰川所造,又被后來的兩期冰川再次掘蝕、改造、拓置而成的圍椅狀盆地,圍緣高處多為懸崖陡壁,成六七十度陡坡。下面坡度逐漸變緩,寬坦的谷底是低緣走伏的冰蝕、冰磧、冰斗、丘陵成疊層起落的地形,這里有冰原石山、大型冰川刻槽、冰壩、冰斗、冰蝕湖、冰留面和擦痕,大山脊頂上成薄成厚的起伏連綿的刀脊,圍椅式的刀脊或脊背上還有東南面三處深30-60米的溢口,被人稱作為東天門、南天門和西天門,大家看路兩邊的原始森林主要由冷杉、杜鵑混合而成,其中有木耳、香菇、雪茶,陡坡以上則以逐漸低矮的毛脈杜鵑和青海杜鵑為主的杜鵑林所取代,毛脈杜鵑是杜鵑林的主弦律,數量多、生長茂、花期長,春夏之交,花開螺髻,把景區(qū)打扮得萬紫千紅,光彩明媚。大葉杜鵑,花朵碩大,紅白色為主,小葉杜鵑常寄生在高大的雜林杉樹上,靠主人供養(yǎng),這里的杜鵑花千姿百態(tài),艷麗多彩,有的樹高達數丈,尤如臨空欲飛的散花仙女,有的矮不及尺,恰如鋪展的繡花裙;有的高居山崖,迎風搖動,頻頻向來賓致意;有的豎立溝谷亭亭玉立;有的花大如拳頭,有的小如紐扣,一團團一簇簇;滿山都是花的世界。螺髻山杜鵑共計30余種,花期達半年之久。
珍珠湖群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在遠古人類還處于原始社會時期,有一個叫什祿窩特的少年,去找自己的父親,什祿窩特就請神兔和仙狐一道馱著金銀走遍天涯海角去"買父",當沒有買到父親而喪失信心的他,在往回去的路上經過地國和天國交界處,在草坪上紡織的天女紫麗施色起身熱情的問他,還用動聽詩詞和歌謠挽留他,在他們對詩對歌的過程中產生了愛慕之情,歷經千辛萬苦買不到父親,會祿窩特在天女那里得到了"生兒見父"的天機,他們沖破了許多阻礙結成了第一對"一夫一妻"制家庭,過著美滿、幸福的生活。螺髻山美麗的珍珠湖群,就是當年天女紫麗施色和地神什祿窩特騰云駕霧,來到仙境般的螺髻山對詩、對歌嬉戲過程中,天女紫麗施色不小心將什祿窩特給他的珍珠散落在這里,變成了散布在珍珠湖景區(qū)內的湖泊。
大家向我的右手看去,那是飛來石,其呈圓柱形,高約30余米,放眼望去像一枝火箭,但遠古彝族先民們則認為其形是被幾個小孩子簇擁著的一個女子,因為那大巖柱旁的確有樁小巖柱簇擁。
相傳在遠古的時候,三位東方的仙女姐妹抱著好奇心想去看看太陽落山的地方,于是就隨著太陽從遙遠的東方飛來,當飛行在前面的大姐到螺髻山時,被螺髻山的仙境般景色迷戀,遲遲不愿離去,太陽也落山而去,天也漸漸的黑了下來,在無奈之下,她只好在這里露宿一夜,等到第二天再去找兩個妹妹,仙女在這里被幾個山童迎接和簇擁,并親切叫她"阿莫"(媽媽),到了第二天仙女準備離去時,被那幾個可愛的仙童死死的抱著腳,仙女的腳被牢牢的粘在地上飛不動了,仙童請求她別離開,慢慢地他們就一起化為朝東方屹立的巖柱了。
各位旅客朋友,對面的山峰叫神鷹峰,彝語地名赳諾檗的意譯,是螺髻風光八絕中72角峰之一,海拔4207米,它背靠主脊又高于主脊,成為一座獨立的角峰,峰下是水草湖,東面是若干天池如明珠般鑲嵌于浩瀚的原始森林中的珍珠湖圍谷,水面是大小情人湖和索瑪林中的疊翠湖圍谷,西面是面積僅有0.5畝的石環(huán)湖,峰腰是陡壁懸崖,又有生命力極強的冷杉林,神鷹峰生長著川貝、雪上一枝蒿、木香等名貴中草藥和高山雪茶等,峰頂全由巖石柱和冰緣巖柱構成。
現(xiàn)在大家看到的是阿魯崖,其下方是黑龍?zhí)?,自古以生父是空中神鷹,生母是人間美女浦嫫娌伊,養(yǎng)父是一對神龍的創(chuàng)世英雄支格阿魯而名命,相傳在很久以前,人間有個浦嫫娌伊的美女,在草坪上織布時,八只神鷹成對的分別從四面飛來,在上方徘徊,當她起身觀看這一異常情況時,忽見三滴鷹血分別滴在自己的頭、腰、臂部,她請當地著名的畢摩占卜,畢摩說到,若招一次魂就生一個神兒子,她照畢摩說的做過后,早上起白云,晚上生神兒,所生的嬰兒取名為支格阿魯,該嬰兒不管怎么精心養(yǎng)育,老是哭鬧不停,即不吃母奶,也不和母睡,更不愿蓋母親的床被,連連幾天后,氣得浦嫫娌伊抱著小怪物到此崖上,棄下嬰兒十分傷心的揮淚而去,阿魯崖正是當年支格阿魯被其生母從該崖上丟棄下來,卻被棲息于黑龍?zhí)吨心菍ι颀埥幼〉牡胤健?/p>
各位游客朋友,現(xiàn)在我們到了珍珠景區(qū)的第一個湖。彝語叫"艾峨術",意為仙鴨湖,因每年春末秋末時節(jié)有艾峨棲息于此而得名。仙鴨湖系珍珠湖群之一,位于珍珠湖圍谷兩側筧線和冷杉、杜鵑等樹木相間的原始森林之中,海拔約3820米,相傳阿普都木在滔天洪水時乘坐木舟,發(fā)現(xiàn)幾乎被淹沒了的螺髻山只剩了夠一對仙鴨站立的地方,于是,他把這座大山命名為"艾峨安罕",即有仙鴨屹立在主峰的意思。此湖就是后來仙鴨常來的地方,直到現(xiàn)在還有艾峨來這里過夏,若是誰有幸看到艾峨則是個人和全家永遠孜莫格尼(吉祥如意)的好兆,大家稍稍休息一下,雖然是路漫漫,但漫漫路上有美景。
各位游客朋友,現(xiàn)在我們看到這個湖叫牽手湖,彝稱弄摯術,位于珍珠湖圍谷平坦的丘陵中心,周邊是冷杉、索瑪等針葉和闊葉樹混交的原始森林及嵌于其中的十余個大小天池之一,海拔3840余米。牽手湖從表面上看是一個湖,其實為東面較大和西面較小的兩個湖組成。牽手湖豐水期時是一個湖,枯水期才顯為兩個湖,故被稱為牽手湖,相傳在遠古時期,窩特和施色在找父買父過程中相識、相愛而結成了人類第一對"一夫一妻"制家庭,窩特和施色經常牽手在這里漫游而終形成了這兩個湖,游客朋友們,如果您帶著自己心愛的人來的話,就一定要在這里牽著手留一張影,你們的愛情會更加堅固。
游客朋友們,在離牽手湖約走四分鐘的路程我們就可以看到一個美麗的湖--大水草湖,大水草湖是個十分典型的冰蝕年湖,位于珍珠湖圍谷中心北側,海拔3820米,各先生、女士,現(xiàn)在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就是水草湖,湖中有一種似韭菜而葉略寬、略長的水草捕繪出一幅浪漫的圖畫。水草湖中的水草夏天呈嫩綠色,深秋呈綠黃色,而且湖的顏色會隨天氣氣候而變成各種顏色,到了五六月,水草湖邊上的索瑪花開時,美麗索瑪花與湖相映,更增添嬌柔美艷,此景只應天堂有,人間難得幾回看,水草湖是一個相當值得留意的地方,大家請看,湖的正對面是情人島,彝稱古格屯的意譯,海拔3860米,周邊是鑲嵌于冷杉和杜鵑為主的原始森林中,以大小高低不一,形狀各異而又是星羅棋布的天池,它是第四紀古冰川作用形成的一個典型冰坎。在情人島后面我們看到的山峰叫蓓蕾峰,遠看就像一個含苞未放的花朵。大家請看我的右手方角峰,這片角峰由東、西、西、北四個大門和十二生肖峰組成,您看那里立著兩個大大的耳朵不就是一只兔子在趴著吃草嗎?好了,現(xiàn)在大家找一下屬于自己的生肖,我們看誰找得快。要是誰找到了自己的生肖就會給他帶來好運。現(xiàn)在大家可以看我身后的這座山峰,這就是前面跟大家提過的神鷹峰,大小草湖是螺髻山景點相對比較集中的地方,其中就包含了螺髻山八絕中的四絕。我相信如此美麗的景色定會讓你減少一半的疲倦,帶相機的朋友可以好好照照,這是出作品的地方。
游客朋友們,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個湖就是黑龍?zhí)?,彝稱沭火阿諾,意為有一種叫沭諾瑪呷的黑龍棲息的天池,位于彝髻山主脊東側清水溝槽谷和珍珠湖圍谷之間,在眾湖中其規(guī)模最大,冰蝕作用最強烈,冰磧物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冰頭湖,屬于該區(qū)內最低也最大的冰斗湖,海拔調和為3650米,豐水期湖面面積近500畝,枯水期湖面面積約360畝。黑龍?zhí)渡畈豢蓽y,古人曰:"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神奇而又美麗的螺髻山既有仙鴨屹立其主峰之巔而名,又有神龍棲息于其天池而靈,大家看黑龍?zhí)渡戏绞桥P虎峰,相傳是一條神虎為抵擋洪水而變成的,在這里印證了一句成語,有誰知道是那句成語?對,就是藏龍臥虎。黑龍?zhí)渡戏绞钦渲楹皡^(qū),往下走到清水溝可以看世界級古冰川刻槽,后有疊翠湖和五彩湖,有神鷹峰和阿魯崖,故黑龍?zhí)妒堑竭_螺髻山風景點的中樞,所以我們在黑龍?zhí)肚熬壍拇蟊才_地上修建而成了1號大本營。
各位游客,螺髻山的古冰川刻槽,數量之多,規(guī)模之大是世界所罕見的。大家請看,現(xiàn)在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三號刻槽,三號刻槽海拔為3670米。整個巖壁為一冰溜面,大約100米,冰溜面上可見四道大型冰川刻槽。長度10-20余米3條,寬1-2米以上,深50-60厘米,雖然規(guī)模不及一、二號刻槽,它位于整個螺髻山風景名勝區(qū)旅游的主出入口和一號大本營,各類花卉、灰白的崖壁、橙色臺蘚、綠色森林融為一體,所以是四個大型刻槽中位置最優(yōu)越,景色最優(yōu)美的一個,冰川,在自然界中獨特而神秘,從南極到北極,甚至赤道高山都有它的蹤跡。冰川是怎樣形成的呢?冰川大都在雪線以上,海拔高度至少4000米,這些地區(qū)積雪越厚,下層的積雪接受的壓力就越大,變得密實。上層受太陽輻射,溶化后,雪水向下滲透,過冷時已凍結起來,天長日久,下層積雪在壓力和凍結雙重作用下,形成巨大冰體,受地球吸引力的作用,沿坡向下移動與周邊的巖石發(fā)生磨擦、擠壓逐漸形成刻槽。
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四大刻槽中的二號刻槽,它的海拔為3580米,刻槽出現(xiàn)處高出現(xiàn)在約60余米,至少可以見到六道刻槽,其長度10-30米,寬度1-3米,深約1米,均略向下游傾斜,其形態(tài)、外貌和三號刻槽相似,特點是巖壁和刻槽比其它三處高。
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冰川刻槽,它的海拔為3520米,由于南北兩端被覆蓋,但所見長度仍然達到35米,寬3.5米,深達2米。從其規(guī)模推測,其長度至少在50米以上,這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世界是規(guī)模最大的巨型刻槽。1964年任中國地質部長、世界著名科學家李四光先生親自組織和指導,經多次考察論證得出這個世界之最的結論,1984年由曾多次參加考察的李洪云、黃思晃兩位專家在巨型刻槽上端用紅油漆書寫上了迄今隱約可認出的"世界最大古冰川刻槽"一行字。大家可想象在上億年前古冰川運動力量是何等巨大。
各位朋友,今天的游覽即將結束,螺髻山如詩如畫的景色,帶給諸位美好回憶,也請帶起我們真誠的祝愿-孜莫格尼,螺髻山景點眾多,有的正在規(guī)劃開發(fā)之中,大家有什么意見和建議,請?zhí)岢鰜恚屛覀円院蟮墓ぷ鞲油晟?,而我們風景區(qū)的服務質量和配套設施也會更加提高,逐步的完善,到那時,歡迎大家再次來來游覽,相信會有更好更不同的感覺和收獲。謝謝大家!
四川景點的導游詞范文3
大家好!歡迎來到有“成都版清明上河圖”之稱的錦里民俗一條街。這條街與三國文化圣地武侯祠相連,武侯祠英雄眾多、高手云集,旁邊的這一位也不甘勢弱呀。大家請看,大門上“錦里”二字就是里面這一位“英雄”的名號。那為什么他要叫“錦里”呢?大家不禁要問了,不要急,請聽我細細道來。所謂“錦里”,有人說是“錦上添花,里有乾坤”之意,其實大謬不然。《華陽國志.蜀志》記載:“錦江,織錦濯其中,則鮮明;濯它江,則不好;故命曰錦里也”??谡f無憑、耳聽為虛,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這里貨真價實的解釋吧,墻上這一塊石碑,寫了錦里得名的由來。 好了,明白了錦里的得名,我們就開始打探打探這位英雄的內功修煉如何吧。順便提一下,我們的這位英雄是有潔癖的喔,請大家尊重一下英雄的癖好,愛護環(huán)境哈
。
“錦里”由成都市武侯祠博物館創(chuàng)建,投入資金上千萬、耗時三年。錦里”所處位置上原來是一排破爛的舊民房,影響觀瞻,還給僅一墻之隔的武侯祠博物館帶來潛在的安全隱患。同時,由于武侯祠作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只能向游客作靜態(tài)展示的弱勢,難以滿足現(xiàn)代游客體驗式、休閑式、互動式的旅游方式。于是以蜀文化為內涵的錦里一條街應運而生。 20_年10月31日,成都“錦里”民俗一條街正式開市,老街、宅邸、府第、民居、客棧、商鋪、萬年臺坐落其間,青瓦錯落有致,青石板路蜿蜒前行,讓人恍若時空倒流。川茶、川菜、川酒、川戲和蜀錦等古蜀文化如清風撲面而來。這條在武侯祠東側出現(xiàn)的老街,全長350米,采用清末民初的四川古鎮(zhèn)建筑風格,與武侯祠博物館現(xiàn)存清代建筑的風格相融,二者之間又以水為隔。游人在短短350米的距離內,就能享盡原汁原味的四川滋味。如果游人在“錦里”的古色中流連忘返,還可以住進高掛著絲綢燈籠的客棧,在徹夜輝煌的燈火中感受時空變換的神奇。在錦里,川西好吃的、好玩的都為您一網打盡。
我們先看一下錦里的住宿, 錦里客棧以清末民初建筑為主,有客棧、隱廬、芙蓉三座風格各異的建筑群組成。庭院內有廊坊、天井、花園,房前屋后,假山聳立,綠樹成蔭,流水潺潺,環(huán)境清幽,結構完整,布局合理。客房內部裝修古樸典雅,配套仿古紅木家具,現(xiàn)代高級衛(wèi)浴,網絡光纖,中央空調。 客棧不僅裝修經典,服務更是細微體貼,讓您享受到安逸、閑適、幽靜之感,體驗到濃郁的川西民俗文化特色。
住的問題得到答案了,接下來見識錦里的“玩”。古戲臺將定期上演川戲的經典劇目,戲臺前會定期放映壩壩電影、以特色小攤的方式舉行民間藝人的展演(如糖畫、捏泥人、剪紙表演、皮影表演、西洋鏡等);趣味十足的民間婚禮展示,游人可參與其中,樂在其中,而情侶們甚至還可以將自己的婚禮儀式搬來錦里舉行,體會一種獨特的、傳統(tǒng)的婚慶方式;民間音樂及戲劇表演、民俗服裝秀更是常年不斷,花樣百出。其他諸如夜晚打更、采用花轎和滑竿等傳統(tǒng)交通工具等多種古韻十足的特色項目,讓錦里重現(xiàn)昔日川西古鎮(zhèn)的生活原茂雖然錦里是一條仿古風格的街道,但是里面也不失時尚,咖啡屋、酒吧、皮影表演等頗具吸引力。可以說錦里是古典與時尚的完美結合。
繼續(xù)往前走,街道左右兩邊的商店也頗具特色:三國文化紀念品、地方特產等風格迥異。前面是錦里的“好吃街”,錦里“好吃街”其實是成都市民間小吃的縮影。成都人“尚滋味”、“好辛香”,小吃講究調味,常見味型有麻辣、紅油、椒麻、家常、咸鮮、蒜泥、芥末、糖醋、咸甜、香甜、怪味等味型。這里有許多在成都市區(qū)很難買到的附近郊縣的特產。張飛牛肉,產于四川閬中,外表呈黑色,不大好看,內呈牛肉本色,用上等牛肉拌以特制香料制成,味道獨特。湯麻餅,產于四川崇州。
好了,我的講解到此結束。請大家自行游玩,再次提醒一下,注意安全、愛護環(huán)境、保護好隨身攜帶物品。謝謝大家!祝大家旅途愉快!
四川景點的導游詞范文4
文殊院座落在成都市西北角,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qū)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文殊院有悠久的歷史。相傳隋朝時,隋文帝之子蜀王楊秀的寵妃,為當時的“圣尼”信相所建,故稱信相寺。五代時一度改名妙圓塔院。宋代仍稱信相寺。據《成都縣志》記載,明朝末年,信相寺毀于兵火。建筑俱焚,唯有10尊鐵鑄護戒神像和兩株千年古杉,歷劫尚存。 清朝康熙二十年(1681年),慈篤禪師來到荒蕪的古寺,在兩杉之間結茅為寇,苦行修持,數年之間行著四方,聲名遠揚。傳說慈篤禪師圓寂火化時,紅色火光在空中凝結成文殊菩薩像,久久不散。市民群眾認為慈篤是文殊菩薩的化身,從此改信相寺為文殊院。
康熙三十六年至康熙四十五年(1697?>1720_年),官紳軍民捐資重修寺廟,嘉慶、道光年間,文殊院方丈本圓法師又采辦了82根石柱,改建、擴建了主要殿堂,形成了現(xiàn)今的規(guī)模。這82根石柱今天成為院中一景。
近代時,文殊院香火興盛。歷任方丈都在這里開壇傳戒,并辦有佛學苑、傳習所,培養(yǎng)僧才。抗戰(zhàn)時期,高僧大德佛源、太虛、能海等陸續(xù)到這里講經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人民政府多次撥款修繕寺廟。
文殊院是成都市內保存最為完整的佛教寺廟。共有房屋200余間,總建筑面積1.16萬平方米,有僧人60多人。現(xiàn)在是四川省佛教協(xié)會所在地。
走近寺前,只見古色厚樸的圍墻盤繞在古剎四周,正門上嵌著“文殊院”三個大字,與圍墻上“南無阿彌陀佛”、“莊嚴國土、利樂有情”、“世界和平、人類幸?!毕嘤骋r,使文殊院顯得十分莊嚴、肅穆。寺內中軸線上依次分布著天王殿、觀音殿、大雄寶殿、說法堂、藏經樓等五重殿宇,兩廡配以鐘鼓樓、禪堂、觀堂、客堂、齋堂、戒堂、念佛堂及各職事寮房,形成閉鎖式的四合結構。五重大殿連同前后照壁,分布在長200米的中軸線上,各殿堂樓閣古樸宏敞,飛檐翹角,是典型的清代建筑。殿堂之間,主次分明,錯落有致,疏密得體,大小相同,院中有園,園中有院,院中有景,環(huán)境極是清靜幽雅。又前臨文殊院街,后畔萬福橋側,素有“寺殿接通衢,禪房遠塵囂”之說。
文殊院文物薈萃,寶物眾多。就拿供奉的佛像來說,寺內供奉大小300余尊佛像,有鋼鐵鑄造,有脫紗、木雕,有石刻、泥塑,十分豐富。從年代而論,有出土的梁代石刻,有唐宋年間鐵鑄戒神,更有清代青銅鑄像,還有緬甸玉佛,這些塑像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為我們研究古代雕塑、鑄造等工藝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護法韋馱像,1820_年本圓法師主持塑造,整個塑像均以青銅翻砂而成,韋馱威武而立,相貌端莊,盔、鎧、靴、杵的鏈鎖,浮雕花飾,都雕琢剔透,工藝精湛,是一尊難得的藝術珍品。還有一尊觀音大士像,也為1820_年用青銅鑄造。觀音慈祥平和地坐騎在水獸身上,形象生動,纓絡衣紋、細致流暢。所騎水獸,似獅非獅,似犬非犬,造型獨特,溫順可愛。這尊造像,反映了清代較高的雕鑄水平。
另有一尊緬甸玉佛,是文殊院和尚性鱗1920_年一路募化,歷盡艱苦,步行到緬甸請回的,也十分珍貴。
在藏經樓,收藏了各種佛經上萬冊,其中有康熙皇帝御賜的《藥師》、《金剛經》等,十分珍貴。 寺內還珍藏明清以來書畫珍品。最著名的是康熙皇帝1720_年御賜文殊院的“空林”墨跡,以及康熙臨宋代書法家米芾的《海月》條幅,文曰:“從皆趨世,出世者誰。人皆遺世,世誰為之。爰有大士,處此兩間。非濁非清非律非禪。惟是海月都師之式庶,復見之眾縛自脫。我夢西湖天宮化城,見兩天竺,宛如生平,云披月滿。遺像在此,誰其贊之,惟東坡子?!惫H王墨跡是清朝雍正年間,果親王贈給文殊院的墨寶。條幅上寫著“日面月面,胡來漢現(xiàn)。有時放行,有時把斷。世法佛法,打成一片??嘧饕黄瑫?,遇貴即賤。不作一片會,麥里有面?!绷碛幸桓庇谟尤嗡鶗班魸M法界月,清涼功德池”的對聯(lián).此外,還有印度貝葉經、唐代高僧玄奘頂骨、唐代日本鎏金經簡、千佛袈裟、發(fā)繡觀音、挑紗文殊和舌血含寶等佛教文物。印度貝葉經是1887年寺僧明寬法師從印度請回的一部佛經,十分珍貴。千佛袈裟為明代祟禎皇帝的妃子所繡,繡工細美,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仍保存完好。發(fā)繡觀音是清朝嘉慶、道光年間,陜、甘總督楊遇春之女用自己的頭發(fā)繡成的一幅水月觀音像,衣紋、毛林全用經文組成。是一件難得的藝術品。挑紗文殊為清代女信徒吳貞女用挑紗的方法制成,遠看煙水茫茫,很象是繪畫,十分精美.
金剛經寶塔是清光緒八年(1882年),楊光坼用繩頭小楷抄寫《金剛經》,全部經文組成一座寶塔,遠看是圖,近看是經。舌血含寶是指清朝時有三位和尚用舌血書寫的《華嚴經》、《楞嚴經》和《法華經》等經書。
藏經樓還珍藏著宋代墨龍、明清時期破山、丈雪的書法、碧眼、竹禪的繪畫以及書法家何紹基、鄭板橋、張大干、豐子愷等人的書畫作品。
文殊院以它優(yōu)美的園林、莊嚴的殿堂、眾多的文物吸引了大批中外來客。文殊院的素撰佳看也聞名退還,中外來賓爭相品嘗,高朋滿座,勝友如云。
四川景點的導游詞范文5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
<一>
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末,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指揮下,人民解放戰(zhàn)爭由戰(zhàn)略防御轉為戰(zhàn)略反功,解放軍在個戰(zhàn)區(qū)戰(zhàn)場捷報頻傳。為了牽制國民黨的兵力,支持解放軍正面戰(zhàn)場,根據黨中央的指示,黨的地方地下組織——中共川東臨時工作委員會,于1948年秋,在華鎣山地區(qū)組織黨的地下武裝,發(fā)動了著名的華鎣山武裝聯(lián)合大起義。
在華鎣山武裝起義其及隨后開展的地下斗爭和游擊戰(zhàn)中,面對各種艱難困苦和敵人的層層圍剿及殘酷鎮(zhèn)壓,起義隊伍與國民黨軍警和地方武裝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沉重的打擊了國民黨反動勢力,鼓舞了人民斗志,迎來了四川的解放。
在這場艱苦卓絕的斗爭中,華鎣山的王璞、楊奚勤、陳堯楷、袁念之、鄧惠中等當地的優(yōu)秀干部,人民的好兒女,為了黨的事業(yè)和人民的解放,無論是在槍林彈雨的戰(zhàn)場上,在危機四伏的地下斗爭中,還是在敵人的牢房和刑場上,始終堅定共產主義信念,表現(xiàn)出了敢于斗爭、英勇不屈、不怕犧牲、前仆后繼的革命精神。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光輝的華鎣山壯歌,鑄就了偉大的紅巖精神。
<二>華鎣英烈永垂不朽 紅巖精神青史長存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現(xiàn)在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紅色華鎣紀念墻”。為了弘揚紅巖精神,藝術家們采用寫實的浮雕藝術手法,以華鎣山武裝起義為歷史背景,“雙槍老太婆”陳聯(lián)詩為原形主題,再現(xiàn)華鎣山游擊隊和“雙槍老太婆”等革命先烈們的戰(zhàn)斗歷程。陳聯(lián)詩:1920_年生,四川省岳池縣人,1920_年入黨,曾七次被捕入獄脫險,他膽識過人,雙槍彈無虛發(fā),是名副其實的“雙槍老太婆”。長期堅持戰(zhàn)斗在華鎣山,1960年逝世。紀念墻共分九個主題,第一主題描繪華鎣山巍峨雄壯,山清水秀的自然風光;第二個主題刻畫“雙槍老太婆”能詩會畫的大家閨秀形象;第三個主題再現(xiàn)雙槍老太婆帶著遠大理想和抱負踏上漫漫求學路的情景;第四個主題展示“雙槍老太婆”在南京大學求學,接受革命思想教育和參加“五四運動”的經過;五個主題展示“雙槍老太婆”與丈夫回到華鎣山組建游擊隊,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情景;第六個主題再現(xiàn)“雙槍老太婆”與戰(zhàn)友們在華鎣山展開游擊戰(zhàn),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艱苦斗爭場面;第七主題刻畫“雙槍老太婆”不畏艱險營救游擊隊員和革命志士的高大形象;第八主題描述“雙槍老太婆”與戰(zhàn)友們共同擊斃叛徒甫志高戰(zhàn)斗場面;在這里隨便說一下甫志高, 甫志高是小說《紅巖》中的可恥叛徒的代表,在當時的渣滓洞監(jiān)獄里出現(xiàn)過的劉國定(原重慶地下黨市長書記)冉益志(原重慶地下黨市委副書記)等幾個帶頭的叛徒,在生死關頭經不住敵人的淫威酷刑,喪失意志,貪生怕死,賣主求榮,出賣組織,已成為歷史的罪人,受到了判決。第九個主題描繪了“雙槍老太婆”與戰(zhàn)友們喜迎新中國誕生的情景。
紀念墻耗資550萬元,長140米,高5.10米,畫面氣勢宏偉高大,主題鮮明,人物刻畫生動細膩,該墻于今年1月28日“四川紅色旅游啟動儀式”上由省委書記張學忠,省長張中偉親手揭幕。畫面中的 “雙槍老太婆”既是眾多游擊戰(zhàn)士和紅巖英烈的代表,也是中華兒女的典范,她將永遠聳立在巍峨的華鎣山上,與華鎣山游擊隊留下的戰(zhàn)斗遺址遺跡和即將建成的華鎣山游擊隊紀念管等紅色景點一起,成為我們緬懷紅巖英烈,激勵革命斗志的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華鎣英烈永垂不朽,紅巖精神青史常存!
<三>神奇的華鎣山 英雄的華鎣山
游擊隊整訓處
我們現(xiàn)在所在的這個地方,是一個曾經名叫朝圣寺的尼姑奄。1948年秋冬,華鎣山第七支隊司令張蜀俊帶領第七支隊的起義隊伍,經過一個多月艱苦征戰(zhàn),突破敵人重兵圍剿,與第二,第八支隊的部分隊員和袁念之改編后的“綠林武裝”在此會合。隊伍整訓期間,撕掉偽裝的土匪頭目謝三榮與少數不愿參加革命的慣匪,企圖趁起義隊伍受挫之際,謀害游擊隊負責人袁念之,奪取游擊隊槍支彈藥并拉走隊伍。在危急關頭,張蜀俊等與謝三榮斗智斗勇,打破了謝三榮的如意算盤,保持了隊伍的穩(wěn)定,并順利完成了整編組建起武工隊。(介紹關押袁念之及袁念之脫險的情況)。此后,這支隊伍在張、袁等游擊隊領導的帶領下,一直在華鎣山堅持武裝斗爭,打了許多漂亮仗。1948年2月1日,根據鄰水地下黨的線報,他們在距鄰水縣城十多里的分水嶺高伏,成功地截獲了一輛國民黨軍車,奪取了一批軍需物資,解決了游擊隊員衣物被服無法供給的困難。其存放在鄰水盧海山家的部分物資,解放后才交與鄰水縣公安局。
“雙槍老太婆打靶場”
“雙槍老太婆”是小說《紅巖》塑造的藝術形象。其《紅巖》作者楊益言在《紅巖的故事》里說:“雙槍老太婆”這個形象的原型人物的典型代表是劉隆華、陳聯(lián)詩、鄧惠中。她們三人都是共產黨員,都是智勇雙全、精明能干的華鎣山原家村武裝斗爭的領導人和指揮者。在華鎣山區(qū)游擊隊征戰(zhàn)期間,“雙槍老太婆”與戰(zhàn)友們戰(zhàn)廣安、擊岳(池)武(勝),襲鄰水,與男游擊隊員一起并肩戰(zhàn)斗,留下了計多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跡和傳奇故事。她們曾在此地經常習練槍法,提高殺敵本領。
游擊隊遼望臺(小天坑觀景臺)
我們現(xiàn)在站在的這個地方,地勢高,視野廣,現(xiàn)在是景區(qū)的觀景臺。在這里,你可以一攬華鎣山西部廣大地區(qū)的秀美景色。50多年前,國民黨組織大批軍警和地方武裝,對游擊隊進行瘋狂圍剿,斗爭形勢十分嚴峻。華鎣山游擊隊曾在此設置崗哨,觀察廣安方向的敵情,以保護游擊隊指揮部,“雙槍老太婆”住地和游擊隊藏槍洞,存糧洞的安全。
游擊隊防御掩體
大家現(xiàn)在所處的地方叫天坑,與旁邊這個溶洞后面的天坑一樣,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50多年前,華鎣山游擊隊利用天坑和溶洞獨具的隱蔽性,曾在此存放槍支彈藥和糧食物資。為了保護溶洞中存放的槍支彈藥和糧食物資的安全,游擊隊員在洞口修筑了作戰(zhàn)掩體,以防御來襲之敵。
游擊隊藏槍洞、存糧洞
1949年夏秋,國民黨調集大批軍警和地方武裝,對轉戰(zhàn)山區(qū)的游擊隊進行層層封鎖和瘋狂圍剿,致使游擊隊的彈藥和糧食無法補充,隊員們常以野菜、樹根和“冷飯子”(一種野生漿果)充饑。斗爭最嚴酷的時期,為了斗爭需要,游擊隊曾在分散隱蔽期間,把槍支彈藥和糧食等物資存放在此洞。
游擊隊指揮部(“雙槍老太婆”住地)
各位游客,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大天坑,與剛才走過的小天坑通過溶洞(游擊隊藏槍洞和存糧洞)連接一起,前后呼應,進出此地只能通過南北兩個天坑的唯一出口,這里地勢險要隱蔽,易守難攻,他們共同構成了一個天然的屏障。50多年前,參加華鎣山武裝起義的第二、第七、第八等支隊的部分隊伍,經過艱苦征戰(zhàn),沖破國民黨軍警和地方武裝的圍追堵截,轉入華鎣山區(qū)后曾在這個天坑集合,天坑上方的這個溶洞曾作為游擊隊指揮部和“雙槍老太婆”住地使用。這個期間發(fā)生的許多次戰(zhàn)斗,都是在這里策劃和指揮的,其中就有截獲國民黨軍車和懲處鄰水縣警察隊長秦仁福兩次著名的戰(zhàn)斗。(介紹游擊隊曾使用過的遺物)
游擊隊警戒哨
各位游客,我們現(xiàn)在站立的地方,是大天坑向北的唯一進出口,這里地勢險要隱蔽,易守難攻。與小天坑一樣,華鎣山游擊隊曾在這里設置崗哨,以保護指揮部和藏槍洞,存糧洞的安全。(介紹游擊隊遺物)
游擊小道
各位游客,華鎣山區(qū)是華鎣山游擊隊開展游擊戰(zhàn)的主要戰(zhàn)場,景區(qū)內的天坑、溶洞和千年古道,留下了游擊隊員們無數的戰(zhàn)斗足跡。我們現(xiàn)在行走的這條小道,是一條古老的林中通道,經過歲月的洗刷和景區(qū)的建設,使我們已無法再見它昔日的模樣,而50多年前,在華鎣山的崇山密林中,華鎣山游擊隊的勇士們,曾無數次地穿行在這些林中小道上,下山與敵人進行斗爭。
游擊隊遼望臺(主峰觀景臺)
各位游客朋友,我們現(xiàn)在來到了景區(qū)主峰觀景臺,在這里極目遠眺,方圓百里的山川河流盡收眼底,“一攬眾山小”的感慨油然而生。環(huán)顧四周,延綿起伏的座座山峰,猶如萬頭伏地呤嘯、朝圣華鎣山高登峰的雄獅,其景尉為壯觀,故此地又稱萬獅朝圣。大自然如此神奇的造化力,無不令人遐想,使人感慨,當年,華鎣山游擊隊利用其獨特的地理優(yōu)勢,在此設置崗哨,以觀察鄰水方向的敵情。
游擊隊會師地
1948年秋冬,參加華鎣山武裝聯(lián)合大起義的第二、第五、第七、第八等支隊的起義隊伍,轉戰(zhàn)華鎣山和嘉陵江、渠江兩岸,經過一個多月的浴血奮戰(zhàn),突破國民黨軍警和地方武裝的圍追堵截和殘酷鎮(zhèn)壓,陸續(xù)在華鎣山天池、老龍洞等地集結,并最終在這里會師。在此后的一段時期里,根據上級黨組織的指示,起義隊伍改變斗爭方式,將起義隊伍整編組建成若干個武工隊。由大規(guī)模武裝斗爭轉向地下游擊戰(zhàn)繼續(xù)與敵人展開頑強的斗爭。在這期間,袁念之、楊玉樞、陳堯楷等許多黨的優(yōu)秀干部、人民的好兒女,為了黨的事業(yè)和人民的解放,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各位游客朋友,歷史永恒!烈士永生!神奇美麗的華鎣山令人神往,可歌可泣的紅巖精神將永遠激勵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祝朋友旅途愉快!謝謝大家!
介紹四川景點的導游詞范文合集相關文章:
★ 四川景點導游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