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教版思想品德說課稿
粵教版思想品德說課稿
“說課”有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yǎng)和駕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因而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接下來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了粵教版思想品德說課稿,一起來看看吧。
粵教版思想品德說課稿:維護受教育權
一、對新課程的性質和地位進行分析。
八年級下冊的主題是:樹立公民意識,做對社會負責的人。內容涉及個人與國家的關系、個人與他人的關系、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在知識和道理的表述上,既有法律的角度也有道理的角度。
二、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維護受教育權 》是粵教版思想品德第 第七 單元第一課第 一個框題。本節(jié)教材的主題是維護受教育權通過學習,使學生能從國家法律的角度對受教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珍惜自己受教育機會,并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增強依法維護自己受教育權利的能力和履行受教育義務的自覺性。
說考綱:
本科內容反映在中考要求中,要讓學生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學會運用法律維護自己受教育的權利,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進一步了解公民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知道九年義務教育的具體內容;同時,明確自己在受教育方面應盡的義務,
能力目標:
增強在受教育方面的權利觀念和意識,維護自己的受教育權;增強學生在自覺履行受教育義務的觀念,自覺地接受和完成九年義務教育。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認識受教育是適應當今知識經濟時代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是把自己培養(yǎng)成社會人才的重要手段。形成和強化青少年學生珍惜受教育機會的愿望和情感。
四、說教學的重、難點
重點:受教育的權利與義務;珍惜受教育的機會。
難點:九年義務教育
為突破重難點,應充分利用可利用的教學資源,如可以布置學生課前搜集侵害公民受教育的權利和不履行受教育的義務的現象或事例,為課堂教學服務;也可以利用課本中的材料資源;還可以師生共同進行實踐探究,通過教師系統(tǒng)的教學,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受教育既是他們的權利,又是他們必須履行的義務。
五、說學生:
八年級學生正是九年義務教育的享受者和履行者。但因學習目標不明或學習困難,部分學生成績不理想,產生一定程度的厭學情緒。因此要讓學生學會認識接受教育既是權利又是義務,從而珍惜受教育的機會,認真完成學業(yè)。
六、 說教法
為了更好的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體表現如下:①學生根據導學案自主學習;②選取典型案例聯系實際生活中侵害學生受教育權利的行為和事件,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明辨是非。讓學生就身邊事學法講法,以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③突出實踐:目前保護公民的受教育權利的法律概念已經為大眾知曉,欠缺的是維權意識和維權行動。
七、說教學過程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受教育是我們的權利和義務
第二課時:接受九年義務教珍惜受教育的機會
第一課時 受教育是我們的權利和義務
一、出示導學提綱,學生自主學習。
二、教學過程:
1、討論事例73歲的汪俠老人上大學之事。
(1)爺爺考生和爺爺學生為什么要重回課堂?這個給了我們什么啟示?
(2)聯系我們所學的科目(語文、英語、歷史、繪畫、防火知識„„說一說掌握知識對我們以后的發(fā)展有什么影響?
小結:幫助學生將教育對人的作用和學習經驗聯系起來,從而體會到接受教育的好處。從公民自身的發(fā)展來說,受教育是我國公民應該享有的一項基本權利。)
2、我來演:
“招工現場”,思考:
(1)家長的說法正確嗎?廠方的合同在法律上有效嗎?為什么?(2)如果是孩子自己不想上學,就可以不上學嗎?
活動步驟:(1)找兩個學生表演。(2)小組討論與交流。
小結:受教育是一項基本的人權,是每個公民都享有的一種機會和一項權利,任何人都無權剝奪,包括自己的家長。同時,接受義務教育也是公民的一項法定義務,必須履行。
3、討論:
人口- 教育=? 人口 + 教育=?
小結:從國家的發(fā)展對公民的要求來說,受教育是一項應盡的義務。
4、隨堂練習
5、課后作業(yè)
第二課時: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珍惜受教育的機會
一、出示導學提綱,學生自主學習。
二、教學過程:
1、問題討論:
①父母能要求孩子不上學嗎?為什么?②孩子能拒絕上學嗎?為什么?
小結:《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2、材料討論:材料一:溫家寶在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從2005年起,免除國家扶貧開發(fā)工作重點縣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的書本費、雜費,并補助寄宿學生生活費。
材料二:從2006年秋季開始河南省城鄉(xiāng)義務教育免收學雜費
問題:從以上兩段材料中你能獲得什么信息?為何現階段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所有學習費用不是全部由國家負擔的)
小結:我國實行九年義務教育。理解義務教育的特點及應如何保障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3、案例分析
出示案例:父親不讓女讀書 少女與父對公堂
討論:受教育權受到侵害應該怎么辦?
小結:應當學會運用法律,堅決維護自己的受教育權。
4、故事討論:蘇明娟的今昔對比。
問題:現在的蘇明娟過得好嗎?如果蘇明娟最終沒有得到接受教育的機會,現在她又會過得如何?
小結:應當珍惜受教育的機會
5、、隨堂練習
6、課后作業(yè)
粵教版思想品德說課稿:男生女生
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今天我要為大家講的課題是《男生女生》的第一課時的內容.我將會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分析,學法指導和教學程序這五個環(huán)節(jié)來進行分析.
首先,是我對本課時的教材進行的一些分析: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男生女生》是廣東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的第二單元第三課的內容.本課計劃安排的教學時數為3個課時.在第一課時的教學里,要使學生明白"男女有別,兩性各有其優(yōu)勢",對"男生女生會產生不可避免的交往"形成共識,為第二課時讓學生掌握"恰當的交往方式"的學習作好鋪墊,為學好本課打下了基礎.
2, 教學教育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了解世界是由男女兩性組成的.男生女生由于生理方面的構造決定了兩性各有其特點與優(yōu)點,男生女生的優(yōu)點和性格可以互為補充.因此,男孩女孩互相交往是很自然,正常的事情.
(2) 能力目標:知道性意識的產生是青春期走向成熟的一個標志.學會客觀觀察和分析問題的方法,學會寬容地看待異性.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驗與分析自己男生女生交往的一些現象與事實,學會從不同角度去欣賞別人,領悟男生女生交往的必然性,消除因身體發(fā)育對兩性關系產生的不安,迷惘等消極心態(tài),建立對異性正確的態(tài)度.
3, 重點,難點以及確定的依據: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在于:"男生女生各有其自身優(yōu)勢".其理論依據是:進入青春發(fā)育期的中學生已有很強的性別意識,但這些意識是自發(fā)的,容易缺乏科學性,因而應該對學生進行引導,男生女生雖有不同,但各有其特點與優(yōu)點.
由于身體發(fā)育的結果,七年級學生面對自己與異性的這些變化產生了興奮,好奇,對異性產生了朦朧感的情緒體驗,兩性都分別意識到了自己想注意對方,但表面上有不敢多做表露和接觸,惟恐遭外界的壓力,所以,我把本課的難點定為:"男生女生的正常交往有助于健康成長"倡導男生女生建立正常的友誼.
二, 學情分析:
從年齡特點來看,七年級學生好動,好奇,好表現,應采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去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生理上,學生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fā)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這一特點,發(fā)揮學生的主動積極性.
為了講清重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jié)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上談談我的設計:
三, 教法設計:
(一) 教學工具:多媒體設備,知識卡片,圖表
(二) 教學手段: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特點,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采用了"啟發(fā)式教學法","討論法","問答法"和"演示法"進行教學.
(三) 理論依據:"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啟發(fā)式教學原則,以學生活動為主,在活動中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心里發(fā)展規(guī)律,聯系實際來安排教學內容,引導學生用"討論法"的方式去思考問題,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同學都能參與到其中,用小組總結發(fā)言的形式回答,使平時基礎較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的機會.使用"演示法"及時總結學生在課堂中所接收到的知識,對所學知識及時形成系統(tǒng)直觀的認識,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采用上述的教學方法,能培養(yǎng)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為了順利達到教學效果,我再來談談我設計的學法指導:
四, 學法指導:
由于歷史的原因,思想品德課給人枯燥,空洞說教的印象,學生難以形成很好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因此我注意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培養(yǎng)學生學習本科目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同時,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合作能力,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是這樣指導學生進行學習的:1,通過游戲導入新課,讓學生直接參與到活動中來,引導學生采用"體驗式"的學習方法,感受到"男女有別",激發(fā)學生對本課將要學內容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2,在教授"男女生各有優(yōu)勢"知識點時,我設計活動,讓男女生進行比賽,看看"是男生比較了解女生,還是女生比較了解男生",引導學生采用"合作式"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集體意識和合作能力.
3,在"探究園"學習的活動中,引導學生采用"探究式"的學習方法,參與課堂教學的現場討論活動,激發(fā)學生主動的學習,探究愿望,積極主動地在愉快的氣氛中去接受所學的知識.
最后,我來談談教學程序:
五, 教學程序
(一) 活躍氣氛,導入新課
(二) 激發(fā)興趣,學習新課
(三) 新課鞏固,展示知識點
(四) 留下懸念,作好鋪墊
根據教學程序,我設計的教學活動流程如下:
【導入新課】:
(活動:"輕松一刻")
規(guī)則:男女同學各四人,分男女兩組.每組分前后兩人排兩行,聽教師的口令做動作.
步驟如下;
1,①請后排的同學把手搭在前面同學的肩膀上,為他(她)捏捏肩.要問一下對方舒不舒服.
②停,全體同學向后轉,給前面的同學捶捶背,問問他(她)感覺怎么樣. 2,請同學們面對面,聽口令:
?、傥⑿χ⒁晫Ψ?
?、谙驅Ψ近c頭問好.
?、凵斐鲇沂峙c對方握手問好.
④請留意最后一個口令:與對方擁抱拍背.
從而引導學生明白——男女有別.
【講授新課】
[課件演示]:活動一:"看看你對異性了解有多少 "(活動規(guī)則如下:男生女生各上來3人,男生貼女生的,女生貼男生的,把內容相對應的紙片貼到黑板相對應的格內,有時間限制,看看究竟是男生了解女生多,還是女生了解男生多.
活動二:課本P37的"探究園",說不定這些情形在我們平時與異性的交往中也出現過.
[課件演示]:1.我們班有這種現象嗎
2.你喜歡和哪幅圖中的男(女)同學做朋友
(討論): "我們一起聽聽男生女生怎樣交流"[課件演示] (分小組討論后請代表總結發(fā)言)
(總結提問):怎樣獲取異性同學的好感
[課件演示]:(活動三:"實話實說")
1,你們喜歡和異性交往嗎
2,男生和女生為什么要進行交往
【小結】:可見,我們男生女生應該自然快樂地交往,但男女同學的交往畢竟與同性同學的交往不同,我們男生女生應該怎樣交往才是恰當的呢?我們將在下一節(jié)課中學習到有關的知識.
板書設計:
一,你是男生我是女生
1, 男生和女生各有其自身的優(yōu)勢
2,男生女生的優(yōu)勢互補構成社會美妙的圖畫.
二,讓我們自然快樂地交往
1,男生女生建立友誼是正常的交往
2, 男生女生的正常交往有助于健康成長
最后我來談談教學反思:
(1) 我認為自己較為成功的是:能采用多種教學手段,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激發(fā)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體現了新課改"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
(2) 由于本課的設計主要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學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突發(fā)問題,要注意靈活應變,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從而正確地去引導學生進行學習.
猜你感興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