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鼻咽癌_癥狀與病因(2)
什么是鼻咽癌_癥狀與病因
鼻咽癌的治療
鼻咽癌大多對放射治療具有中度敏感性,放射治療是鼻咽癌的首選治療方法。但是對較高分化癌,病程較晚以及放療后復發(fā)的病例,手術切除和化學藥物治療亦屬于不可缺少的手段。
1、放射治療
(1)鼻咽癌放射治療的適應證和禁忌證 ①根治性放療的適應證 全身狀況中等以上者;顱底無明顯骨質破壞者;CT或MRI示鼻咽旁無或僅有輕、中度浸潤者;頸淋巴結最大直徑小于8cm,活動,尚未達鎖骨上窩者;無遠處器官轉移者。②姑息性放療的適應證 腫瘤KSP分級60分以上;頭痛劇烈,鼻咽有中量以上出血者;有單個性遠處轉移者或頸淋巴結轉移大于10cm。經姑息放射后如一般情況有改善,癥狀消失,遠處轉移灶能控制者,可改為根治性放射治療。③放射治療禁忌證 腫瘤KSP分級60分以下;廣泛遠處轉移者;合并急性感染病者;放射性腦脊髓損傷者。④再放療原則 放射治療后復發(fā)再放療原則,具有下述情況者不宜再放射治療:同一靶區(qū)包括鼻咽及頸部靶區(qū)放療后復發(fā)時間未滿一;放射治療后出現放射性腦病或放射性脊髓病;鼻咽部靶區(qū)總療程不宜超過三個療程,頸部靶區(qū)不宜超過兩個療程。
(2)放射線的選擇 因鼻咽癌原發(fā)灶位置深在,周圍有重疊的骨質包圍,故應選擇穿透力強,皮膚量低,吸收少的高能放射源如60鈷或直線加速器的高能X線。這兩種設備中,又以加速器為優(yōu),因其產生的半影甚小,深部劑量較高而且均勻,周圍正常組織受損小,療效較佳。對于外照射后的殘存腫瘤,可以用X線體腔管或后裝腔內作補充治療。
(3)放射劑量和時間 外照射可采用連續(xù)法或分段法進行。雖兩種方法的遠期療效近似,但前者總的時間較短,而放療后反應較重;后者總的放療時間較長,但放療后反應較輕。
(4)放射野的設計 每個病例的照射野都需要將鼻咽部及其鄰近竇腔、間隙、顱底以及頸部包括在內。但是各照射野之間勿使劑量重疊或遺漏。原則上各部位同時開始照射,但患者如有嚴重頭痛、鼻出血等,可以先用小野進行照射以減輕癥狀,然后按全面的布野照射。
(5)近年來放療新技術 ①腔內近距離放療 常用的放射源有192銥、137銫等,近距離放療的最大優(yōu)點為既可增加靶區(qū)的局部放射劑量,又可減少周圍正常組織的放射損傷。近距離放療通常作為外照射的補充放療。近年來的臨床研究表明,對鼻咽部局限性淺表病灶,局部控制率比常規(guī)的單純外照射有一定提高。②伽馬刀治療 伽馬刀是一種三維立體定向高能聚焦的多束伽馬射線治療裝置。將腫瘤精確定位后,可用大劑量的射線一次性將腫瘤摧毀。而對周圍正常組織損害很小。放射治療后復發(fā)的鼻咽癌病例適合于伽馬刀治療。對于初發(fā)的鼻咽癌病例應慎用伽馬刀治療,因其治療鼻咽癌的遠期效果尚需進一步觀察。③三維適形放療 三維適形放療是近年來腫瘤放射治療的最重要進展之一,它可以根據腫瘤的不同形狀,將放射劑量較均勻地分布于靶區(qū)。④適形強調放療 適形強調放療是近幾年發(fā)展的一項嶄新的放療技術。此技術可根據不同腫瘤的大小、形狀和生物學行為特性授予不同的靶區(qū)不同的照射劑量,同時對腫瘤周圍的重要器官有獨特的保護優(yōu)勢。
(6)放療并發(fā)癥 ①全身反應 包括乏力、頭暈、胃納減退、惡心、嘔吐、口中無味或變味、失眠或嗜睡等。個別患者可以發(fā)生血象改變,尤其是白細胞計數減少。雖然程度不同,但經對癥治療,一般都能克服,完成放射治療。必要時可服用維生素B1、B6、C,胃復安等。如白細胞計數下降低于3×109/L時應暫停放療。②局部反應 包括皮膚、黏膜、唾液腺的反應。皮膚反應表現為干性皮炎甚或濕性皮炎,可局部使用0、1%冰片滑石粉或羊毛脂做基質的消炎軟膏。黏膜反應表現為鼻咽和口咽黏膜充血、水腫、滲出及分泌物積存等,可局部使用含漱劑及潤滑消炎劑。少數患者腮腺照射2Gy后即可發(fā)生腮腺腫脹,2~3天逐漸消腫。當照射40Gy時,唾液分泌明顯減少,同時口腔黏膜分泌增加,黏膜充血、紅腫。患者口干,進干食困難。因此腮腺應避免過量照射。③放療后退癥 主要有顳頜關節(jié)功能障礙及軟組織萎縮纖維化、放射性齲齒及放射性頜骨骨髓炎和放射性腦脊髓病。目前尚無逆轉的妥善辦法,對癥處理和支持方法有一定幫助。要嚴格避免重要組織器官的超量照射。
2、化學藥物治療
主要用于中、晚期病例。放療后未能控制及復發(fā)者,所以是一種輔助性或姑息性的治療。常用的給藥方式有三種:
(1)全身化療 可口服、肌肉注射、靜脈注射。常用藥物有氮芥、環(huán)磷酰胺、5-氟尿嘧啶、博來霉素、塞替派等??蓡为氂靡环N藥物或聯合用藥。
(2)半身化療 是壓迫腹主動脈,暫時阻斷下半身血液循環(huán),從上肢靜脈快速注射氮芥的療法,氮芥注入體內2~3分鐘后便產生效應,15分鐘后藥力可減少一半,這樣既可以提高上半身藥物濃度,又可以保護下半身骨髓造血功能。
半身化療的禁忌證:高血壓,心臟病患者;年老、體弱、肥胖者;上腔靜脈受壓者;肝硬化、肝腫大者;肝腎功能嚴重損害者;白細胞計數低于3×109/L者。
(3)動脈插管化療 可增加鼻咽部藥物濃度,減少全身副作用。采用顳淺動脈或面動脈逆行插管,注入抗癌藥物。對于早期(I、II期)包括有單個較小的頸深上組淋巴結轉移病例,晚期有腦神經受累的病例,或者放療后鼻咽部局部殘存或復發(fā)病例,均有一定的近期療效。常用的抗癌藥物有5-氟尿嘧啶、平陽霉素、順鉑等。
3、放療與化療聯合治療
對于晚期鼻咽癌可用放射與化學藥物聯合治療。有文獻報道:聯合治療的效果明顯優(yōu)于單項治療。
4、手術治療
(1)適應證 非主要治療方法,僅在少數情況下進行。其適應證如下:鼻咽部局限性病變經放療后不消退或復發(fā)者。頸部轉移性淋巴結,放療后不消退,呈活動的孤立性包快,鼻咽部原發(fā)灶已控制者,可行頸淋巴結清掃術。
(2)禁忌證 有顱底骨質破壞或鼻咽旁浸潤,腦神經損害或遠處轉移。全身情況欠佳或肝腎功能不良者。有其他手術禁忌證。
5、免疫治療
有干擾素誘導劑,植物血凝素—瘤苗等。目前仍處于探索階段。
看過“鼻咽癌是什么“的人還看了:
1.鼻癌的早期癥狀
2.痰帶血是什么原因
3.癌癥是什么原因
4.10條防癌建議
5.飲食安全常識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