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知識與技法(2)
白文刻法
運刀又有單刀、雙刀之分。單刀即一刀直沖而下(如果刻完后反過來,順刀痕正中帶一刀,略微帶刻掉筆畫中的一部分鋸齒形裂痕,則可不致太單薄)?不宜初學,這里不作重點介紹。
刻滿白文用雙刀法刻去筆畫,即用流水作業(yè)法將一方印分四次刻成:①依次將橫劃的下部刻完,將石章轉動180°。②將橫劃上部全部刻完,輕轉刀角修好筆畫兩終端。③④豎線也依上述辦法兩次刻成,最后收拾印邊及部分不夠之處??虝r“寧使刀不足,莫使刀有余”,因為不足可補,超過則不可補救。
朱文刻法
刻朱文印與刻白文相反,即留下筆畫、印邊,刻去除此以外的所有空地。也有雙刀流失作業(yè)法,一印分四次刻法,最后收拾印邊,剔去筆畫、印邊之外的殘留部分。印不必刻得過深,刻刀須緊貼筆畫,否則刻成鈐出后令人覺得白文變細,朱文變粗。無論刻朱文白文,宜一次完成,即盡可能刻得周到,要刻出寫寫的筆意。根據(jù)印文具體情況隨時調整運刀速度,轉換刀刃方向和角度也很重要。大印要重而沉著,小印宜輕而流暢。切忌不掌握輕重徐使筆畫斷裂,或刮削重復致全印死板。一切須勤學苦練,方能心手相應,運用自如。
臨刻古印
學習中國傳統(tǒng)藝術,無論書、畫、刻印,臨摹是必經之路。秦漢印是篆刻史上的一座高峰,它的成就可以比之于唐詩、宋詞、元曲。臨刻古印開始主要選擇秦漢印中比較平正、質樸一路的印以滿白文為佳。到有了相當?shù)幕A后,也可再選擇有特別的巧思或古拙奇宕一路的印,就象寫字先臨楷書,再臨行草一樣。辦法是用水印法上石后,先以鏡子校對,要力求寫得與原印接近,刻好后,可用手指染墨輕拍印面,再同鏡中的原稿核對修改。
臨刻名家
明清以來各派名家印,是中國輝煌的篆刻藝術遺產中的又一高峰。各派的不同特點在印章中方寸之地呈現(xiàn)出神采各異的風貌。臨刻名家印,可根據(jù)“取法乎上”的原則,在徽派、浙派、晚清四大家(吳讓之、趙之謙、黃牧甫、吳昌碩)及其他如趙叔孺、趙古泥等名家印中選擇接近自己性格的一類。初學一般宜選臨工整一點的。朱白文都要臨,同樣也要熟記特點,仔細比較,學以致用。
效果檢查
初學者臨刻印章,一般不能一次奏效,盡管刻時小心,或許還會有不到之處。這時可用于指薄蘸墨的輕拍印面,然后用小鏡對照原印,尋找不似之處加以修改,努力做到酷肖原印。并可用敲擊、研磨等手段摹仿原印的殘破效果。對照原印的過程是提高的過程,要花全部時間的三分之一來研究對照。
前人說:“小心落墨,大膽奏刀”,修改是次要的。如果是創(chuàng)作,則更應把精力化在構思章法上,章法不好,全印失敗,再怎么也改不好了。
以后在寫印稿時要做到:印寫得不滿意,寧可磨去重寫,也不隨便動刀,如該印實在寫不好,不妨留作下次選用,這次可別選一方印練習。
書印關系
傳統(tǒng)認為,篆刻必先篆后刻,甚至有“七分篆三分刻”之說。篆刻本身是一門與書法密切結合的藝術??梢哉f,篆刻藝術是用刻刀在石頭上寫書法。篆刻家的作品與刻字鋪師傅刻出的領工資用的印章的根本區(qū)別,在于前者是“寫”的,講究章法篆法,后者是靠“描的”,并不計較章法篆法。不研究篆刻不講究章法刻出的印必然十分僵板。故學習篆刻的同時一定要十分認真地選擇篆書碑貼臨寫,經過一個階段的訓練,便會明顯覺得篆印時的便利,不少初學者重刻輕寫,往往事倍功半。
看過“篆刻知識與技法“的人還看了:
1.篆刻書法字體
篆刻知識與技法(2)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