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的飼養(yǎng)管理方法
牛(Bovini),即是牛族,為牛亞科下的一個族。為哺乳動物,草食性,部分種類為家畜(包含家牛、黃牛、水牛和牦牛)。那么下面一起來看看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牛的飼養(yǎng)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牛的飼養(yǎng)技術
牛(學名: Bovini),即是 牛族,為牛亞科下的一個族,是人類的家畜之一,牛族的成員都是大到極大的草食性 動物,其中包括對人類非常重要的家牛、黃牛、水牛和牦牛。最大的野生牛族成員是非洲水牛和美洲野牛。這一族一般統(tǒng)稱為牛。
根據出 土的牛顱骨化石和古代遺留的壁畫等資料,可以證明普通牛起源于原牛(Bos primie-nius),在新石器時代開始馴化(圖2[原牛])。原牛的遺骸在西亞、北非和歐洲大陸均有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學者認為,普通牛最初馴化的地點在中亞,以后擴展到歐洲、中國和亞洲。亞洲是野牛原種的棲息地,迄今仍有許多 在原地生活于野生狀態(tài)中,而在歐洲和北美則除動物園和保護區(qū)尚存少數(shù)外,野牛已絕跡。中國黃牛的祖先原牛的化石材料也在南北許多地方發(fā)現(xiàn),如大同博物館陳列的原牛頭骨,經鑒定已有7萬年。安徽省博物館保存的長約 1米余的骨心,是在淮北地區(qū)更新世晚期地層中發(fā)掘到的。此外,在東北的榆樹縣也發(fā)掘到原牛的化石和萬年前牛的野生種遺骨。
馴化了的普通牛,在外形、生物學特性和生產性能等方面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野牛體軀高大(體高1.8~2.1米)、性野,毛色單一、多為黑色或白色,乳房小、產乳量低、僅夠牛犢食用。經馴化后的牛體型比野牛小(體高在1.7米以下),性情溫馴,毛色多樣,乳房變大,產乳量和其他經濟性能都大大提高。
明陳繼儒《大司馬節(jié)寰袁公(袁可立)家廟記》:“冠歸農,劍買牛??湀D史,鑿田疇。睢陽世世如金甌。
牛的生長繁殖
種間雜交
牛屬中的 4個牛種可相互雜交,其中有的牛種雜交后代(如瘤牛×普通牛)公、母牛均有生殖能力;有的牛種雜交后代(如牦牛×普通牛,野牛×普通牛)母牛能生殖,公牛則不育。水牛屬中的水牛種相互間也可雜交產生后代,但與牛屬中的任何牛種雜交均不能受孕。根據這些特性,通過種間雜交創(chuàng)造新品種或利用其,已受到育種工作者的廣泛重視。美國用婆羅門瘤牛與歐洲的肉牛進行雜交,育成了適于熱帶和亞熱帶氣候條件的婆羅福特、婆羅格斯、圣赫特魯?shù)纤?、肉牛王等肉牛品種。澳大利亞用辛地紅及沙希華瘤牛與雜交,育成了耐熱、抗蜱的澳大利亞乳用瘤牛。美國還用美洲野牛(3/8)與海福特牛(1/4)和(3/8)進行三品種雜交,經過上千次雜交試驗,終于克服了雜種公牛不育的障礙,育成了增重快、耐粗飼、產肉多、肉質好、飼養(yǎng)成本低的肉牛新品種“比法羅”。加拿大用美洲野牛(1/2)與婆羅門牛(1/2)、夏洛萊牛(1/4)、(1/16)、海福特牛 (1/16)進行多品種雜交,產生的種間雜種“卡特羅”生 產性能與“比法羅”相似,對寒冷多雪的氣候尤具有良好的適應力,且能利用、灌木等植物。中國和俄羅斯用普通牛與牦牛雜交,其種間雜種一代犏牛,不僅體型增大,役力更強,而且產奶性能也大大提高。但公犏牛的不育問題迄今尚未得到解決。
繁育性能
公牛俗稱牤(mang)牛;母牛俗稱牯(gu)牛;小牛俗稱牛犢(du)。
魯西黃牛繁殖力較強,母牛一般8~10月齡即可配種懷胎,母牛如初配年齡1.5~2歲,終生可產犢7~10頭,產仔率較高,公牛性成成熟略晚,一般兩歲開始配種,可利用5~7年。
??苿游锲鹪从谥行率?,是由原古鹿類分化的一支混雜而進步的支系,在上新世和更新世,向著很多復雜的適應輻射方向發(fā)展,歐亞大陸是它們早期發(fā)展的區(qū)域,以我國為中心的亞洲中部和東部地區(qū)是早期偶蹄類輻射的中心地區(qū),很多牛科動物的化石在我國的上新世和更新世的地層中被發(fā)現(xiàn),包括原始牛、水牛、野牛、羚羊和轉角羚羊等。
在中新世時期的北美洲出現(xiàn)了叉角羊,是牛類分化出來的一支,體形似鹿,它們既有扁平而彎曲且不脫落的角,又有鹿角似的分叉結構,至今大部分種類已經絕滅,仍然生活在北美洲大陸的叉角羚則是叉角羊分化中殘存的種類,被看作是介于鹿類與牛、羊類之間的一個類型。
在??苿游镏校话銓⑴?、水牛屬、倭水牛屬、非洲野牛屬和野牛屬的動物通稱為牛類,共有大約16種。牛類是哺乳動物中最后出現(xiàn)的一個類群,很可能起源于原始的羚羊類,隨著進化過程,體形演變?yōu)楦叽蠖?,四肢粗壯,達到頂點的便是非洲野牛屬和野牛屬。牛類的共同特點是雄獸和雌獸頭上都有表面光滑的角,并且緊靠著枕骨的兩側長出,角的基部遠遠地分開,吻邊沒有毛,尾巴較長,末端有簇毛串,眼睛前面和趾間沒有臭腺,雌獸有4個乳頭。
牛的飼養(yǎng)
正確選購架子牛
1、選擇國外肉用良種公牛作父本雜交的改良牛。2、要選擇2-4歲,體重318-363公斤,架子大且較瘦的牛。這樣的牛采食量大,日增重高,肥育效果好,飼養(yǎng)期短,資金周轉快。3、應挑選四肢高,體形長,皮膚松馳有彈性,肌肉較薄,骨架清晰,寬而不豐滿,毛密柔軟和體況健康的牛。因這種牛生長潛力大,肥育效果好。
提高飼料利用率,降低飼養(yǎng)成本
1、選擇合適的精粗比和營養(yǎng)水平。開始30天內,精粗飼料比3:7-1:1,粗蛋白質含量為12%;中間70天,精粗飼料比為6:4,粗蛋白質含量為11%;最后10-20天,精粗飼料比為7:3-8:2,精料粗蛋白質含量為10%。一般在最后10天,精料日采食量應達到4-5公斤/頭,粗飼料讓牛自由采食。2、飼料加工要科學。⑴精飼料:如玉米粉碎粒度應在1毫米以上,高粱粉碎粒度達1毫米。⑵粗飼料切割粉碎長度以5-10毫米為宜。3、合理利用啤酒糟、淀粉渣等工業(yè)副產品,并配合使用添加劑,就能代替日糧內90%的精飼料,日增重仍可達1.5公斤。其用法為:啤酒糟每天每頭牛喂15-20公斤,加150克小蘇打、100克尿素、100克肉牛添加劑預混料。淀粉渣、豆腐渣、糖、醬油渣,每天每頭牛喂10-15公斤,加150克小蘇打、100克尿素、100克肉牛添加劑預混料。4、充分運用飼料青貯技術、秸稈氨化和發(fā)酵技術。青貯玉米是育肥牛的優(yōu)質飼料,飼喂青貯料時,在較低的精料水平下,就能達到較高的日增重,按玉米青貯干物質的2%添加尿素,能獲得很好的效果。
改進飼養(yǎng)技術,提高飼養(yǎng)水平
1、一般肉牛育肥可采用限制精料自由采食的肥育方法(即育肥初期限制飼養(yǎng),育肥后期自由采食),此法能使飼料效率提高5%。2、公、母要分欄飼養(yǎng)。一般公牛比閹牛增重速度高10%,閹牛比母牛高10%,但是公牛閹割去勢后1-2月內影響生長發(fā)育。采用藥物或激素去勢,用藥時間長,效果差,同時有藥殘、激素殘留,肉品不符合衛(wèi)生要求,所以在選購架子牛時要考慮性別對增重速度的影響,公牛育肥不宜去勢。3、育肥過程中使用適當?shù)碾迕敢种苿╊A混料,可提高肉牛日增重18%以上。4、經常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和進行防疫滅病工作,定期驅除體內外寄生蟲,控制和杜絕傳染病與內外科病的發(fā)生。5、肉牛育肥達500公斤左右時應盡快出欄。因體重超過500公斤后,日增重下降,每公斤增重的耗料量增加,育肥成本提高,利潤下降。選擇科學的配方1、以青貯玉米為主的飼料配方(濕重):青貯玉米80.8%、玉米17.1%、棉籽餅2.1%。2、以酒糟為主(濕重)的飼料配方(以300公斤體重的生長肉牛為例):玉米1.5公斤、鮮酒糟15公斤、谷草2.5公斤、尿素70克、食鹽30克、添加劑預混料100克。由于酒糟的粗蛋白降解度低,易導致牛瘤胃內可降解氮不足,使粗纖維消化率下降,若在酒糟日糧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尿素就能取得較好的效果.3、規(guī)模牛場體重300公斤以下肉牛的配方:玉米61公斤、麩皮15公斤、棉(雜)餅20公斤、食鹽1公斤、骨粉1公斤。每頭牛每天100克預混料,2公斤精料,粗飼料讓其自由采食。4、規(guī)模牛場體重300公斤以上肉牛育肥配方:玉米70公斤、麩皮13公斤、棉(雜)餅15公斤、食鹽1公斤、骨粉1公斤。每頭牛每天100克預混料,3-3.5公斤精料,粗飼料讓其自由采食。
16牛腹瀉病的病因與預防辦法編輯
牛的腹瀉病與日常管理的松懈有關,原因有以下幾點:飼料、飲水問題。飼料的不干凈和霉變等是引起腹瀉病的主要原因,特別是冬天,缺少青草,只能投喂干草作為飼料,而孤獨采食蛋白質含量比較高的草料會引起消化不良,從而導致腹瀉。在圈養(yǎng)的條件下,牛采食含有感染性的幼蟲、蟲卵的飼料,牛體內生成寄生蟲,也是引發(fā)腹瀉的主要原因。另外,牛的飲水設備比較落后,多用石槽等盛水,有時牛會將前蹄伸進水中,污染飲用水,飲用后也可能造成腹瀉。
細菌、病毒的感染和藥物使用不當。天氣驟變,牛的機體抵抗力會下降,如果這是防疫工作不到位,通常會出現(xiàn)多種病菌混合感染,牛的食欲減退、精神不振,反芻次數(shù)減少或停止,引發(fā)腹瀉病。與此同時,長期使用一種藥物會讓細菌產生耐藥性,引起牛的腸道軍情失調,引起二次感染,加深牛的疾病,造成嚴重的危害。
其他應激因素。受氣候驟變、環(huán)境較差、長途運輸?shù)纫恍┮蛩氐挠绊?,牛的機體抵抗力會下降,導致功能性腹瀉。
腹瀉病對牛的危害很大,因此要從病因著手,堅持以預防為主,加強疾病防疫。首先,要定期對牛圈的環(huán)境,器具進行檢查,牛圈要通風透光,干凈整潔。其次,要做好飼料、飲水的清潔安全工作,霉變飼料要及時處理,對飲水器具要進行消毒。最后,要確保牛的健康,定期注射疫苗,對新購買的牛要隔斷檢疫。平時也要加強觀察,牛發(fā)病后要及時隔離治療,防止交叉感染。